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近代中国体育美育实践

查阅近三十年的文献发现,我国现阶段对于体育课程中的美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体育美育内容的研究,体育美育实施方法的研究,体育美育理念与目标的研究。这四个方面代表了关于美育在体育中实施的四个维度,即体育与美育关系层面的“关系论”、课程内容层面的“濡化论”、课程形式层面的“技法论”、课程目标层面的“目标论”。随着人们对美育认识程度的加深,这四种研究也越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以下根据有关资料,对美育教学在体育中的体现进行回顾。

一、关系论:美育与体育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

体育与美育在我国教育大纲中被同时提及,证实了二者间的相关性。此外,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五项标准更是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基础上,强调了教育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思路。现阶段我国学者更加倾向于将“体”与“美”相结合,使美育融入体育,以体育作为承载工具,实施美育的教学主张。国内研究认为,体育与美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分割,既存在相辅相成的互利关系,又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黄祁平提出:“体育与语言美体现在运动中;反过来,运动中的美可以感召人、教育人。” 杜卫从美育与体育二者发展历史、文化性质与功能两方面,阐释了美育与体育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他认为,在认识并确认二者各自独特性质和功能的同时,应当看到二者中身体发展与精神发展的关系,体育不是独立于精神教育之外的身体教育,而应该是包含精神教育、身体发展在内的全面教育。曹斌认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美不能全面地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美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美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张友龙认为,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作为教学内容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它们都以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周信德也提到,“体育中蕴含美、表现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领域。美育也可促进体育,提高体育成绩,按美的标准去锻炼,更是健美运动的要求”。

二、濡化论:体育课程中美育的内容研究

体育中美育的课程内容,是我国自古至今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所形成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学生而言,它是学习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教育工具。国内学界对美育的教育内容分类十分广泛:外在美分为体态美、动作美、行为美、语言美、韵律美等,内在美分为心灵美、气质美、人格美、思想美等。此外,还有以其他分类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美、自然美、科技美等。在体育领域的美育内容,大多集中在体态美、动作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气质美这几个方面。

李如尧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加强爱国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灵美;通过艺术性的场地设计和教学传授韵律美、规范美,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通过示范和规范学生动作,培养学生的形体美的自然美感。黄渭铭认为,从体育美学的角度看,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具备有力、熟练、敏捷和美丽的动作,以及拥有开朗的胸襟、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

“濡化论”这一范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它对美育的丰富内涵进行阐述,提升了我国体育教学以及美育教学的发展水平。然而,“濡化论”范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它将各类课程外部的美学内容纳入了我们的视野,却忽视了课程本身的美学内容和美学意义。它考虑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了该培养具备什么样品质的人,但没考虑如何才能使课程本身具备美感,如何操作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三、技法论:体育课程中美育的技法研究

在意识到“濡化论”的短板之后,国内研究开始关注体育课程本身的美,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接受更好的美学教育,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体育课程美育的实施上。体育课程美育实施主要体现在自觉创造性的教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统一,使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最佳学习状态。

我国对体育课程美的研究尚存在孤立、隔绝地看待运动文化物质层面的美,忽视运动学习之美,陷入对“体育课程美是什么”的追问中,看不到学生在教学美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为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王深在《体育课程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尝试从人与运动文化“相遇”的视域,对体育课程之美、体育课程美的价值以及体育课程美的创造问题进行探讨。其依据解释美学的“游戏理论”,从运动游戏“非形”的展现分析运动文化的美,并通过“相遇”的观点,将运动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训练”“教育”“相遇”,分析“以美育体”“以美育人”“游戏中人”的三种体育课程形态美。张友龙也提到“寓育于练、寓育于乐、寓育于形、寓育于化”的教学方法论,从竞赛、表演、教学、训练以及自我和集体教育方面阐述了具体的美学教育方法。

“技法论”的主要观点在于通过施教者——教师本身、受教者——学生、环境——教学场地三者中两两结合,最后到三方面全面结合的教学范式,使学生达到最佳受教状态,实现美育的有效教学。

四、目标论:体育课程中美育的目标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教育研究以及教育的相关政策,都少不了对“现代化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论述。在体育美育的研究中,也存在不少对体育中的美育教学要达到何种目标的研究。国内部分学者尝试通过阐述体育美育的功能,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陆文喜提出,体育中的美育有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启迪学生思想活动的作用,体育美育应培养创造型、思考型人才。 张友龙在《浅论体育中的美育》中明确指出,美育目标是通过传授基本美学知识,提高学生美学修养;通过美学体验,启迪智慧,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纯真的感情、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 陈济川在《新世纪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教育研究》一文中提出,新世纪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技巧的层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形体为主的身体美、动作美以及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小结

以上四类研究大致包含了我国近三十年来对美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相关研究,内容涵盖从美育与体育二者关系的阐释,到对体育中美育的内容、技法、目标的探讨。其中既有理论方面的描述,又有对美育实践的尝试、总结与分析,从多维度、多层次对体育美育进行了研究。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过于空泛。理论研究多是侧重从学理层面介绍和探讨体育的美育功能,这虽然有助于我们理解体育教学中美学教育的特征和意义,但这些研究缺乏对实践的足够关照,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出现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尴尬局面。其中对美育实践尝试的探讨又过于疏浅和单一,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无法解答体育是如何起到美育作用的、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过程和机制是什么,以及美育是如何具体操作的等问题。在我国体育美学的应用研究中,真正用于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和欣赏实践的尚不多见。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审美体验都是具体的、鲜活的,因此,唯有深入体育教学的实际之中,关照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需求本身,方能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提供可行的实践方向和途径。

从理论指导方面也不难发现,现有文献大多是从教育学、美学、运动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也重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缺少了对学生在接受美学教育时的审美状态以及教师、学生二者互动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看,处于社会之中的人都是受社会规范制约、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社会人”。因此,本书将从体育社会学出发,尝试利用社会互动、“戏剧理论”的社会学视角观察和解释体育中的美育教学,并提出符合社会学原则的教学理论范式与实践操作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美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EEJ08OWxjr28Hg8r6GyqvNa48ov6JE4Tu4zXp2J3OPPGbLjN6w+i/RLDGc1r6A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