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论笔顺

什么叫作笔顺?习惯即指写字时各个笔画的先后顺序。例如写“人”字,先“丿”后“ ”;写“二”字,先上横后下横。这个原则可以类推。

这种顺序是怎么产生的,谁给规定的?回答是由于写时方便的需要。写字用右手,不仅汉字,即世界各族人,也都如此。汉字写法习惯,每字各笔画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是怎么形成的?不难理解,如果倒过来写,先下后上,在写上笔时,自己的手和笔,遮住了下一笔,写起即不方便。“顺”字,即是便利的意思。

汉字的章法,每行自上而下,各行却由右而左,这种写法习惯,自商周的甲骨、金文中已然如此。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有它的复杂因素,后人可以推测,但难绝对全面确定它的原理。笔画之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字与字之间,先上后下,这是一致的,单独“行次”是由右向左只能归之于“自古习惯”“汉字习惯”。

每字的笔顺,比“行次”问题好理解,下面举几例:

“宀”,上一点在最上,左点在左,然后横画连右钩,是顺的。“宀”下边装进什么都是第二步的事。

“亻”,“丿”在上,从上向左下走,“丨”在“丿”下,即成为“亻”,右边可以随便搭配了。

“小”,“亅”居中,定了标杆,左右相配,容易匀称。“业”,先“ ”,后配左右两点,亦是此理。

“中”,先写“ ”,像剪彩的彩带,先扯平,中间下剪,比较容易。

“万”,先写横,没问题。“ ”与“丿”,谁先谁后,有争议。从方便讲,宜先写“ ”,“ ”的左下有一块空地,用“丿”把它分割,字中空白容易匀称。“衣”中的“ ”右“ ”,也是分割空地的道理。

“日”“目”,顺序如下: 目。为什么不先写“ ”?因为这长方格中,填进小横,不易匀称。先写“ ”,如果里边空地不够,末笔稍靠下,也还无妨;如果里边空地还多,“ ”的两个下脚露出些尖也不要紧。

“母”,先左连下成“ ”,后上连右成“ ”,即成“ ”,一横平分成“ ”,两小空格中各填一点,可谓“顺理成章”。

“太”,先一横,定了这个字的领地中主要位置,中分一横,从上向左下一“丿”,“”的右下有一空地,用“ ”平分这块空地,即成“大”,再在下边空地中加一个点,也是自然便利的。

从这个道理,再推到另一例:“春”,“三”可以比“太”字的“一”;“人”,与“太”字同一办法;下加“日”,可以比“太”字的下边一点。不管字中笔画多么繁,交叉多么乱,都可以从这种原理类推而得。

至于行书的笔顺,有时和楷书略有不同的。因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为了方便,有时顾不了像楷书那样太顺,例如“有”,楷书原则是先“一”后“丿”,以“丿”分割“一”。行书为了顺利,先“丿”转向左上连“一”,“一”的右端再转下连“丿”,再后成“月”。这种不合楷书的“顺”,却是行书的“顺”,不可固执看待。

草书比行书更简单、更活动了。无论从隶书变成的“章草”,还是从楷书变成的“今草”,它的构成,都不出两种原则:一是字形外框的剪影;二是笔画轨道的连接。前一种例如“海”,写作“ ”,把“氵、、母”三部分按它们的位置各画出一个简化了的形状。又如“囘”或“回”,只作“ ”也可以了。又如“婁”,写作“ ”,便是由“婁”变“娄”,又把“婁”的头接上它的脚,只要“米”和“女”,抛去了它的腹部。还有几种公用的符号,如左边的“ ”,可代替“亻、彳、氵”等,下边的“一”,可代替“火、心、 ”等。

后一种例如“成”,写作“ ”,“厂”写作“ ”,“ ”写作“亅”,里边的“ ”写作左边的“ ”,右边的“丿”写作“ ”,右上的点不改。这即是把分写合为“成”字的各个笔画,按照它们的先后次序连接写得的一个内有笔序、外变形状的“成”字。又如“有”字,草书先从“丿”的头部写起,左弯的上代横,从右上转的左下代“月”的左竖,右转回钩,代“月”字的“ ”,便成了“ ”,略近外形,实是用笔顺构成的,和行书的“有”字又不同了。

草书不易认识,有许多人正在研究从草字查它是什么楷字的办法。还没有很简便的方案。现在姑且按上边两种例子做一试探:即看到一个草字后,先看它的外框像个什么楷字,再按它的笔顺断断续续地写一写,至少可以翻译出一半以上的草字。 RV/yUvziEK+r/T5wXPlBugCeu33dTNpZPb59X3WdQXwOngyZ4ThIJmLluJOu1D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