朝 起 早 , 夜 眠 迟 , 老 易 至 , 惜 此 时 。
晨 必 盥 [1] , 兼 漱 口 。 便 溺 回 , 辄 [2] 净 手 。
冠 必 正 , 纽 必 结 [3] , 袜 与 履 , 俱 紧 切 [4] 。
置 冠 服 , 有 定 位 , 勿 乱 顿 [5] , 致 污 秽 。
衣 贵 洁 , 不 贵 华 。 上 循 分 , 下 称 家 [6] 。
对 饮 食 , 勿 拣 择 [7] 。 食 适 可 [8] , 勿 过 则 [9] 。
年 方 少 , 勿 饮 酒 , 饮 酒 醉 , 最 为 丑 。
步 从 容 , 立 端 正 , 揖 深 圆 [10] , 拜 恭 敬 。
勿 践 阈 [11] , 勿 跛 倚 [12] , 勿 箕 踞 [13] , 勿 摇 髀 [14] 。
缓 揭 帘 , 勿 有 声 。 宽 转 弯 , 勿 触 棱 [15] 。
执 虚 器 , 如 执 盈 [16] 。 入 虚 室 , 如 有 人 [17] 。
事 勿 忙 , 忙 多 错 。 勿 畏 难 , 勿 轻 略 [18] 。
斗 闹 场 , 绝 勿 近 。 邪 僻 事 [19] , 绝 勿 问 。
将 入 门 , 问 孰 存 [20] , 将 上 堂 , 声 必 扬 [21] 。
人 问 谁 , 对 以 名 , 吾 与 我 , 不 分 明 [22] 。
用 人 物 , 须 明 求 [23] 。 倘 不 问 , 即 为 偷 。
借 人 物 , 及 时 还 。 人 借 物 , 有 勿 悭 。
注释
[1] 晨必盥(guàn):早晨要洗脸。盥:会意字。小篆字形,从臼(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本义“洗手(脸)”。
[2] 辄(zhé):文言副词。就,总是。
[3] 纽必结:纽扣要扣(系)上。纽:纽扣。结:系,打结。
[4] 俱紧切:绑紧。俱:全,都。紧:捆紧,绑紧。切:贴近,密合。
[5] 勿乱顿:不要随意安放。乱:凌乱,随意,随便,任意,混乱,无秩序。顿:放置,安放。
[6] 上循分,下称家: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我们的穿着都要与自己身份相符,同时也要与自己的家庭情况相称。上:地位高,长辈。下:地位低,晚辈。称:适合,相称,相符。家:家境,家中经济状态。这话有几种解释: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我们穿着循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依循自己的经济状况来买衣服(蔡礼旭);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长辈的穿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常人的穿着要与家境相符。这几种解释各有理解,除了蔡先生解释之外,其他的解释都把“上”“下”二字单独区分来理解。实际上,我以为上下二字是使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其中“秦”与“汉”互文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还有如《文昌帝君阴骘文》中“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也是互文见义,即做事与说话都要循天理,顺人心。“上循分,下称家”也是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即“上下循分称家”,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我们的穿着都要与自己身份相符,同时也要与自己的家庭情况相称。如此两句作以整体来理解,互文见义,才能完整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 拣择:挑选。
[8] 食适可:饮食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孔子在谈饮食时有一句“不吃得过饱”(《论语·乡党》不多食),对此朱熹的解释是“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论语集注》)。
[9] 勿过则:不要超过准则。不要吃得过饱。则:准则,规则。此指十成只吃八成饱。印光大师云:“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成。若吃十成,已不养人。吃十几成,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神疲。”
[10] 揖(yī)深圆:打躬作揖时手要拱腰要弯,要把身子躬下去,行礼的姿势要到位,以示恭敬。揖:古代的拱手礼,作揖。双手合抱,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手心向内,然后弯腰下去。深:深度。圆:圆形,圆圈。
[11] 勿践阈(yù):进门不要踩踏门槛。勿:不,不要。践:踩。阈:门槛。踩门槛是一种很不庄重的行为,《红楼梦》曾写到王熙凤踩着门槛骂人,说明她缺乏教养。现代房子多已不设门槛,但很多寺庙及其他古建筑还有。
[12] 跛(bì)倚:查《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云:“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举例有《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此外,《礼记·曲礼上》云:“游毋倨,立毋跛。”
[13] 箕(jī)踞(jù):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箕:簸箕。踞:蹲坐。箕踞: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两腿像八字形分开。
[14] 摇髀(bì):摇晃大腿。抖动大腿。髀:大腿。
[15] 宽转弯,勿触棱(léng):转弯时拉开距离以免碰撞到棱角,也防碰到物品。一个小小的动作,既可利己,又可利人。弯:古与“湾”相通,如光绪中和堂增刻弟子规作“宽转湾”,今新印版本均改作“弯”。棱:器物的棱角。
[16] 执虚器,如执盈:拿着空空的容器,如同盛满了东西,小心翼翼。执:握,持,拿着。盈:充满。
[17] 入虚室,如有人:走进无人的空房子,也要像有人在一样,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随随便便。讲的是慎独的道理。《礼记·少仪》曰:“入虚如有人。”《礼记·大学》曰:“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8] 勿轻略:不要轻视忽略。轻略:轻忽,粗略。“勿轻略”,有人译为“即使是小事,也不可轻视忽略”,但大小事情均不轻视忽略,只是小事容易使人轻视忽略。
[19] 邪僻事:不正当的事情。邪僻:亦作“邪辟”,乖谬不正。
[20] 问孰存:询问谁在。问:询问。孰:何,谁。存:存在。
[21] 将上堂,声必扬:古时候一般进入大门之后,还要走过院子,才能到达厅堂。我们去拜访人家,将要进大门的时候,应该先询问谁在,比如“请问有人在家吗?”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音要提高些,让室内的人知道有人来。《礼记·曲礼上》云:“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这段话的意思是,将登主人堂屋,一定要高声探问,使主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门外有两双鞋子,听到里面有谈话声就可以进去,没有谈话声就不能进去。将进门时,眼要往下看。这与《弟子规》“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是对应的。
[22] 吾与我,不分明: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应该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果说“是我”,那么别人仍然不知道你是谁。
[23] 用人物,须明求: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经过主人的同意。如果事先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就擅自动用,这种行为就叫做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