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科学的人类简史

《第三种黑猩猩》是戴蒙德教授所著的人类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英文原著在1992年出版,也是戴蒙德教授第一部面向大众出版的科普著作。接下来出版的《枪炮、细菌和钢铁》与《崩溃》也是旷世名著,这一系列著作获得了全球范围的认可和赞誉。在这里,我对《第三种黑猩猩》做一个简要导读,并在文末谈谈人类史系列作品的意义。在我看来,戴蒙德教授的人类史系列作品是“科学的人类简史”,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畅销书《人类简史》对比阅读,颇有趣味。这里并非要厚此薄彼,但阅读出自科学家笔下的“人类简史”,相信读者会对人类的演化乃至人类社会的由来,有不一样的认识。

戴蒙德教授的人类史系列作品和其另一本著作《性趣 何来? 》共同描绘了人类与人类社会演化至今的庞大画卷,其中每一本书有不同方面的侧重。《第三种黑猩猩》展现了戴蒙德教授思考问题的一个基本完整的框架,其中细节在他接下来的著作中不断丰富。这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人类从哪儿来?现代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性行为、语言、社会组织从何而来?

人类的跳跃式演化

现代人类从哪儿来?当然是猿猴,但猿猴是怎么演化成人的?书名“第三种黑猩猩”的意思,就是作为生物学分类的人科里其实有三种动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现代智人。为什么黑猩猩和智人居然属于同一个生物学分类呢?因为通过基因组研究,科学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差异不到2%。所以在生物学家眼里,人类就是另一种“黑猩猩”。

而就算只有不到2%的差别,现代人也是占领地球的优势物种,我们可以把黑猩猩关在动物园里欣赏。这看上去微小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呢?戴蒙德教授提出了一个精妙的概念“跳跃式演化”,意思是,虽然现代人的祖先是猿,但是人类演化研究已经知道从猿到人之间有好几个过渡性人类物种,比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等等。这些过渡性人类物种已经不再是猿,但也非现代智人。最早的过渡性人类物种直立人出现在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数万年前的欧洲大陆上。戴蒙德教授断言从过渡性人类物种到现代智人之间,存在一个基因水平的跳跃式演化,成就了现代智人。那么最引人入胜的问题就是——这个成就了现代人的跳跃式演化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是什么基因改变推动了人类的跳跃式演化?

对跳跃式演化发生的时间,戴蒙德教授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断:大约4万年前。他说,4万年前的智人,基因上已经完全和现代人一样了,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去搬运一个4万年前的智人到现代社会,完全可以教会他开飞机。我个人很同意这个结论,当然4万年也许并不十分精确,还需要基因水平的更多证据支持。这个论断告诉我们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在尼安德特人与智人之间,必然存在某些非常重要的基因差异,这些基因差异推动了人类跳跃式演化。第二,虽然基因已经准备好,但是智人建立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还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在撰写此书的1992年,科学家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还完全未知。2010年,德国科学家斯万特·帕博教授领导团队开展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研究告诉我们,尼安德特人不仅仅是智人的近亲,还跟智人通过婚,乃至现在人类基因组的2.6%都还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尼安德特人很可能也拥有语言(也拥有与语言相关的人类Foxp2基因突变),那么究竟是哪些基因推动了人类的跳跃式演化呢?2012年,帕博教授的学生卡托维奇教授和我发表了一个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一个对大脑发育有重要功能的基因MEF2A的调控区DNA(脱氧核糖核酸)有一段智人独有的变化,而尼安德特人没有这个变化,拥有了这个变化的智人,出生后的大脑发育成熟期被延长了(Liu et al. Genome Research 2012)。我们提出假说,智人的大脑发育成熟期被延长与幼年智人需要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接收更多社会环境的输入有关。这段DNA变化大概率在30万年前正准备走出非洲的智人身上发生,那时的尼安德特人已经在几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定居在欧亚大陆上,因此这个智人特有的DNA变化很可能是推动人类跳跃式演化的基因变化之一。

图0–1从左至右为智人、尼安德特人、黑猩猩、猕猴。数字单位为百万年。箭头标示MEF2A基因调控区的DNA变化出现的时间。

现在让我们看看历史学家撰写的《人类简史》,人类比尼安德特人先进的地方是“想象力驱动的认知革命”?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尼安德特人也拥有语言,他们为什么就不会八卦、不会讲故事?而且人类与尼安德特人还一起生活过,都通婚、生育过,为啥没有相互八卦、讲故事?因此所谓人类比其他物种更先进的地方是拥有想象力,这一说法实在是既没有科学依据,也罔顾其他动物的能耐,猫猫狗狗吃饱了睡觉的时候,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象着下一顿大餐呢?如果非要说人类由于想象的力量可以共同相信一个什么“共同体”,那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非人类从猿猴或者尼安德特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性的演化与艺术的诞生

戴蒙德教授总结的第二个人类从其他物种脱颖而出的特点就是性行为与两性关系的演化。在这部分,戴蒙德教授在后续的《性趣何来?》一书中有更精彩详尽的阐述。自从4万年前现代智人的基因准备好之后,群居生活,乃至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就开始随之演化,人类的各种本能行为就开始被社会规范风俗不断约束。因此讨论人类的性行为和两性关系必须结合生物学本能和社会风俗规范方方面面的交织作用。

自从人类开始了群居生活,且拥有了语言,就开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艺术创造看上去好像不能马上换来生活资料,却有可能在演化中给人类带来益处,比如某些鸟类会在寻找配偶时为了炫耀自身的能力建造一个不怎么实用的豪华鸟巢一样。

当然人类还专门制造出了不少麻醉自己并且有害健康的化学品,如烟、酒和毒品。人类为什么老要跟自己过不去,不作死不休呢?戴蒙德教授也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明知道会损害身体健康的烟、酒、毒品是怎样在人类社会被接纳的。虽然人类演化了上万年,拥有了复杂的社会系统与风俗规范,但是其实几万年在生物演化面前只是须臾一瞬。由于人类98%以上的基因和黑猩猩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猜想到的就是人类的许多行为仍然被生物的本性影响。

总结一下,人类的跳跃式演化是由于基因演化,给了人类某种更优越的能力可以学会更复杂的技能,学会在更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就算人类具有某种只有人类才有的想象力,那我也敢肯定,这个想象力基因也是在人类跳跃式演化某个基因突变的过程中产生的。

关于人类史的写作

在这本书中,戴蒙德教授还分析了农业、驯化动物和印欧语系一步步“征服”世界的步伐。这些内容在他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有更精彩详尽的描述。《第三种黑猩猩》阐述了从猿到人的跳跃式演化,和人类社会演化的基本框架,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戴蒙德教授用科学、客观的阐述方法,讲解了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到现代化的演化过程,并将不同地区的人类产生了不同程度文明的原因归因于地理因素的深刻影响。在《崩溃》中,戴蒙德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地理因素如何导致人类社会的兴衰。现在我们以农业举例,看看戴蒙德教授如何阐述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产生和演化。

人类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的演化,虽然农业也有百般缺点,但究竟是不是历史学家笔下的“陷阱与骗局”呢?我想,人类社会走向何种生存途径,其实无关价值判断,不是哪种选择更好或更坏。农业让人类社会走向现代的同时确实带来了压迫剥削,也带来了因人口聚集而导致的传染病。而狩猎-采集就是田园牧歌般美好吗?戴蒙德教授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冷静描述了他在新几内亚地区一些至今仍维持了狩猎-采集习俗的原始部落的真实见闻。由于不能总是采集到足够的食物或者一直猎到足够多的猎物,如果狩猎-采集部落人群足够健康,按照正常的生育速度繁衍的话,很快生活资料就会耗尽,因此杀婴与给年轻人绝育其实是常见的维持部落生存的手段。当然,这些手段并不常见,因为狩猎-采集部落人们的平均寿命通常只有三四十岁而已,生育的成功率也没有现代社会那么高。

如果说农业是骗局,那狩猎-采集显然也不是更美好的选择。戴蒙德教授详细分析了农业社会之所以能产生并逐步推广的原因:无数个正反馈推动了文明前进的脚步,不可阻挡。至于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智人开启了农业社会乃至更复杂文明的历程,而像新几内亚一直到现代仍然保持了狩猎-采集的习俗?戴蒙德教授认为还是地理因素导致的。在地理因素的限制下,如果不能驯化合适的农畜,培育出足够多的农作物,农业进程就不会启动。

结语:科学的人类史观

戴蒙德教授在《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第一章中简单回顾了人类从猿猴到尼安德特人再到智人的演化过程,然后做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有一位没有任何历史知识的人类学家穿越回1万年前,那是人类开启农业进程之前。这位人类学家能够预测1万年后,最灿烂的人类文明将在哪块大陆上诞生吗?他认为不能。戴蒙德教授提出:现代人类的基因在4万年前就准备好了,身处各个大陆的智人的基因水平都是一样的,当然也有差异,但是没有认知能力的差别。究竟哪些大陆的智人会启动农业生产和后续更复杂的文明,则受地理因素的限制。作为研究基因的科学家,我非常同意这个论断,基因的演化非常缓慢,几千年乃至数万年都不足以产生决定性的变化,因此所谓某人种比其他人种更聪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人类走到现在首先需要在4万年前准备好先天的基因,然后就是在不同大陆演化出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社会生活的人们当然会拥有不同的认知,认知也会通过正反馈推动社会进步,但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而非原始驱动力。其实作为复杂系统的人类社会演化也许根本不需要什么推动力,只不过认识到地理因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限制条件是戴蒙德教授的功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当然不止地理因素这一个变量。戴蒙德教授的创举在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一个决定人类社会走向的重要变量,尽管不是唯一变量。这与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有很多契合之处。“天时”可以认为是来自太阳的能量输入和大气环境,“人和”则是智人自己的基因储备,“地利”则是戴蒙德教授发现的可以加快或者减缓文明进展的脚步的地理因素。

这个“地利”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观点,是否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历史场景,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人类的历史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研究,否则就成了虚构性文学作品。拥有了科学人类史观的视角,面对当今的人类文明就会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某些暂时发达地区的兴起其实不过是地理因素使然,并非人种之间有认知能力的差距。如果暂时在某些时期发展落后,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努力克服“地利”的限制奋起直追。戴蒙德教授是科学家出身,却有生花妙笔。他的作品不仅富含科学思想,人文价值也超越了一般的科普和文学作品。其中《枪炮、病菌与钢铁》还获得了普利策奖的殊荣。此简单导读难以传递戴蒙德教授作品魅力的万分之一,我向读者强烈推荐这本《第三种黑猩猩》以及人类史系列的其他作品。

仇子龙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yXGS+OY9teCFr8S6QmPcS2+XgM28FcrCyspBlz63alzDzxmrOr9PnAE4WdHMRP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