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2

关于供应链管理在国内的发展,如果要找一个代表的话,非华为莫属。在本书中,袁建东先生以亲历者的视角,分享了供应链管理在华为发展、壮大,直至成长为公司战略职能的历程。有好的产品加上好的供应链,企业才能建立真正的竞争优势。苹果证明了这点,华为也是。

对于华为,我有的只是尊敬,对于华为的供应链也是。这些年来,跟众多的读者一样,我看过很多关于华为供应链的文章,对华为的供应链及其发展历史有相当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都是碎片化的。很高兴看到袁建东先生的这本书,让我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华为供应链,把那些零散的点连成线,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在全球这么多的企业中,如果只选一个研究其供应链的发展历史,我会选择华为。我对华为供应链的兴趣,并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以什么方式做,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一步步地完善组织、流程和信息系统,从支持电信网络设备的B2B供应链,发展到支持手机终端的B2C供应链,同时能够成功地支持B2B和B2C两种截然不同的业务。在全球的大型企业中,能同时在B2B和B2C领域成功的,华为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而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供应链功不可没。

华为供应链的成长过程,也是学习众多伟大的公司,导入供应链的种种最佳实践,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持续改进和再创造的过程。一种管理思想的原创很重要,但在传播、实施过程中的再创造,也不能忽视,甚至更重要。就拿集成供应链来说,当初华为导入IBM的管理思想时,这一思想在IBM等顶尖的企业并没有成熟;供应链的共同语言SCOR模型当时也是刚诞生,华为其实是全球最早的以SCOR模型为框架,构建集成供应链,完善集成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之一。理解了华为的供应链,也就理解了集成供应链管理;理解了华为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也就理解了集成供应链的发展历程。

在国内,华为的供应链是众多企业的学习对象。不过我想说的是,华为的规模,华为所在的行业,华为所处的历史环境,都造就了华为供应链的独特性。华为不可复制,华为的供应链也是。我鼓励大家不要模仿华为的“是什么”,而是聚焦华为的“为什么”,去理解在供应链建设上,华为在特定的时段,为什么要采取特定的举措。30多年来,华为供应链的每一项举措,其实都是在解决企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特定问题。那些让华为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的问题,可能我们众多的企业还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希望我们能受益于华为供应链的经验,少走弯路。

跟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一样,华为供应链的成功背后,也经历过种种失败,不然他们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的资源,推动种种变革?别的大企业有过的问题,华为都有过,但这并不影响华为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企业。所以,不要停留在华为供应链的成功表面,而是要探究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走向成功的,这才是真正的向华为学习。人们都是通过学习经验而成长的,要么是自己的经验,自己摸索,学习曲线较长;要么是别人的经验,这样可以少交“学费”。相信这本书能帮助大家从华为的经验中学习,以及学习华为曾经学习过的企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还有,书中说是“供应铁军”,乍一看好像华为供应链的成功全靠组织措施,其实不是,企业大了,供应链的改进要更多地依赖流程和系统,特别是流程,而华为供应链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点。就如书中说到,终端业务供应链的构建,是从复制网络设备业务的供应链,到整个流程的重构,包括再造订单、计划、采购、制造和物流等关键流程;“经过半年左右的流程活动盘点和梳理,终端供应链完善了供应链五大领域中的各级流程近50个,组织编写流程文件、规范和指导书超过100份。”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供应链的改进就一定离不开流程优化。在流程优化和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配以组织力量,而不是一味地靠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华为供应链能取得持久成果的关键。

这本书可以说是个很大的案例。一家拥有千亿美元营收的企业,时间跨度30多年,从B2B发展到B2C,从国内到全球,华为供应链之博大可想而知,要在一个案例中阐述清楚,也是几乎不可能。作为华为供应链重要部门的部长,作者袁建东先生要管理那么大的团队,负责那么多的项目,我不能期望他利用业余时间,就能把这本书写得完美无缺。我也不建议读者以“这本书是否完美”这个尺度来评判这本书,而是聚焦“我是否学到一样新东西,是否对我的工作、我的企业有帮助。”就我个人来说,如果能真正学到一样新东西,那么我在这本书上花的时间就值得。对于本书来说,我学到的远不止一样两样新东西,希望广大读者有同感。

刘宝红
旅美供应链专家
畅销书作者
西斯国际执行总监
2020年5月18日于美国硅谷 btrzLDR576b5H+0jn90gdch8oVYf8C80m6q6B/DgqUVALBhMOZYd4MSNhIwqN+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