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中国化

今天我们尽管成功实现了这“三个可持续”,但是如何往前走,如何通往2035年,继而通往2050年呢?步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何走,共同富裕如何追求,还是取决于如何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仍然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需要,花大力气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需要更彻底、更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对原教旨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本本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从毛泽东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再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历史经验总结得非常清楚,要以史为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在社会层面,我们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我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区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整套的社会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其所提倡的价值观的方法,就是目标和工具要分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普遍的价值观,但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方法受制于当时欧洲的历史条件。我们必须注意到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方法之间的区别。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面临两大主题,一是财富,二是公平。把西方的思想史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主体的政治经济学就两个概念,一是如何追求财富,二是如何追求社会公平。这两个都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观。近代以来到今天,这两大思想线索非常明确。一大思想体系就是如何创造财富,从亚当·斯密、李嘉图到芝加哥学派,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当代新自由主义,所讨论的都是如何追求和创造财富。另一大思想体系就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贯穿在从近代的卢梭到马克思再到今天的一些法国思想家或者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论述中。西方到现在为止,这两条线还是分离的,处于深刻的对立之中。一个群体只强调如何创造财富,另外一个群体只强调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一直整合不起来,并且社会经常出现大的问题,甚至危机。经验地看,能够同时实现这两个价值的国家少之又少,只存在于北欧几个少数的较小的国家。比较而言,从历史上看,中国则是一直在努力追求两个价值的同时实现。

我认为,我们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但是我们必须找到符合中国现实条件的方法。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从实践经验来说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这些实践经验和贡献没有充分体现在我们的理论和认知上。当前我觉得如果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就要进一步系统总结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总结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习近平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中国以前有两种方法研究历史,即“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在革命时代,“六经注我”是正确的,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中国实践,不是简单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但在建设时代,我们要采用“我注六经”的方法,即注重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这方面,我们现在讲得太少,很多学者习惯于用马克思主义当时的一些观点来评判我们现在的实践。这在行动上经常产生负面的影响。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倒过来,应该多讲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少用以前的观点方法来评判中国实践。 /NOQmQfVjdSYm9TVDXuOZVKzrzHEveJC/brnMrCd9r5jqACrvyQJ4+ZpfGHq76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