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月星辰记

写点题外话

2019年4月,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六地同步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发布最新的成果——黑洞照片,引发对宇宙探秘的热潮,也让我回忆起关注飞碟探索的时代。回顾多年前那位推演出黑洞存在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观星辰的角度,已经不是我等凡人能望其项背,探秘天体运行永无止境,面对浩渺无垠的宇宙,科学家探讨时间规律与空间法则,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从业人员,一名文字记录者,我力所能及地,用感性的描绘与理性的评价,用一些文字的皮毛,刻画我的生命里那些有精神有骨血的天地风景。

天地玄黄与星宿列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在现代天文学的概念里,太阳、地球、月亮都隶属太阳系,分别是恒星、行星、卫星,太阳系是银河系若干恒星系之一,银河系之外,只能用“天外有天”形容。宇宙浩渺无边,充满未知未解的奥秘。康德将仰望星空与低头思索道德列为最有价值的两件事,与中国《易经》所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提及的风景资源评价,分为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两大类。自然景源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类,天象景观又有如下分类: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从景观构成而言,日月星辰虽是一类物体,风貌和景观感知却各异。万物生长靠太阳,日月交替出现,昼夜循环往复,阴阳相对而生,世人朴素的时间概念、空间感知,以及与之的生命关联,无不从对日月的观察开始。壮美的天象与变化无穷的光阴,吸引人类从感性到理性探索宇宙奥秘,生生不息繁衍着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感知无限的永恒,“是故知幽明之故”。

天地赐我以风景,从太阳开始。

日出日落

生平见过最壮丽的日出在黄山。2000年元旦前几日,好友赠票,我和黄先生一路到苏州、南京游玩了一圈,最后的行程是黄山。到达黄山时是下午,我们努力爬了四个小时的山,入住狮子林大酒店。当晚纷纷扬扬下起了雪,早晨天气放晴,在白雪皑皑的银装素裹里快步走到猴子观海景区。近处峰岭起伏,远处云海茫茫,云海远端浸润着一抹红色。那一次的日出,让我生出不少感慨,星际运转,太阳这颗人类从不吝赞美的恒星,能量的源泉与生命的起源都与之关联,偏偏最基本的感知却来自这无与伦比的美。光影的投射,云霞的反射,七彩虹霓交错着在无垠的空间里,即使没有人类加以描绘,抑或是后续没有以先进的摄影手段予以保存,这些寂寞的宇宙之光,仍会如常演变。

最炫美的日落在乘坐越南游轮时的海上。2017年,我们全家乘坐游轮出海到越南旅游,到了南中国海上,黄昏的大海铅灰一片,天空的云层也厚如棉絮,船尾在海上划出的波涛与天上的云层奇异地相似,太阳就在云层里渐渐淡出,直到天色黑如浓墨。这艘游轮似乎独行于海上,汪洋中独自吞吐孤寂。早晨,我和母亲再到甲板上等待日出,风大浪大,太阳如约相见。海上见日出,比平时更有种纯粹无边的气韵流动,空阔辽远的水面,很快消逝的轮船的痕迹,目之所及,胸襟会比平日开阔,思绪也会比平日放空,铺陈一些漫无边际的随想。

月盈月亏

月是太阴,在科学知识尚未普及的岁月,被哲学与文学武装的诗人们已经竞相留下若干描绘月的诗词,我最喜欢这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太阴在自己掌管宇宙的时段,在有无之间,光影之间,山水之间,将天地晦暗时刻的风景,描绘得纤毫毕露。

这毕竟是玄想中太阴的意向,在人间质朴的生活里,中秋时节,秋收事毕,一家人聚于月光下,渐渐演变成吃月饼、庆团圆的习俗,天人之间的互动渐渐成为常态。

1989年9月,我到南京林业大学报到,生平第一次在外与舍友度过中秋,还没有对南京的月饼培养起感情,对比之下,原来老家的叉烧月饼是如此美味。中秋那天,相约到玄武湖玩,淅淅沥沥下了雨,到药物园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年轻时没那么多家园感知,中秋就是日历上需要被标记的假期之一,后来年岁渐长,中秋就一定要和家人一起过,年年都带着野餐布到深圳湾畔的滨海休闲带野餐赏月,望天望地望海,天涯共此时。

照例有一些小节目,包括与儿子对含“月”的诗词,2017年10月4日的中秋,从深圳湾归来后微雨,在阳台与儿子对完诗词,之后回屋整理相册,学东坡《定风波》词意,记半生江山友人:

冰轮穿梭伴浮云,何妨吟唱且徐行。诗词歌赋皆有月,谁断?缤纷感怀同古今。

终觉秋凉风渐冷,微雨,阳台潇潇叶有声。回望八千云与月,随缘,也有江山也有情。

星光灿烂

如果时光能回溯,定格到1985年初夏,再锁定空间,从宏观的银河星系—太阳系—地球—亚欧版块,再放大到云贵高原南部一个平凡的小县城的主干道,贵州省独山县民族中学初二2班下了晚自习的一群女生们在街道上闲聊遐想,并仰望星空。那是个充满理想主义与科学理性的时代,中国刚开眼看世界,窥见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之光,尊重科学,看重文学,鼓励实践。那群女生刚看完《飞碟探索》,震惊于我们所看到的星光可能是若干年前穿越过若干光年的距离才抵达我们的视野中,在争论是否有外星人的话题里初次感受到生命短暂,人类渺小。我正好也在那群女生里,停下来看漫天星斗,对同学们说了一些我至今仍不认为幼稚的话。

2013年11月从北美飞香港,在3万米高空的国际航班上看完根据池莉小说改编的《万箭穿心》。电影的结尾,很凑巧地用高空鸟瞰的视角,观看那名武汉普通女工的一生。看完电影透过飞机舷窗向外看,不期然遭遇生平奇景。看到若干明亮的星星,似乎与我同行,星光明亮如宇宙初生。我目瞪口呆,回望1985年的学生时代,似乎是刹那间窥视到宇宙的恒久秘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端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伊始,越来越多的城市星空被光污染遮挡,日出日落被高楼天际线隔断,天与地割裂,情与景割裂。

2019年,是我们高中毕业30周年,在发布黑洞照片的那一刻,有多少少年时代的朋友会回想起一起仰望星空的旧时光。我们最终没有多少人会一生同行,但是始终坚信有一些人,还是习惯偶尔抬头仰望星空,细思心中明灯。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无嘉宾,多事观星。 V4C4VXfYQXYXncmWwlctDqzvyafoN8WZJDgA6Ktp9MtDGpe8wri7OFqd5dYejr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