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1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微习惯

梁宁
产品战略专家、《产品思维30讲》主理人

我有一个朋友,她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她每次找我聊天的主题都是抱怨。抱怨自己现在的领导和工作氛围,抱怨自己想写作但总是太懒,然后回忆一下昔日荣光,曾经中流砥柱被所有人倚重。

我自己也曾被卡在自我指责的黑洞中好久。读心理学,在“自我设限”的那一课,我在本子上列了一下自己深以为耻、不愿意提起的事情,大概有30件。那一瞬,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充满了疲惫感,其实是被失败和自我指责吓破了胆。

人为什么会抱怨,或者自我指责?因为没有达到自身期望,又无力改变现状。

所以,我向你推荐福格教授的这本《福格行为模型》。

福格教授是“行为设计学”鼻祖,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提出了著名的福格行为模型:B=MAP(如图P-1所示)。

图P-1 福格行为模型

想想我们经常抱怨的内容什么?“我又胖了”“我又没有学英语”“我还是没有开始写作”“我总是熬夜”……你会发现,我们的关注点都是愿望。愿望从来不会改变现实,行动才会。

这是一本非常详细的“如何化抱怨为行动”的操作手册。它介绍了7个具体步骤。在这里,我先剧透一下前三步:明确愿望、探索行为选项、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

第一步,明确愿望。愿望很容易就能识别,我们经常抱怨的,其实就是愿望。第二步和第三步,探索行为选项和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是连续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

我们容易把情绪点锁在“达不到期望”的那个点上,但是现在,请先把这个“点”画在纸张的中央,并且不要沉浸于此,而要侧重于思考有哪些行动可以通向它,越多越好。这是发散。

收敛,则以实现愿望的效果强弱,以及自己容易做到还是难以做到为思考框架。把发散想出的所有行为置入图P-2中合适的位置,最终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能开始行动的那个小台阶。

图P-2 焦点地图

我之所以向你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运用这个思考框架,你可以尝试做“自己的温柔母亲”,治愈自己,让自己改变。

我们都曾享受过母亲的温柔。那个我们婴幼儿时,教我们走路的年轻女子,她绝不会在我们还不会翻身的时候,要求我们爬,也绝不会在我们刚刚可以爬的时候,要求我们跑起来。她会耐心地观察,看到我们那一点点能力变化,立刻夸奖我们,拥抱、给糖吃……再给一个适当的新挑战,继续耐心地陪伴。

那个一次次找我抱怨的女孩,那个长期自我指责的我自己,虽然早已成年,甚至一度拥有光鲜强大的外表,但在面对自己的无力时,内心何尝不是一个号哭的婴孩,希望得到有经验的母亲温柔的对待,得到她给予的恰当训练和陪伴,看她为我们那一丁点的进步鼓掌……只不过,我们已经长大了,也许只能自己当“自己的温柔母亲”。做得到、做不到,意愿高、意愿低,如此细微且没有道理可讲,只有我们自己才了解。

用《福格行为模型》的思考框架,其实可以把闺蜜的吐槽大会、领导对团队的大肆指责、家长对孩子的不满唠叨,转化为服务性的具体帮助。我听过无数家长对孩子咆哮:“你能不能认真一点!”好几次,我都把孩子拉到一边,问他:“你妈妈说让你认真,你知道具体是要你做什么吗?”几乎所有孩子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是一个弱者对强者的本能式顺从,而作为弱者的孩子,在家长的情绪宣泄中并没有得到帮助,他不知道如何改变。

有了这本书的框架,家长能不能和孩子一起找出具体的行动清单,然后再筛选出适合孩子特质的行动呢?这种服务性的具体帮助是什么?看到别人陷入困境时,不指责、提供恰当的帮助、不勉强对方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温柔的爱。

这本书中另外一个我非常欣赏的提议是“珍珠习惯”。

我们了解,珍珠的形成是因为蚌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然后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把刺激物包裹起来,即成珍珠。如果诗意地来说,每一颗美丽的珍珠,其实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与刺激。

人生在世,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刺激,没人能躲开,关键就在于你会如何对待它们。福格教授的“珍珠习惯”提议非常智慧。以他自己的一个小实践为例,福格教授睡眠不好,经常被半夜启动的空调吵醒。与其每次被吵醒后都烦躁地抱怨,不如设计出一个习惯——每次被吵醒后,就冥想放松。于是,他收获了一个明确的冥想放松时间段。最后,他甚至觉得被吵醒然后冥想、放松,还挺幸福。

对于那些确定会发生的刺激,建立一个习惯来“包裹”它,久而久之,也许你会得到一串生活的珍珠。 DyK115XzcMSbja1wkGi5KnVLxgGbnWptwGC4Xn+eDJ5IIfSlA548c4n4OwDDau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