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之前我们重点介绍了什么是金融,如果把金融比喻为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树干”就是货币,金融问题的本质就是货币问题。

关于货币,大家最想问些什么呢?

货币出现于“物物交换”时代之后。“物物交换”时代人们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物物交换”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是人们经常受到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卖方往往没有买方想要的东西,因此不同物品的相对价值,常常需要通过花大量时间讨价还价来确定。如果讨价还价后仍难以达成共识,人们便不得不发挥聪明才智,推出一些交换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即中介—“一般等价物”。

由此,这种中介物品就获得了货币的职能。例如牲畜、兽皮、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木材、盐、稀有贝壳、珠玉宝石、珍奇鸟类羽毛等许许多多普遍受欢迎的物品,都曾经被用来充当过原始的实物型“商品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中国货币的起源可以上溯至4000年前。当时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的牛、羊、猪等牲畜不能随意分割、五谷会腐烂变质、珠玉太少、刀铲等农具又笨重,所以贝类和布帛一度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贝壳被用作货币以前,先民就把精选的贝壳作为避邪的饰物挂在颈项上,或用作祭祀的祭品。

如今我们翻阅历史文献,仍可以看到先民们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的记载。

能够作为货币的贝壳绝不是一般的贝壳,这些贝类长度在1.2~2.4厘米之间,多生长在东海、南海岩礁间,且美观精致、坚固耐久,是具有装饰功能、适于随身携带的优质良品。最重要的是,它们大小适中、便于计数。

随着商品交换越来越多,货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天然海贝不仅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容易损耗,加之在广大内陆地区,存在着路途遥远、运输不便等制约因素,最终必然产生人工制作的替代品。

公元前7世纪,铜铸货币出现。及至战国末期,天然贝币地位已告式微。秦统一六国之后,贝、玉失去了货币职能,铜钱、金银元宝和后来的各种纸钞彻底将其取代。

不过,直至清代末年,在云南的偏远山区,仍有人以贝为货币。 8PhBC95f7vezHB+hUVUEv5XORk/U+PMAdma0/vhzvFhUvxyIId+EsSUwgkUEbD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