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钟鼎和石鼓文,均属于大篆的体系,其结构虽有相对的法则却没有绝对的规范。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文化上的一项重大贡献,便是命令“书同文字”。由李斯以三代的秦系文字为基础,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创造了全国通用、整齐简易的统一文字,这就是小篆。并以此作为儿童识字的启蒙,加以推广应用。
小篆的创立,使汉字有了固定的结体法则,在此之前,如宝贝的“宝”字,有194种写法;眉毛的“眉”字,有104种写法。小篆则分别用一个字就可以代表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则具有线条圆润、粗细均匀的特点,结体取长方的纵势,相对于大篆的拙重浑厚,更显得轻灵文秀。但由于过于规整,类似于今天书刊的印刷文字,缺少书法所应有的灵动和变化,艺术性反而有所下降了。
由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衡。工整严谨而不失于刻板,圆润婉通而不失于轻滑,确乎可以作为小篆的一代楷模(图8)。《琅琊台刻石》虽然磨损较重,但古厚之气宛然在目。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件刻石,都是秦始皇作为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共长久的记载,其作为礼教美术的性质,与钟鼎铭文并无二致。
图8 李斯 峄山刻石(局部)
此外如秦诏版、秦铜权、秦瓦当、秦陶盖铭等的遗存文字,都属于小篆的规范,但是书写、刻铸得更为随意,洋溢着天真古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