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语故事之六
孔子最喜欢哪个弟子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被尊为儒家的“五常”,而“仁”则居首,那么在孔门的三千弟子中,谁才够得上夫子眼中的“仁”呢,在《论语·公冶长第五》里有一段孔子对弟子的评谈,从中可以窥探到孔子对“仁”的定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路是孔门的十哲之一,名字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也是鲁国人,子路有将军的风范,武功高强,豪侠仗义,孟武伯是鲁国的大夫,而孔子的回答是——不知也。这里的“不知”,是孔子一种中和的讲法,表面上看是未置可否,实则是子路尚未达至“仁”的境界。那么孟武伯没有听明白,就只好继续问。接下来孔子说,仲由,可以担任千乘之国的总管,就是可以管理一个千乘的邦国,千乘,对应到现在,是一块很大的区域了,应该是省级以上的规模,但即使有如此非凡的能力,却还算不得孔子眼中的“仁”。

于是孟武伯继续问,冉求如何呢,冉求,字子有,也是鲁国人,孔子说,冉求,可以管理千室之邑、百乘之家,但是也担不得一个“仁”字。

赤也何如 ”,“赤”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孔子的学生,复姓公西,字子华,小孔子四十二岁,子华是孔门弟子中,能言善辩、而且仪表不俗,适合担当外事方面的交往,“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但是能算得“仁”吗?孔子说,还是够不上。

子张又来问孔子,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次又从令尹的位子上退下来,也没有愠色,旧令尹做的事情,难点、关键点,一定详细告诉给后来者,而不隐藏,这样如何?这个确实很难得了,像我们在工作中,要换新岗位,能否就做到完全细致的交接呢?将心比心,就晓得令尹子文的伟大之处。但是孔子对他的评价只是“忠”,他对国家忠诚了,不因私废公,但是还算不上“仁”。

那么到底什么叫做“仁”呢,这要翻回上一章《里仁第四》篇,按照南怀瑾《论语别裁》的解释,“里”是“处于”的意思,而“里仁”就是始终处于“仁”的境界。

一个“不仁”之人,就不能长久处于俭朴的环境,也不能长久处于快乐的环境。一个仁者,可以好人,也可恶人,就是可以喜欢一个人,也可不喜欢一个人,然后如果真正做到“仁”了,则无恶了,正如《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对慧明说:“ 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君子去仁 ”,也就是君子失去“仁”的这个核心,则“ 恶乎成名 ”,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就是真正以为仁君子,始终不离开仁,无论是事业成功,或者颠沛流离,都因为有了仁,才能够始终处之泰然、安之若素。

哲学上有“体相用”的分析方法,那么“仁”的体是什么,就是内心的修养,心口意三业的清净,同体之悲、无缘大慈,心中常怀善念,那么表现在外表就是“相”,相好庄严,就像观音菩萨那么漂亮,而仁的用呢,则是推己及人,“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不带有色眼镜,这也与我们普通理解的“仁”相似,就是宅心仁厚、心地善良。

那么如何修“仁”呢?就是如何让自己“纯善无恶”,接下来孔子说“ 观过、斯知仁矣 ”,就是看到别人的过失,想到自己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而加以警戒,这个就是“修仁”。

像上古周武王时代伯夷叔齐甘饿首阳的历史,也都算得仁的体现。

原文如下: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oQGqRD5+lL/ZslR50ZN9QrLB2ns78yGo7B7xTFh+SHhbehDdkxJWtOsjXSoB6G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