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书写是发表文章、传播文化的一个必须手段,不独中国,全世界皆然。不仅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如此,就是在印刷术发明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依然如此。但这一文化的“必须”,在世纪之交的前后开始受到挑战,进入新世纪更几乎被完全颠覆——文章的发表、文化的传播,无须写字也可以进行,而且进行得更轻松、快疾!这便是电脑打字。
文字书写能成为一门高端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上古的甲骨文、钟鼎文、碑石文、简牍文,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文字而并未被视为艺术,至后世则无不视之为艺术。汉代以后,把文字书写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来认识,则正式开启了“书法”的自觉。这一艺术的自觉即把写字提升为艺术,进入21世纪更被赋予专业的、学科的确认。
在此之前,写字与书法是并没有明确分界的,尤其是古代,两者所使用的工具都同样是毛笔。而从新世纪开始,写字变成了打字,成为发表文章、传播文化的必须手段,作为艺术创作的书法便与它没有任何关系。历史上的书法不是写字,但写字肯定是它的基础,不仅是技法的基础,更是群众的基础。今天我们便可以理直气壮地撇清二者的关系:书法不仅不是以打字为归宿的写字,为打字的写字也不再是书法的基础,包括技法的基础和群众的基础。
本书是从《中国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中抽取部分并略加修订而成的。原书的写作时间,是在文字书写和书法艺术的关系受到挑战的20世纪末。写字并不就是书法,而书法一定需要写字。但是,当日常的写字不再使用毛笔而是使用钢笔,甚至连钢笔也开始不太使用的形势下,如何认识书法与写字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书法史。21世纪的前20年弹指一挥就过去了,当年的挑战已变为全面的颠覆,日常的写字几乎为电脑打字彻底取代,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书法与“不写字”的关系?这仍然需要我们了解书法史。
“以人为鉴可以知己,以史为鉴可以知今。”历史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永远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书法艺术与日常写字或“不写字”的没有关系,又成为本书的再版和修订背景。
“今(20世纪)书尚艺”,是我当年分别于“晋书尚韵、唐书尚法、明书尚态、清书尚趣”的一个论断。然而,沈尹默、于右任书法的“尚艺”,相比于新世纪以来年轻书家们的“尚艺”又如何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书法史中寻求新的启迪。
是为序。
徐建融
2021年6月于长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