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万众创新“偶遇”大众金融

创新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即使一种技术原理已经非常明确,也可能因为工艺流程上的一点问题不能实现量产。差的似乎就是一点点。这一点点能带来超额利润,也能让无数投入付诸流水。青霉素、聚酯塑料、心脏起搏器、灯丝、互联网……改变人类的重大创新似乎都是妙手偶得。

必然在偶然中产生,推动这一切的不仅仅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精神,还有市场追求利润的冲动。怎样的金融制度安排,才能覆盖无数次试错的成本呢?很遗憾,现行金融体系中找不到答案。

那么,靠创新者自身积累如何?人类历史上的偶然创新也有不少是由创新者自身积累完成的。

这个结论在农耕、机械、电气化时代也许可以,但在信息时代则行不通。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速度,如果说金融融资速度是高铁,个体积累的速度则是蜗牛。在信息世界的逻辑里,谁能最先提供更多资本、谁的资本接受更大的风险,谁就能给创新以足够的资金,谁就能有最大的创新基数和成功率,谁就能引领整个行业。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大众式创新便会走入死胡同;一旦试错没有了庞大的基数,创新的进程又将被延迟。第三次金融浪潮中的风险投资虽然也支持创新,但只是覆盖范围太小,由于金融市场所限,远未普惠到万象众生的创新。风险投资看似可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但其更看重由高科技形成的行业壁垒,也就是垄断。只不过,海外风险投资看重的是技术性垄断壁垒,而国内风险投资则以资本数量本身创造壁垒,这样更能保证资金安全。

世界上有不怕风险的资金吗?

金融学理论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资金都惧怕风险,只要有足够高的回报,资金是不会惧怕风险的。

人类偏好永远无法服从数学概念上的线性分布,并非高风险一定带来高收益。高风险配比高收益理论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践中却行不通:人类是损失厌恶者,对风险偏好都是显凹的,在确定收益和不确定损失的面前一定会选择规避风险。

金融学理论将现实带入了死胡同,三次金融浪潮也未能解决这个难题。然而,现实不可能被理论框架所束缚,世界上确实存在不怕风险的资金。

真正不惧怕风险的资金是小资金,对任何人来说都有一个内心的分水岭: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被完全忽略风险。

博彩业正是利用了人类心理,以极小的资金博取极大的收益。投入极低,获取高额收益的概率也极低,所以,博彩业一直长盛不衰。互联网金融掀起的第四次金融浪潮,精妙之处就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并无一定之规,对大学生可能是三五十元,富裕家庭可能是三五千元。虽然金额不同,但都在风险承受范围,这样的资金最具备活力。

“碎片化”资金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决定了第四次金融浪潮的特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忍度风险,甚至在某种限度上不惧风险。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这才是金融业最根本的一次革命。

与博彩固定回报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的回报不是定额的,但如果创新有了突破,创造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一个又一个可以支撑起强国的产业,无数的就业岗位,无数人才的培养……

循环往复,我们何止是站在金融之浪的巅峰,第四次金融浪潮本身就是我们无数个普通人创造出来的!因此,互联网金融时代也可以说是大众金融时代。 p5XLLMVcwI/ilAPpB+nnyeMj/qdeKX7U9xHpXYQWyhsP5uRcMnhFInbJAVo8bV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