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大教缘起

经文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义解

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从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向,越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国土上有一尊佛,名为“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这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一般经典释迦牟尼讲法要有人提问,可这部经,佛陀无问自说,直接告诉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为什么呢?

因为今天佛陀有一个最重要的解脱法门要告诉众生,这个法门超过其他一切法门,可以让众生快速解脱生死轮回,佛陀等不及弟子们提问,而且他的大弟子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妙法,所以释迦牟尼不等有人启问而自说。

佛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解脱之法,可其他的法门只能“竖出生死”,只有这个阿弥陀佛念佛法门叫做“横出生死”。好比一个竹筒,一条虫子陷入其中,如果它要是爬出来就要费很长时间,如果它直接咬一个洞出来,速度就很快。所以念佛法门叫做横出生死,是捷径中的捷径。

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说:“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譬如有人,卒患恶疡,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之修制,延缓日时,药未及成,命已先殒。现有成药,入口即活,有仁心者,即应速与。尚何俟其礼聘殷勤,然后投剂?佛救众生,意亦如是。”

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慧根很差,业障很深,想要从禅定中获得解脱,机会很少。佛陀大悲心切,告诉末法众生一个解脱的捷径,可以横出生死,因这个法门可以很快挽救在苦海中轮回的众生,所以佛陀不请自说。好比一个人,突然得了恶病,危在旦夕。如果等待良方,依照它去制药,就会延缓日期,药还没有做成,人就已经死了。如果有现成的药,入口就可以活命,有仁慈心的人,应该马上拿给他。怎么还有多余时间讲那么多礼节,然后再给药呢?佛陀救护众生,也是如此。

《无量寿经》说:“佛灭度后久远的时代,未来的世间,佛的经卷道法全都灭尽,那时,佛以神力加持,唯独留下这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属同部经,一为小本,一为大本),住在世间广度众生,直到法灭后一百年才灭没。”

《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不待众弟子提问而说无上解脱妙法的原因,而这样的解脱妙法只有智慧第一舍利弗最为当机,故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过十万亿佛土。

就是越过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所教化的领域,也就是一尊佛的国土。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呢?

《长阿含经》说到宇宙天体的情形,一小世界均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的核心。它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最外的海叫碱海,碱海外有铁围山。碱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相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卫星)。

这样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九山、八海、包括日月诸天和地球,叫做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是三次用千来乘世界,所以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实际只是一个大千世界,并非是三千个。

我们说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而太阳又围着银河系的中心转,银河系的中心又在哪里呢?以我们人类科学已经无法知道了。我们人类连银河系已感觉浩瀚无边,但在佛眼里还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基本单位。黄念祖老居士写了《无量寿经解》,他认为,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

佛说,从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向,越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那么,极乐世界离我们人类世界十万亿佛土,实际也就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此远的距离,我们人类实在是遥不可及。黄念祖老居士说:“世间最快是光,光速约为每秒三十万公里,光跑一年的距离叫光年,是十万亿公里,恰巧也是十万亿,但一个是公里,一个是佛土。近代天文学所发现最远的星是一百四十亿光年,它虽最远,恐怕也没有超出一个佛土。”

如此远的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却要给我们末法众生介绍,我们能去吗?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说:“众生生此,一则佛摄受力不可思议,二则已发愿力不可思议。”因为净土法门,它最殊胜的地方,不是一味单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量,依靠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力,众生就能弹指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关键是我们要通过念佛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往生极乐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的距离,如果心的距离没有了,一瞬间就往生了。因为并非是我们肉体去极乐。

有世界名曰“极乐”。

极乐,梵名须摩提,又译安养、安乐、西方净土、无量清净土、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密严国、清泰国等。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说极乐“乃永离聚苦,第一安稳之谓。”

极乐净土有四种,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声闻乘和缘觉乘,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称为声闻乘,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称为缘觉乘)与没有获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菩萨有十地,即十个等级,初地以上叫做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常寂光土是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这是一种权宜的说法,因佛的法身是没有国土的,佛的法身竖穷三际(遍一切时),横遍十方(遍一切处),哪里是他的国土呢?佛的涅槃境界,在时间上已经不生不灭,在空间已经无边无际。

虽然佛的法身我们看不见,但并不妨碍佛与众生同在。所以,佛的最终归宿在常寂光土,并不妨碍他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与众生在一起,他根据众生的根基,示现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为众生说法,普渡有缘之人。

为什么净土法门超出其他一切法门?为什么它不是“竖出生死”,而是“横出生死”?那就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这就是净土法门最殊胜(事之超绝而世所希有)的地方。蕅益大师说“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意思是极乐净土最殊胜的地方,不在于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三土,而在于有凡圣同居土,因为有了这个土,我们六道一切众生就都有了往生极乐净土的可能。到了这个土,也就摆脱了生死轮回,那么一切痛苦也就永远结束了,所以叫做“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其土是依报,有佛是正报。身外之物,则叫做依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都是。

因为众生善恶因果关系不同,其正报和依报也各各不同,出现了苦乐不同的六道众生。贫富贵贱那么悬殊,那都是因为前世善恶深浅不同所致。进天堂的人,正报庄严,依报殊胜,思食得食,思衣得衣,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所有这些都能够不劳而获,那是因为前世大善后世大得。而我们人道众生,正报和依报都要比天堂差很多,要想发财富贵,就要辛勤劳动,这是因为前世小善后世小得。至于堕落在饿鬼道的众生,正报和依报就更差了,那是因为他们前世不善后世就不得,即使有饮食在前,也变为猛火而不能下咽。前世悭贪后世一无所有,不仅长年饥饿,连水都没有喝。所以佛教布施食物给饿鬼的法会,需要放焰口,即让饮食不再成为猛火而能让饿鬼下咽。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是正报,因为佛的无限功德,所以他的正报和依报远远超过三善道,即使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其依报和正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相比。

阿弥陀佛已经成佛,阿弥陀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他的法身我们看不见,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所出现的身体,是化身。就像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诞生在印度的身体也是化身。因为阿弥陀佛出现的身体是化身,就引发古今净土是实有,还是虚无的争论。这个道理,实则很明显。释迦牟尼以化身在娑婆世界说法,娑婆世界是有,还是没有?释迦牟尼是有,还是没有?西方净土与阿弥陀佛,是有还是没有,道理亦如此。众生心秽而有娑婆世界,那么众生心净则自然有净土世界。一切境界不离自心,有什么心,则有什么土,正报和依报各各不同,还有什么怀疑呢?

今现在说法。

今是今天,今天正在说法,既包括当时释迦牟尼在印度说法的那个时候,也包括我们二十一世纪现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一直在那说法,今后观音继承阿弥陀佛位再说法,那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阿弥陀佛其意就是“无量寿”,寿命太长,我们以人的智慧无法计算。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阿弥陀佛都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

《大云经》说:大云密藏菩萨复从座起,整衣服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放是光明?”佛言:“善男子,汝向所疑,我今欲答,是故放是瑞相光明。善男子,于此西方,有一世界名曰安乐,其土有佛号无量寿,今现在世,常为众生讲宣正法,告一菩萨,汝善男子,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诸少福钝根众生说大云经,汝可往彼至心听受,是彼菩萨欲来至此,故先现瑞。”

这是释迦牟尼在说《大云经》时,突然放光,大云密藏菩萨不解何故,释迦牟尼告诉他,在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向,有一个世界名叫安乐,那里有阿弥陀佛,正在为众生说法,他告诉法会一位菩萨,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正在说《大云经》,你要去听,那位菩萨就要来我这里了,所以我先放光。

也就是释迦牟尼说法之时,正是阿弥陀佛说法之时,他们都是现在佛,我们听到这样殊胜的净土,而现在前往听法又正当时,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

引论

一、别序的宗旨是什么?

上面是通序,从“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开始到“故名极乐”结束,蕅益大师判为发起序,即别序。

蕅益大师说:“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

因为净土法门,实在高深不可思议,没有人知道其中奥妙,也就没有人能够提问,所以释迦牟尼就自己提出来,把西方净土的依报和正报名字说出来。同时,释迦牟尼以佛的智慧鉴定,弘扬净土法门的时机已经成熟,预见法会大众以及末法一切众生,应该听到这个净土法门,使现在、未来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四种利益(四悉檀),所以不等有人提问,就自己说出来了。

这个发起序的宗旨,已经揭示了全经的宗旨。

蕅益大师说:“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末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

“二有”是指“有世界名曰极乐”与“其土有佛”,这是说出西方净土的依报和正报,阿弥陀佛正在这个世界说法,说明阿弥陀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而是现在佛,所以我们应该发愿往生西方,亲睹圣容,见佛闻法,让自己能够尽快觉悟成佛。其次,释迦牟尼说“二有”,是启信,要众生相信有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再次,告诉我们有阿弥陀佛,就是告诉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即可往生佛国净土。

综上所述,净土宗“信愿行”在发起序已经完全揭示了,行即如何行动,实行,那就是持名念佛。一般都说“信愿持名”就是净土宗的宗旨。

二、什么是四悉檀?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说:“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大师说,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释迦牟尼“皆言有”,此“有”字非常重要,包含四义,即“四悉檀”。悉檀,意为成就、宗、理等。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四个范畴,即: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众生所乐而说世界之法,令闻者欢喜适悦。为人悉檀,佛说法鉴众生之机,随机宜之大小,宿种之浅深,说各人所对应之法,令彼发起正信,增长善根。对治悉檀,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缘观,如是施种种之法药,除遣众生之恶病。第一义悉檀,佛见众生之机缘既熟,说诸法实相,让人最后觉悟。简而言之,世界悉檀,即佛始说浅近的事理,使凡人都能听懂高兴;为人悉檀,即让众生生善根;对治悉檀,即除遣众生的恶病;第一义悉檀,即使众生悟入圣道。

《佛说阿弥陀经》也有四悉檀,蕅益大师予以明确。

第一、世界悉檀。“的标实境,令欣求故”。“的”就是“确实”的意思。确实有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让我们众生相信而向往去那个世界,见佛闻法。

第二、为人悉檀。“诚语指示,令专一故”。佛不说假话,他以真诚的言语指示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让我们不再好高骛远,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相信念佛可以往生净土,让自己的心专一起来,增长善根。

第三、对治悉檀。“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简”是“分别、辨别”的意思。“干城”就是乾闼婆城,乾闼婆是印度乐人的异名,乐人巧幻楼阁,使空中出现海市蜃楼,名为乾闼婆城。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佛变化出来的海市蜃楼。也不是“阳焰”。“阳焰”是一种阳光的折射现象,春初的原野因日光映浮尘而反射,好像一片水洼,渴鹿见之以为水,就奔走去找它。后面也都是说明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不是假的,都是实有的。

“非权现曲示”是对唐朝李长者说的。李长者在《华严合论》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现的,乃阿弥陀佛方便接引众生的设施。蕅益大师批驳李长者的说法。

“缘影”是众生把六尘缘影的现象认为是实有的,实则是虚妄的。另外“保真偏但”是指小乘人证得偏真涅槃,不是究竟。

第四、第一义悉檀。“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圆是圆满,彰是明显,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性具”是说明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心外之法。

三、什么是佛的三身?

通常说,佛有三身,即法身、应身(化身)和报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法性身、真如、如来藏、实相、法界圆成实性等。此法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常住不变,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后第一句话即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然人人都有佛性,那么人人都是佛子,所以佛就在我们心中,心即是佛也。佛的心中无你我之分,他是真正的“无我”者。正因为基于这种觉悟,故佛能同体大悲,生出报身和应身,挽救众生出苦海,使众生由迷而悟,转入圣境。

报身是由诸佛各自功德智慧而成的身,有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的分别。自受用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诸佛法身相同,因其本愿不同,故显其不同之报身。法身正好象一室之灯光,光光相照,互相圆融,没有区别。但全室之光,又来自不同的光源,又区别于其中,报身即是如此。

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身,如佛在印度降生,八相成道,即是应化之身。《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音门品》说观音有32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仅有情生命有其应身,无情世间也有其应身,即山河大地、山石土木、九流十教、贫富贵贱中都有其应身,只要机缘成熟,他就应世度生。只不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还不知道呢!因为佛即“无我”,他何会称名道姓来救你,并指望你今后的报答呢?如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就反复阐述了“不住相”的道理,故如来把度众生作为应尽的义务,度而无度也,不达到这种境界就成不了如来。

从整体来说,佛之三身是连成一体的,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应身是用,一而成三,三而成一。三身之境界,凡夫无法测度也,非言语文字所能说明,只有开悟方能了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是佛法密意之所在。佛乃大慈大悲,何能隐瞒密法而不外传,作为个人的专利品呢?只因菩提心印,妙密难明也,若言下顿悟,法外忘相,正如六祖所云:“密在汝边!”何秘密之有?

有人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说法,那不是真正的佛,因为佛的法身不会说法。这个观点似是而非。佛的法身不会说法,难道佛就没有报身和化身了吗?针对这个观点,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说:

应身说者,有云:“法身一向不说,报身具说不说,应身定说,则彼佛说法,当是应身。”然亦兼报,如大本“高出一切世间之身”,观经“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沙由旬之身”,则岂定丈六?然经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何得定言法身不说,当是随机所见,自不同耳。

莲池大师深刻地分析了人们没有明白佛的三身虽然可分为三,实则三又是一,并非可以截然分开的道理。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说法,那一定是他的应化身,这个观点没有错,可不能以为只是应化身出现,就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了。因为佛的应化身也离不开法身和报身,佛什么时候以应化身出现,什么时候以报身出现,那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而出现的,也是众生自心境界不同而所感现的,众生境界高就见报身,境界低就见应化身,见应化身也一样闻法解脱。 8uLkM3FVyDobqjfdGElB0JBRnoszNOi6j61vIod3wt68D6/K05jVtWh43x5QvY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