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确归因是一种理性·合理归因·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曾受到很大的关注,郭京飞饰演的苏明成很渣 ,妈宝 ,啃老,还动手打妹妹,观众追剧很投入,都恨他恨得牙痒痒,甚至有很多人还在郭京飞的微博上留言骂他。郭京飞本人幽默地在微博上说,看到苏明成被骂,自己心里很爽。但这仍然阻止不了愤怒的观众跑去骂他。为什么观众明知道郭京飞是演员,苏明成只是他饰演的一个角色,还是会把角色与演员本人等同起来呢?这就涉及归因了。

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

1958年,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提出了归因理论,他发现人们总是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其内在的个性或外在的情境。比如,老师通常会想知道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考试成绩突然提高,究竟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刻苦学习了,还是他投机取巧作弊了,这就是归因。简单来说, 归因就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即寻找导致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韦纳(Weiner)通过研究,进一步把归因理论细化成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归因来源 ,即一件事情的发生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导致的。 比如,与男朋友约会,结果他迟到了。这时候,假如女生问“是不是路上堵车了”或者“是不是又加班了”,把原因归结为外在的环境因素,这就是外归因;假如女生生气地说“你就是一个不守时的人”,认为迟到是男朋友本身有问题,这就是内归因。

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即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影响因素在性质上是不是稳定的。 比如,公司开复盘会讨论一个项目的成效好坏,领导说“这个项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团队有能力”,能力这个因素是相对稳定的;接着,他又说“能力之外,主要还是你们努力、肯干”,努力就不是稳定因素了,可能所有人都很重视这个项目,都很努力,下次可能就会有人偷懒、磨洋工,不努力工作;如果领导说“你们就是运气好”,运气也不是稳定因素,这次运气好,下次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第三个维度是可控性,即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影响因素在性质上能不能由个人意志决定。 比如,男朋友迟到这个例子,如果是因为堵车,那就是不可控的,他不能决定道路是不是通畅;如果是因为不守时,那就是可控的,下次他提前安排好时间,就能准时赴约。而在复盘会这个例子中,如果是能力问题,那就是不可控的,短时间提升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是工作态度问题,那就是可控的,个人可以决定自己付出多大程度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

归因偏差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即人们在找原因的时候,通常都做不到客观。 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稳定性,以及维护自己的自尊,人们通常都有一种自我服务的倾向。 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情,找原因的时候,如果做得好,就会做内部的稳定归因,认为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聪明;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做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认为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是别人使绊子,等等。

如果你做成了一件事,然后说,这是因为我运气好;而如果你做失败了一件事,你说,这是因为我人品不好,能力不好。这样归因也是不客观的,基本上不会有人这样归因。如果一直这么归因,可能没多久就会陷入抑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就是在归因上经常出现的自我服务偏差,目的是提高自尊。

不仅如此, 同一件事情,在进行其他人的行为归因时,往往会把别人的行为,尤其是不好的行为,归为内在因素,从而低估环境的影响。 这就是在归因上经常出现的基本归因偏差。

有研究者专门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与一个女孩交谈。这个女孩有时候表现得冷漠挑剔,有时候表现得热情友好。交谈结束后,实验员告诉其中一半的被试,说女孩是自然表现,告诉另一半被试真相:女孩这么做,都是实验员安排的,与她自己的态度无关。结果,知道真相的被试也完全没有考虑实验员告诉他们的真实信息,被热情友好对待的就认定女孩是一个性格温柔的人,被冷漠挑剔对待的就认定女孩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

此外,为了进一步分析基本归因偏差,有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过一支球队在输球和赢球之后其所在地的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因为当地居民基本是这支球队的支持者,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这支球队赢了,当地报纸的评论文章就会写是因为球队特别优秀,都是内归因;如果球队输球了,当地报纸的评论文章大部分时候会使用外归因,说因为裁判不行,对方的球迷闹事或者比赛的场地不行,等等。

学会正确归因

自我服务偏差和基本归因偏差虽然能帮助人们维持自尊,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但这种偏差也会带来麻烦。所以,学会审视自身和环境,学会正确归因是很重要的。

正确归因可以帮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首先,从内外因素入手,看看影响自己的内部因素有哪些,能力水平、努力程度、身心状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内部因素;再看影响自己的外部因素有哪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环境状况,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其次,查看所有这些因素的稳定性。最后,判断这些因素的可控性,如果是稳定可控的,就可以重点着手改善;如果是不稳定但可控的,就提升自己;如果是不稳定、不可控的,那就放下不管,放过自己。

当然,我们不需要在遇到每件事时都这么考虑,但是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工作或者事情,多使用这种方式思考、判断,能够有效提升对自己的掌控与判断。

正确归因能帮助我们改善亲密关系,特别是在婚姻中。 人们经常会分析伴侣的行为,特别是伴侣的消极行为。比如,不接电话,不回微信,约会迟到。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已经忍不住要说“这是渣男”了,这就是内归因。等两人好不容易见面了,对方都还没来得及解释,两人可能就已经开始吵架了,这样一来,双方都很痛苦。假如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对方在忙,是不是路上不方便,是不是对方要给自己准备惊喜,见面之后,对方就有机会解释。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增进感情。

当然,不仅在亲密关系中,在任何关系中,正确归因都能有效减少摩擦,增加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

正确归因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可能经常会说“你真棒”或者“你怎么这么调皮”,不管孩子做得好坏,都把原因归于孩子的性格特质、人格特征。这种内归因往往是批判的、判断式的,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原来我是这种人。

相反,把事情或问题归因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个性上,则能帮助孩子形成发展的态度,增加改变的可能性。比如,把“你怎么这么调皮”改成“你怎么把小明的玩具弄坏了”,把“你真棒”改成“你能独自完成这个拼图,很厉害”。具体到行为上的奖惩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 AnKOlK7E9rkAq5lqTmG3uj7GH5qC7GBtchyeZXF9UWrBP7x/l7NC1M6yiyGo9FgB

知识小结思维导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