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银行就是中介。房地产中介用别人的房子赚钱、银行也用别人的钱赚钱。
追本溯源,金融业属于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就必须明白一个根本性问题:服务业要为谁服务?
借用官方的说法,金融当然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尤其是要为小微企业服务。
可是,不管监管政策如何倡导,银行却仍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经常听到某银行创新了“供应链金融”,某银行创造出一个“小微金融模式”,某银行自称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朋友”,可是做起业务来却四处使绊子。当然银行也有苦衷,没抵押、没担保、没风险控制手段……所以,如果说小微企业不是银行的“菜”,这也符合金融学原理。
但是,这个理论还要从头说起。
20世纪初,费雪(Fisher)第一个系统研究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他创造了“跨期消费函数”,也奠定了金融学的基础。
费雪认为,每个家庭、个人赚到钱不会立即消费,而是在手里放一段时间,这就是存款。如果可以在人类行为中引入消费信贷,家庭和个人对生产消费的时点把握更不一致;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引申到企业,生产、扩大再生产、资金流动的时点把握也不会一致,金融业就是为了解决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
按照费雪的理论,所谓银行、证券、保险这些高大上的机构就是一种中介,与房地产中介是一样的,只是解决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市场中,银行就是中介,房地产中介用别人的房子赚钱、银行也用别人的钱赚钱。两者本质是一致的,所以金融业也被称为“金融中介”。
作为中介,最忌讳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的事儿只有他们老板一个人最清楚,想要借钱是会被中介排除在外的。
费雪都这么认为,看起来答案已经很完美: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它们天生就不应该获得贷款或者说金融支持。
那我们这部分的题目为什么叫“金融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天职”呢?
从古至今都有巨无霸型企业,同理,从古至今小微企业也一直存在。三百多年前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当属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在全世界发动战争,可以代表日不落帝国在全球说话!
今天,这些公司在哪里呢?早已不见踪影,反而是当时一批小企业成了今天的巨无霸!
从古至今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没有谁天生是贵族,难道这些成长为巨无霸的小微企业当初就都没获得金融支持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些企业在“当时”的金融体系中得到支持,只是金融类型不同。
很多人认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才是金融,众筹、P2P都不是金融,充其量是非主流金融,因为银行占金融业总资产一半以上?我们看到,银行、保险、证券确实占有金融业的绝大部分资产,资产总量大并不意味着就是主流,也有可能是末流。比如夕阳产业的每一个行业都是重资产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
金融业同样如此。300年前人们还没见过券商、投资银行,80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银行为何物,当时所谓的金融、融资都是王室战争专用机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标准化的财务技术不断进步、公司制在欧洲兴起,银行才能对企业提供大规模融资,企业融资问题才彻底得到解决。这一方面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透明,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产权变得清晰起来。
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后面就是小微企业的难题了。
在发展经济学中,世界银行1996年曾出版过一份颇有分量的报告《从计划到市场》,提出:“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正规金融中介都没有能力服务市场化企业,只有个人在处理信息缺失和契约问题方面最为有效。”
既然缺乏风险控制手段是铁铮铮的事实,显然依靠银行体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就不太现实。这并非意味着小微企业得不到融资,银行体系、证券体系虽然是现在的金融市场主体,并非意味着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就要依靠现有的正规金融体系。
只要有利润,市场就会自行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模式不一定为世人所接受,却是一种演进的内生融资模式,也是最有效的金融中介,崭新的金融中介可能会采取原来根本无法理解的组织形式。
对此,莫顿非常乐观,他认为:随着交易成本降低和制度变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将演变为“竞争”关系,正规金融最终的宿命是被非正规金融吞并,非正规金融终将演变为正规金融,金融体系在两者融合中更高、更快、更强。
20世纪90年代末期,莫顿再次提升了自己的理论: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两者是互相促进关系,即,随着交易成本下降,非正规金融会实现批量化生产,也就成为正规金融。一旦成为正规金融,这类金融机构也就失去了支持创新的能力,那些更加不标准的金融交易将由下一代非正规金融来完成,直至再创造出新的金融交易模式、金融产品。
莫顿对金融体系演进的这段论述堪称经典,其中还隐含商业化金融,或者说,有效率的金融创新是为了支持无法得到融资支持的创新型企业,也就是小微企业;当然,金融创新最直接的目标是获得随创新而来的暴利。
随着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对创新发展会有新的判断,昨天可能根本无法确定的风险今天可以清晰描述,这个时候就会有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跟上。当一种金融业务越来越标准化,可以批量操作,就会演进为正规金融。然后,经济运行中又会内生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专门为创新服务、为小微企业融资,直至这种模式再被人们所接受,成为正规金融。
如此循环往复,金融体系便会越来越丰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私募基金……
如此,金融体系便有了明晰的分工:正规金融体系对应标准化企业,非正规金融体系对应小微企业。所谓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者相比,反而是非正规金融更有效率,收益也更高。
内生而出的金融体系与标准化金融交易之间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一方面,非正规金融不断向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可供标准化交易的样本,不断丰富现有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正规金融则让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帮助中介创造更具特色的金融产品。
如今的小微企业尚未实现信息标准化,本就不应该在现有正规金融体系内融资。硬性要求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即使是小银行也不必然支持小微企业,这种“以小对小”的思路颇雷同于某种说法——吃啥补啥,西瓜是红的,心脏鲜血是红的,所以西瓜属火,吃西瓜补心——其实是牛头不对马嘴。
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创新,既是金融业的起点,也是金融业的终点,不仅关系到金融市场效率,也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安危。非正规金融只是名字叫非正规,并非可有可无,如果经济循环不能发展出恰当的非正规金融体系,小微企业没有资金将使经济体失去创新动力,经济体就可能陷于长期停滞之中。
互联网金融,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