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法

中国学术传统以历时研究为主,甚至可以说,几近于一统天下。共时研究在中国学术传统中不是没有,而是从未形成学术自觉,就像我们很早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但并没有总结出一条毕达哥拉斯定理。用“共时研究”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一下,相关信息全都归在语言学类目中,也就是说,基本上只有语言学接受了这种研究法则,大多数人文学术并没有拿它当回事。

事实上,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有一些共时研究的学派,它们虽然没有打着共时研究的旗帜,但是究其思想根源,却是殊途同归。比如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口头诗学、社会学的功能学派,以及许多哲学派别。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中,虽然他们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共时研究法,但他们不使用这个概念,而是用“系统论”或“系统研究”来表示。

我们的思考方式和学术研究,可能都曾使用过共时研究法,但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自觉,因此有必要对这个话题做一些梳理,提醒大家在具体研究中有这么个意识。共时研究在思想原则上与系统研究基本是同义的,而共时研究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以为只要是排除了时间影响的研究就是共时研究,所以,我曾打算以理工科的表述把绪论标题改成“民间文学的系统研究法”。

基于系统论的“系统研究法”一词,其实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这种研究方法的封闭性、自足性特征,以及系统组织的结构性、系统要素的功能性等特征。系统研究不仅考虑结构关系,也考虑从无序到有序的形成过程。而“共时研究法”容易让人误以为这种方法(a)只需要排斥时间作用,或者(b)必须绝对排斥时间作用,但这两种理解都不准确。“系统研究法”则不会令人产生这种误解,系统研究强调封闭性,但可以考虑系统内部的进化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吸纳了历时因素的。

但是考虑到“系统研究”也有可能会被笼统地理解为“系统的、综合的、全方位的研究”,如此造成的误解更大。所以本书依然使用“共时研究”的概念,以免概念太多,反而造成更多误读误解。 TP8iKQrPxFP9hzI93v0qP9PWGoNo6XZq8bpO6ySKrxhWsl3hL6ndtPyB5ESeX8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