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析初级英文编辑职业素养

·郭亚光·

近几年,我们教材编辑在出书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这个时间节点,就从2018年开始说起。在2018年以前,我们作为编辑拿到一本书稿,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内容方面,一个是形式方面。内容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大概是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逻辑方面的错误等;形式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大概包括全书框架结构的安排、体例层次的安排以及辅文的处理等。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或者说是重中之重,是书稿的出版导向、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保书稿没有上述两个问题,然后才可以进入后续的出版流程。

笼统地讲,我们现在在编辑书稿的过程当中,需要首先明确且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的书稿里是否有政治导向性问题;是否有民族、宗教等敏感内容;是否有涉密内容;是否需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流程;是否存在需送审的地图。此外,图片方面,比如说国旗、国徽、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以及名人的照片,包括已经去世但去世不满50年的名人的照片,都是不可以采用的。

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作者希望自己的教材题材新颖,且主题与当下人们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希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出版物,比如说教材、图书、期刊、报纸、杂志,它们的功用是不同的。教材的读者和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通过教材实现教学,学生通过教材获得知识,教材是对既有知识体系的阐述和总结,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这也是教材该有的功用和价值属性。读者如果想了解政治、时事这些方面的内容,可能会选择去读《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而不会想到去学生教材里面找这些信息。

对于英文稿件,尤其是西方国家作者写的英文原文,需要特别注意那种具有隐秘性、倾向性、暗示性的文字表述,需要深入理解、思考。可能简单地过一遍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经过深入理解、思考后,才能确定是否有问题,这是我们在看英文原文稿件时最需要注意的。此外,对于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稿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作为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是语言通顺、逻辑合理。如果读译文的过程中,发现上下文衔接得不合理,或者语句不通顺,应该去找英文原文,看英文是如何表达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结合英文原文再来看中文,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判断作者的真实表达意图。若出现译文表达不清的情况,其原因大概是以下几点:首先,是译者本身对英文原文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是翻译不到位、不准确;其次,是译者理解了英文原文的意思,但是碍于中文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方面的限制,没能给出能够最恰当、准确地表达英文原文的意思且与上下文之间衔接紧密、合理的中文;最后,可能是译者已经完全理解了英文原文的意思,但是无法用直译的方法把它翻译过来,那就需要译者用自己的中文功底把英文内容意译出来,从而使翻译具有达意的效果。

策划工作是我们整个出书流程当中的源头工作,在作者组稿之前,策划编辑自身要明确有关出版导向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提前介入。如果我们不在作者组稿之前先提出一些要求,而是让作者放手去写,然后文字编辑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再去删减、修改,那就会影响我们整个出书流程,出书周期也会变长。策划编辑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政治倾向。举个例子,此前编辑的某一本主干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西方的教育和我们国家的教育,整篇文章读下来没有发现敏感词语,也没有特别敏感的内容,但是读完整篇文章的感受,就是觉得有点别扭。经过仔细思考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位作者的立场不对,倾向于宣扬西方的教育,贬低中国的教育,有意无意当中使二者形成一个对比。那这样的文章我们就不能采用,只能要求作者更换。此外,我们的文章不可以宣扬“普世价值观”,也不可以讲“博爱”。以上就是在作者的学术背景、政治倾向、个人立场、个人观点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组稿内容、选材方面,有六项禁止,需要编辑在作者开始组稿之前,提前向作者说明。

第一,反对宪法。如果文章里面有反对宪法的内容,是坚决不可以的。

第二,危害国家安全、领土完整。说到领土完整,一般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以下几个地区:阿克赛钦地区、藏南地区、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及台湾省。一般这些问题会在地图上显示出来,需要格外注意。

第三,泄露国家机密。这种问题我们可能很少遇到。

第四,违背民族统一。我们讲56个民族大团结,不可以有民族分裂方面的内容。对于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不可以说“台湾是高山族”“原住民”“阿美人”(台湾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不可以说“台湾原住民”),只能说“台湾少数民族”;也不可以采用Taiwanese这个说法。-ese是一个后缀,表示某国人,国内有人会把-ese这个后缀放在省份的后面表示该省份的人,比如Fujianese、Zhejiangese;一部分台湾人出于个人想法,会有意使用Taiwanese一词自称。

第五,歪曲历史。党史、国史不需要新的表述,要尊重历史决议。

第六,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内容,是绝对不可以采用的。

以上分别从文字编辑、策划编辑这两个方面,说明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当中,在工作职责和重心上的一个调整。

关于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点,是编辑的责任。编辑的责任主要指内容把关,也就是说,对书稿中的一切问题,编辑都负有修改、润色的责任。对于我们不能确定、不能把握的内容,可以提请作者来修改、润色。

第二点,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的基本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编辑自身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判断能力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语文知识和编校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拼音、数字用法等。可以说,语文知识是编辑能力的基础。语文知识方面的推荐书籍,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大词典》等;编校知识方面的推荐书籍,主要是《现代新闻出版编校实用手册》《现代校对实用手册》。

第三点,是编辑的工作方法:(1)勤,是指勤查书,勤求证,不耻下问;自己多查,平时多问。(2)博,是指拓宽知识面,多看书,看各种书。(3)巧,是指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多思考,多领悟,最终实现以巧取胜。此外,还要多存疑、慎改动。多存疑,是指不能盲目相信作者,我们可以大胆怀疑、大胆提问;慎改动,是指对于任何实质性的改动,都要有较大的把握,实质性改动不同于润色和加工,要慎重。

第四点,是编辑的工作态度:(1)热爱、喜欢编辑工作;(2)认真、严谨;(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4)虚心好学。

第五点,是编辑应该具有的几项技能:(1)从整体上把握书稿:重整体的同时,不忽略局部;重重点的同时,不忽略非重点;重内容的同时,不忽略形式;重学术性、思想性、科学性、准确性的同时,不忽略文字表达。(2)“瞻前顾后,顾后瞻前”。(无论是人名,还是其他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它的说法必须是一致的,可以全书检索、查找,然后统一修改。)

关于英文人名的翻译,《学术出版规范 中文译著》提出了以下要求:

1.译文中人名的译名应该统一。

2.国内已有统一或者通行译名的,应沿用统一或通行译名。没有统一或通行译名的,宜按照译名手册、译音表译出(可参照《英语姓名译名手册》)。

3.有固定中文名字的,应采用其中文名字。

示例:美国汉学家John King Fairbank,应译作“费正清”

4.译名(人名)中缩写字母后的圆点用下圆点。

5.原文人名单词间的分隔,在译名中用间隔号(·)表示;缩写的原字母及下圆点(.),在译名中不变,其后不再使用间隔号;原文人名单词间的连字符,在译名中用半字线连接号表示。

示例1:Antony Giddens译作:安东尼·吉登斯

示例2:Edmund R. Leach译作:埃蒙德·R.利奇

示例3:Levi-Strauss译作:列维-斯特劳斯

注:连字符即四分之一线;半字线即二分之一线。

6.除通行的译名外,人名在译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在译名后括注原文名称。比如: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

第六点,新编辑在成长过程当中应该避免的倾向:(1)开始要求不严,寄希望于以后。做编辑之初觉得自己是新编辑,不用那么严格,以后再努力,这种想法是不建议的,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2)对自己的不足和疏忽不太在意。一般情况下老编辑们都会要求新编辑把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不是记在手机上或者电脑里,是记在一个记错本上,随身携带,没事就翻阅。同一个错误,不可以再犯第二次。(3)改动越多越好?应该是在保值的基础上,努力增值。保值,就是不能改错,不能把对的东西给改错了;在不改错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这就是增值。(4)改动时,不可仅凭想当然。

关于上述第(4)点错误倾向,我自己就有一个案例。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出版了一本《建党百年中国翻译传播研究》,书稿中的一段引文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其中“马克思”这个名字写成了“马克司”。我当时很快速地就把“司”改成了“思”,稳妥起见,我还是查了一下引文的原文,最后在中国知网上面找到这篇文章,原文就是“马克司”。在当时那个年代,翻译家们就把“马克思”的名字译成“马克司”,就好比之前,英文的“Marx”还曾经被翻译成“麦克斯”,只是现在才有这个约定俗称的写法“马克思”。

英文书稿中的汉语拼音屡见不鲜,现在的要求是书名的汉语拼音在一本书中至少要出现一次,位置可以是封面、扉页或者版权页。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陕西,Shaanxi;山西,Shanxi;西安,Xi'an。平时工作当中需要经常参考、查找的汉语拼音方面的常用规范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等。

英文连接号的形式及使用规范,在我们的编辑加工规范里有明确的说明。

总而言之,在编辑加工过程当中要时刻守住两条线:政治是红线,编校是底线。作为编辑,我们要努力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为作者的论述增光添彩,从细节上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以上内容均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而分享的一些个人体会和感受,也是对我个人编辑工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a5z53fixXWOPjkIW5BTTuo1MBKBjqt+x0tbRCDJ8U1kosbCPVaBkc430O3sr+q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