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打伞不如云遮日,扇扇哪如自来风”。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只过了两年,时机便到来了。
晋文公四年(前633),宋国的大夫公孙固忽然来到晋国求救,说楚成王集结诸侯联军,包围了宋国。晋文公想到流亡期间,宋襄公曾慷慨相助自己,正要好言慰劳。
“报答宋国之恩,奠定霸业,就在于今天了!”
先轸抢话道。
“爱卿所言正中寡人之意,可如今宋国危急,还应有个具体方案才是……”
朝上大臣们一阵骚动,摇头晃脑,苦思起退敌之策。
这时,狐偃突然高声道:“不如来个声东击西。”
“如何声东击西?”晋文公饶有兴致地问。
“如今楚国和曹国、卫国皆是同盟。我们出兵曹、卫,楚国必定移师往救,如此一来,宋国之围自然就解了!况且,那曹国、卫国都曾无礼于大王,正可借机教训一下他们!”
晋文公想起自己路过卫国时卫文公的傲慢,途经曹国时曹共公的无礼,如今一举两得,不禁兴高采烈。
“舅父所言,深得寡人之心!”
于是,晋文公集结国内兵马,分三路大军:赵衰举荐郤(xì)縠(hú)统帅中军;狐偃统领上军,赵衰为副将;先轸辅佐下军,克日发兵。
晋文公想先讨伐曹国,可必先路过卫国。俗话说“先礼后兵”,文公便派人向卫国人借路。卫国人也不傻,他们想起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就曾玩过“假途灭虢(guó)
”的把戏,况且如今卫、曹、楚联盟,想路过我们国家,去讨伐我们的盟国,真是痴心妄想!
明着来不成,晋文公便假意回师,却悄悄渡过黄河,绕过卫国,入侵到曹国疆域,进而又讨伐卫国。这年正月,晋军一举攻占了五鹿。晋文公遥想当年流亡到此,那老农将土块赠予自己,如今这片土地已成了囊中之物,不禁感慨万千。
二月,晋文公与齐侯会盟,卫成公很害怕,便请求晋文公,想要加入会盟。晋文公挺着腰板,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
“想要结盟?除非黄河水能清!”
无奈,卫成公想要带领卫国投靠楚国。可卫国贵族强烈反对,他们团结起来,竟赶走了卫成公,以此来取悦晋文公。此时,楚国的援军也没能及时赶到,卫国实际上成了晋国的属国。
晋文公大悦,随即移师,包围了曹国。晋文公想起曹共公的荒唐,气便不打一处来。他派人罗列曹共公的罪状,将曹共公狠狠地数落了一番。其中,当年自己流落曹国,曹共公没有听从僖负羁的话就是一大罪状。
晋军侵入曹国,烧杀掳掠,唯独僖负羁的家族,晋文公下令秋毫无犯,得以保全。晋文公以此报答僖负羁当年对自己的恩情。
这时,楚国围困宋国甚急,宋国使者又来求援。晋文公眉头紧皱,他要救宋国就要攻打楚国,可楚国对他有恩,他不忍讨伐;他想放弃宋国,可宋国对他也有恩,因此他左右为难,长吁短叹。
先轸知道文公的难处,便进谏说:“臣有一计,可解君王烦忧!”
“哦?”晋文公眼睛一亮,喜上心头。
“大王,为今之计,您只有攻下曹国,抓住曹共公,并宣言要把曹国与卫国的国土割让给宋国,楚国才能真切地感到曹国、卫国的危机。这样,他们势必会从宋国撤兵。”
晋文公听从了先轸的计策。楚成王果然感觉到了局势的危急,准备引兵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