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墨分五色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从这段著名的论述可以知道,在唐以前较长历史时期,中国绘画已经采用以墨色为基调的造型手段,十分强调墨分五色这一观点。

中国绘画从初始发展即与书法结缘。书画同源之说起源很早。中国绘画的用笔用墨均从书法中来,要求基本相同。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墨色轻重,笔画粗细、转折等来表现的。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相同,沿用了墨线造型,运用墨线的浓淡、粗细,用笔的轻重、转折、顿挫等变化来塑造物体的形象。后来逐渐发展,通过水墨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向背、凹凸等形象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墨线的轻重、疏密变化来表现画面的韵律和节奏,逐渐形成以墨的黑色为画面的基调。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水墨发展到极为成熟的阶段,墨色的变化就更丰富了,追求“质有而趋灵”的境界。画家不仅用水墨去表现物象表面形象的变化,而且深入探索画境寓意的刻画,表现画面的意境和形式上墨韵节奏的变化,创造了水墨写意画,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更好的发挥。

以墨色作为中国绘画的基本色调是世界上各种造型艺术中所特有的。它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和不断艺术实践而逐渐形成。在长沙一座楚墓中最早出土的一幅《晚周帛画》以及在另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笔杆细圆精巧,长约五寸,笔锋长约五寸”的毛笔,都有力地证明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经用毛笔写字作画,并且形成以“线描”和“墨色”作为绘画的造型基础。后来中国画受到外来影响,丰富了色彩的表现,但并未改变以墨色为绘画的基调。从唐代的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种绘画的表现体系:一种以色彩为主的重彩绘画,以李思训为代表;另一种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是“行笔磊落,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轻烟淡彩”的“吴装”,便十分强调水墨的造型作用。王维的“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主张正表现了当时对水墨的重视。到了宋代,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水墨技法均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明代徐文长赞夏珪的山水卷说:“观夏珪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评论董、巨的山水画为:“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花鸟画中的“墨竹”“墨兰”和“墨荷”更充分发挥了墨色在造型中的作用。墨色成为绘画中极为重要的造型手段。这是中国绘画独特之处。 uiCFbbpWLCQbcBqpC9DbR2f2zELJZRZKScUvEHcjFw0wNqtEV6UGGppBfpXoKe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