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字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曾担任过楚怀王的进谏官。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又好,既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又擅长外交辞令。在朝廷上,他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颁布政令;在外交场合,他又负责接待外宾,应酬诸侯,因此,屈原很受怀王的信任。
俗话说:“好人多难,好事多磨。”
有个上官大夫和屈原同朝为官,他看到屈原如此能干,便心怀嫉妒,常挖空心思地和屈原争宠。有一次,楚怀王指派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刚刚写了草稿,还未完成。这时,上官大夫看到了,就想更改其中的内容,屈原自然不会答应。上官大夫便怀恨在心。
他趁机向楚怀王进谗言道:“大王您叫屈原制定法令,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是您不知道,每颁布一项诏令,屈原就在我们面前趾高气扬的,仿佛在说:‘除了我,你们谁能做到!’”
“简直岂有此理,他好大的胆子!”
这样,楚怀王便慢慢地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感到怀王这样轻信小人,那些谄媚的臣子如此迷惑君心,致使正义不能彰显,邪恶横行无忌。他日夜忧虑,最终写了一首长诗——《离骚》。“离骚”,也就是“牢骚”的意思,他写此诗就是为了挥洒自己满腹的牢骚和一腔不平。
在此诗中屈原借助神话,用浪漫的笔法,叙述了自己的高贵身世,控诉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并表达了自己济世安民的崇高理想。他希望怀王能够醒悟,自己能再回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