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郑道昭和《郑文公碑》

魏晋南北朝的书坛,南方以文人书家标举风流,而北方则以民间书家大显身手——这是就大趋势而言。事实上,在南方也有不少无名的民间书家的作品流传下来;同样,在北方,对于一些著名的文人书家的贡献更不可忽视。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郑道昭和《郑文公碑》。

郑道昭(?—516),字僖伯,号中岳,河南荥阳人。北魏时任青州刺史,因其父郑羲之墓远在他方,不能广传其美德,于是自撰碑文,在山东平度和掖县(今属莱州)境内的天柱山峰和云峰上下刻下了千古流传的《郑文公碑》。

此碑结体宽大,笔力雄劲;但与一般北碑魏书不同的是,写得比较平和蕴藉,锋芒不露。尤其是点子和转角,大多圆浑而不露棱角,字形也端庄方整,有一种柔静舒展之美。因此,被康有为评为“圆笔之极规”。其实,仔细玩味,也并非全用圆笔,如横画的起笔几乎全是方笔,结体也有棱角方硬之处。所以,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方笔和圆笔相糅合,只是其主调更倾向于圆笔而已。内刚而外柔,外静而内动,端庄平整的字形中蕴含了宽博的气势;平和蕴藉中又有北碑所独有的粗犷雄杰气象。具体而论,其用笔,尤其是点子和转折之处,多用篆法圆笔,尤其近于石鼓文;其结体略带横向扁势,所以有隶书的意味。由此可见,魏书的创立与南方楷书一样,也是由篆、隶变化而来。同时,从功能性质上来看,此碑显然也与汉代以前的书法有所联系(图12)。

除《郑文公碑》之外,郑道昭的另一件杰作《论经书诗》也刻于云峰山麓,字大四寸,因山取势,所以每行字数不等,呈不规则分布。此碑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跌宕萧散,古拙而浑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为:“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确实,相比于南方书家的多于斗方册页上写哀抒愁,这种以山作纸的气概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如果说,前者所体悟到的是一种生化天机的微妙处,所呈现的是一处优美;那么,后者所把握到的便是一种无穷时空的微茫处,所呈现的是一种壮美。

图12 郑道昭 郑文公碑(局部) yfgjhC2xcMs+W+s5wPU/JhLbDsNq35pOiGHBNPqIajj0aK4VBmaiV/rwAOXBxd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