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依报庄严

经文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义解

舍利弗,那个世界为什么名叫“极乐”?因为那个国家的众生,没有一切痛苦,只享受各种快乐,所以名叫“极乐”。

再告诉你,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的家园,有四宝做成的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四面围绕,所以那个国家叫做极乐。

再告诉你,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出生的莲花池,那是七宝做成的水池,池里面盛满了八功德水。池底地面全是黄金细沙。莲池四边岸堤,全是用金、银、琉璃、玻璃建成。岸上有很多楼阁,全部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chē)磲(qú)、赤珠、玛瑙等七宝装饰而成。池中莲花,最小的也有金轮王的车轮那么大,青色的发出青光,黄色的发出黄光,赤色的发出赤光,白色的发出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阿弥陀佛以大功德大愿力成就了如此庄严的极乐世界!

再告诉你,舍利弗,极乐国土,常常天乐鸣空,大地都是黄金做成。昼夜六时,天上的曼陀罗花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那个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早晨的时候,各各用自己的衣襟,盛满曼陀罗等各种妙花,以神足走遍十方,供养十方十万亿佛。到快要吃早饭的时候,就又回到了本国,吃饭以后就散步。

舍利弗,阿弥陀佛以大功德大愿力成就了如此庄严的极乐世界!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与我们这个世界比较,极乐世界凡胜同居土的众生,没有我们人类的一切痛苦,只享受各种快乐,所以叫做极乐。

佛陀常说,我们人类有八苦,而极乐世界完全没有。第一、人有生苦,十月怀胎苦,出生时苦,而极乐世界的人莲花化生,没有这些痛苦。第二、老苦,人老色衰,体弱多病,而极乐世界没有形骸衰老苦,永远年轻,相貌圆满。第三、病苦,人患病时痛苦,而极乐世界的人不会得病,永远自在安乐。第四、死苦,人临死时痛苦,四大(人的肉体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组成)就要分离,人人畏惧而痛苦,而极乐世界没有四大分离苦,寿命无量。第五、爱别离苦,与所爱分离痛苦,而在极乐世界,好朋好友永远不会分离。第六、怨憎会苦,与仇人见面痛苦,而极乐世界相遇的都是善知识,再也没有仇人。第七、求不得苦,所求的得不到就痛苦,而极乐世界一切所需都不缺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自然如意。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是物质,后面四种都是精神,阴是障蔽的意思,因为五蕴覆盖真如法性,引起了无穷烦恼。五阴的作用炽盛,覆盖了真性,故死了之后,还要再生,还要再受前面七苦。而在极乐世界,因为觉悟了五蕴皆空,所以永远就没有了五阴炽盛苦。

因此,与人间八苦相比较,则极乐世界有八种快乐。

慈云忏主是宋朝的高僧,“慈云”是皇帝赐给他的尊号,他法名遵式,台州宁海县(现属宁波市)人。这位高僧在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编了一部净土的《忏仪》,就是净土的忏法,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慈云忏主。他为我们说娑婆、极乐这两土苦乐难易有十种,做了十番的比较。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六者此土有难免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苦,彼土但受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但受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但受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这是讲往生西方净土人的住处。西方人的住处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建筑,各自为政,杂乱无章,西方住处都是整齐划一,重重相叠的。

一切世界包括依报和正报两个方面,众生五蕴(色受想行识,即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正报就是我们这个人的身心,身心所依止之一切世间事物,就是依报。

从本段开始,佛开始讲极乐世界的依报,极乐世界成就了非常庄严的依报。

栏楯(shǔn),就是栏杆,纵为栏,横为楯。我们娑婆世界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栏杆是篱笆,一般都是竹木而成,也不会有七重,而极乐世界的住房,周围栏杆都是四种宝物做成,七次重复相叠。

罗网,是极乐世界用来装饰空间的宝网,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这种宝网也是四种宝物所成,层层环绕,有七重之多。

七重行树,极乐国土的宝树,行列七重,故说七重行树。树也是宝物变成,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的树,一年年长大,是有年寿的,即使是寿命千岁,也有死亡的一天,而极乐世界的树寿命无量。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这是讲极乐世界众生的出生处。出生在七宝池,宝池由金银等做成,不同于我们的土石建筑。

《无量寿经》说:“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宝,二宝,乃至七宝,所共合成。”

由旬是印度计里程的数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这是说七宝池中的水,不是我们人间普通的水,矿泉水以及一切纯净水都比不上。这种水叫做八功德水。什么叫做八功德水呢?

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二、清冷,就是很清凉适意,没有昏浊烦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饥渴,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干渴,还可以去饥饿。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

《无量寿经》说:“诸上善人,入七宝池,澡雪身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乃至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

水本无心,能随人意,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所能理解的。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这是讲七宝池周围环境。

池底不是我们人间河流的泥沙,全是金沙为底。

岸堤也不是人间砖石,而是由金、银、琉璃、玻璃建成。琉璃,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鍸头黎等,译为“青色宝”或“不远”。是一种类似玉的宝石,中国、日本常有人误以为是有色玻璃。此词古来多作“流离”,后代在使用时都加上玉偏旁。玻璃,不是我们现在用的玻璃,而是指水晶。又作萨颇胝迦、飒颇置加、塞颇胝迦、颇梨等。

在七宝池上,有住房,莲花化生后,都可以上去住进七宝楼阁,进入法会,见佛闻法。这些楼阁都是七宝合成,金碧辉煌。七宝包括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砗磲,白珊瑚,梵音牟娑落揭拉婆。赤珠,即红色珍珠。《大智度论》卷十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码瑙,并非今人所称之码瑙,而是翠绿玉或带有深绿色光辉的宝石。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皆以七宝。胜于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菩萨所居,亦复如是。诸天及人,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至无量宝。”

也就是说《阿弥陀经》只说七宝,实际只是一种省略的说法,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有无数宝。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这是讲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莲花化生,这些莲花根据生前用功勤惰不同而有大小颜色等区别。十方世界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能相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出一个莲苞,上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在人世间念佛,七宝池中的莲花愈念愈大,如停止不念,此花即枯萎。

一般来说,七宝池中的莲花(古“华”与“花”通用),至少也有车轮大,此车轮不是普通车轮,而是指金轮王的车轮。轮王是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轮王有四种,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增至二万岁时,铁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洲。增至四万岁时,铜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增至六万岁时,银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东胜身和西牛货三洲。增至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通常所说的轮王,是指金轮王。

金轮大一由旬,四十里。释迦牟尼这里举例说明莲花的大小,就最小的而言。据《观经》、《宝积经》等经,大小实不可限量,因同居净土,有凡有圣,身相不等。《观经》说,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无量寿经》说,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

略举四种莲花颜色,代表极乐众生四德。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也有光。

微妙香洁,是莲华四德的外在显露。蕅益大师说:“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莲花光彩夺目,微妙香洁,故西方又称为“香光庄严”。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上面讲极乐世界住处和出生地,可以说生活在极乐世界的小环境,这里开始讲生活在极乐世界的大环境。

我们人类都有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与五根相对的是五尘,即色声香味触,由于我们的心识不干净,尽是贪嗔痴(佛名为三毒),贪欲没有止境,常常因自我执著而生嗔怒,长期以来没有如来智慧,所以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就蒙蔽了。因我们的五根污染,故所面对的世界也就不干净。色即物质,桌子一天不擦就会有灰尘,而且一切物质都是无常的,总会败坏的。其他,如耳朵常听噪音,鼻子常闻臭味,吃的味道并不天天适意,所接触的不如意之物更是很多。

极乐世界之人,因为五根清净,所以它们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就与我们人间完全不同。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这是说极乐世界的声尘和色尘。极乐世界每天都是天乐鸣空,没有任何噪音。眼前没有一切坎坷不平的沙石道路,也没有山地和丘陵,所见到的到处都是黄金做成的平地。我们人间的黄金是最贵重的东西,而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到处都是,并且极乐世界的黄金胜过人间黄金百千万倍,无法相比。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这是说极乐世界的香尘,花也是色尘。

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实际上,极乐世界没有夜晚,因为人一入胎就光明闪耀,佛菩萨的光明之大就更不用说了。这里说昼夜六时只是顺从我们人间的计时习惯。

“雨天曼陀罗华”,这个“雨”是个动词,就是说天上的“曼陀罗华”像下雨一样落下来。“曼陀罗”为“适意”,一种白花。

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早晨的时候,各各用自己的衣祴(gé,衣襟),盛满曼陀罗等各种妙花,神足走遍十方,供养十方世界十万亿佛。清早出去,等到吃早饭(有人说为中饭,我意神足通无须等到中午才回来,而清早出去也还没吃早饭)的时候,又回到自己的国土,吃饭后就散步。吃饭是味尘,盛花、散花供养诸佛与经行是触尘,这里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味尘和触尘。经行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同时一一到达。之所以有神足,虽然是众生净业所感,更是弥陀愿力加持所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二十三愿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因此,到了极乐世界的人根本就不用担心再也看不见自己的亲人朋友了,不仅可以回来看望他们,而且还会发菩提心渡他们。若是不能往生极乐,众生只是因个人业力在六道中轮回,即使更亲更爱的人,自己也没有能力想见就见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到时各自飞。父母眷属,都是如此。

到了天界就能衣食如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更不用说了,念食食至,天然饮食,并不需要去辛苦劳动而获得。吃完碗筷就自然消失,不需要洗涤保管,食物都能自然消化,没有渣滓,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厕所。所用器具,金钵、银钵,种种宝钵,随意现前。想要吃什么就有什么,各种饮食,酸甜苦辣,各如所愿。或者见色闻声,意以为食,自然饱适,不用吃饭。

引论

一、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华丽美观?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里有人问: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上古圣贤,如尧帝处茅茨,禹王卑宫室,颜回居陋巷,只贵其德,不重宝严。读古者,无不景仰其风。

蕅益大师回答:

此由弥陀大愿所成,亦由诸上善人净行所感,不待造作经营。又由弥陀大开方便,随顺众生厌秽忻净之心理,以大愿行,庄严成就极乐净土。今十方众生,有欲舍苦求乐,信愿念佛,求生彼国,即可横截生死。正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

这个问答是解除修行人疑惑的,因为修行人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广发菩提心,舍己利人,才能除掉“贪嗔痴”三毒。然而,西方极乐世界却那么华丽、美观,似乎与修行宗旨相违背。所以有人就举例,古代圣贤令人敬仰,那是因为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让天下百姓幸福。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这里举例有尧帝,他住在茅屋里,茅茨就是茅屋。大禹住在低矮的房子里,他为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颜回居住在陋巷,吃很粗陋的饮食,他也感到很快乐。这里所举例的圣贤,佛教叫做菩萨行者,他们在娑婆世界如此修行,其功德非常之大。只有走入无我境界的人才能最后成佛,过去一切佛都是曾经修行三大劫,做了无数功德才成佛。而当修行圆满的时候,心就完全觉悟了,也就完全干净了。既然众生心秽可以感得秽土,那么佛陀心净怎么就不能感得净土呢?

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之华丽美观,一尘不染,乃是阿弥陀佛为众生解脱所发四十八大愿而成就的。一个农民,他把粮种播种水田,只要辛勤耕种,一粒种子尚且有百倍回报,那么阿弥陀佛发那么大的愿,怎么就不能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呢?

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成的。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三十二愿说:“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又说:“我作佛时,刹中菩萨,以香华等,种种供具,欲往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又愿我刹中人,欲食之时,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自去。”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念念都为普渡众生,勇猛精进,经阿僧癨劫(很长时间),修菩萨行。所以,今天成佛,一一如愿。

同样,我们要是像阿弥陀佛那样发愿,念念都为众生,也能够成就自己的净土。问题是我们在娑婆世界,到处都是恶缘,到处都是恶知识,我们的菩提心也就很难发起来,即使发起来遇到障碍也很容易退心,一旦退心就会再入六道轮回,解脱就没有期限了。所以,末法众生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那么就不会再退转了。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教导,更加上身边全是善知识,怎么还会退转呢?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极乐,是横截生死,就是直接走出生死轮回的意思,其他的法门没有这样殊胜。

蕅益大师又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说极乐世界那么美好,是我们凡夫所渴求的,一旦这种欲望实现了,到了阿弥陀佛身边,佛陀就会教导我们渐渐觉悟起来。要觉悟就是要发菩提心,一旦菩提心发起来,再回娑婆世界普渡众生,成佛之日很快就可以看见。

所以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教,因为去极乐并非就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成佛,要成佛就要发菩提心,就要普渡众生,那么极乐世界实则是一所大乘佛教的大学。

二、“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佛的法身遍一切时(竖穷三际),遍一切处(横遍十方),因此无论是有情(有生命的),还是无情(无生命的),都是佛的法身,山河大地都是如来的法身。所以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那么西方净土的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也都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在法理上,七是佛教常用的数字,如打佛七,即念七天佛,以七为期限。人死后,中阴身(俗称灵魂)要过七七四十九天才去投胎。净土祖师都认为“七重”有象征意义,它表示“七圣财、七科道品”,七科道品我们在后面有解释。

先说七圣财,又叫七德财,《未曾有因缘经》说:“有七德财,何谓为七?第一信财,二精进财,第三戒财,四惭愧财,第五闻财,六为舍财,七定慧财。是为七财。”

第一、信财,信即信心。也就是说信心是我们成就大事业的条件,无论是世间的善业,还是成佛的大事,先具有信心才能前进。

第二、精进财,又简称为进财。农民种田要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同样要想成佛也一定要发大菩提心才能实现。

第三、戒财,戒即戒律。戒定慧佛教命名为“三无漏学”,缺一不可。“定慧”属于第七德财。戒财体现了佛法立足的根本,也体现了人类的道德规范,也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阿难曾问佛:“世尊涅槃后以何为师?”佛告以戒为师,若能守戒,与佛在世无异。戒能断恶,灭贪嗔痴三毒,不仅现世吉祥如意,去世后还能证“无我”法身。古大德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严持戒律,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四、惭愧财,常常反省自己,生惭愧心。人能惭愧,则不造恶业,不仅可作善业之资,更可为成佛之资,故名惭愧财。

第五、闻财,闻就是听闻。听闻智者的说教而觉悟人生的真理。因听闻而得到的智慧叫做闻慧,闻必能思,思必能修,所以佛教把闻思修叫做三慧,而闻在首位,由闻到思到修,不仅善业增长,亦可大彻大悟,以为成佛之资,故名闻财。

第六、舍财,舍即布施。若能以平等心,无憎、无爱之心,把自己的外财(身外之物,如房屋器具金银财宝等)和内财(身内之物,头目骨髓五脏六腑等),慷慨布施给众生,无所吝惜,将为成佛之资,故名舍财。

第七、定慧财,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佛教称为般若,有些经典不称定慧财,只叫慧财。定则摄心不散,一心不乱,无论世间事业,还是修行成佛,都需要一心一意,培养定力,才能成功。要想得到定力,又要智慧来观照,远离各种邪教邪法。定慧不仅能够成就世间善业,又能为成佛之资,故名定慧财。

三、“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而四宝也有象征意义,净土祖师解释四宝,表示“常乐我净”四德。

常,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没有生灭;乐,涅槃之体,永远寂灭、安闲、受用、无丝毫的烦恼;我,涅槃之体,得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束缚;净,涅槃之体,解脱一切的垢染,非常清净。与极乐世界四德相比,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就不同。莲池大师说:

此土同居,有凡夫四倒,无常执常,非乐执乐,无我执我,不净执净。

婆娑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与四德相反有四颠倒。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可我们却认为都实际存在,人无百岁寿,却有千年忧。世间一切无根本快乐可言,即使有五欲的快乐,也是转瞬即逝的,可我们却把这种短暂的快乐当做快乐。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四大假合而成。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一旦四大分离,哪里还有一个“我”存在呢?本来无我,可我们执著有我。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是非常污秽的,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把不净当做干净。

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反,莲池大师说:

彼国同居,人人实具四德。常者,同佛无量寿故;乐者,但受诸乐故;我者,自在无碍故;净者,清净庄严故。

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人人都有四德。常,与阿弥陀佛一样有无量寿;乐,只享受各种快乐,从来没有痛苦;我,往生净土之人,有无我之心,所以没有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肉体限制,想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自由自在,没有障碍;净,心净则往生净土,所以住在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没有一点污秽。 GyGb7FMYdiuR4Cv6NEpWWtOMOuyWncaDsmZ3AcM4aXD+eiRABpNxPpLz7YoY3Q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