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行为设计的第3步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设计改变的大环境。人们在选择执行哪项行为时,做决定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人们决定如何从A点(起点)到B点(实现愿望或取得成果)的方式各异,但大多数人都会陷入下面几个误区。
假如你平时乘坐公交车上班。有一次堵车时,你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很快就穿过了拥堵的车流。你心想:“这才是最棒的通勤方式。我也该这样做,而且我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可是,你上一次骑车还是在12岁的时候,而且现在的通勤距离是24千米。但(就在那一刻)你真的很想这么做,于是你到自行车店购买了一堆装备。第二天,你穿上所有装备出了门,却发现下雨了,而且很冷。你没有买保暖和防雨的装备,所以你有些烦躁和沮丧,但也只能转而改乘公交车上班。骑车上班终究还是不太适合你。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偶然性,这就像是在玩轮盘赌。你也许能买到合适的装备,也许不能;你的行为也许会太激进,也许不会;在你的生活中,它也许是可行的,也许不是。不过,有了行为设计,你就不用再靠猜测来做决定了。
很多人会选择从网络演讲中寻找灵感,很多演讲者都有精彩的故事、做过了不起的事。假设你看到了一位冥想大师的演讲视频,他讲话时充满智慧和风度,而且看起来非常放松,情绪也很平和。这位大师说自己通过冥想练习,使血压和静息心率都维持在平稳的水平,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展示了自己的脑部扫描图像。你心想:“天哪,这太棒了,这就是冥想的力量。人们这样做已经有数千年之久了。”视频快结束时,这位冥想大师说,只需每天做30分钟的冥想,就能极大地改善生活。你已经被深深打动了。你觉得自己必须这样做,并决定要开始冥想。
当天,你真的按照大师的建议静坐了30分钟。要静下心来并不容易,但你一开始感觉还不错……直到感觉太无聊才结束冥想。第二天,你静坐了15分钟,那种不错的感觉只维持了一小会儿。之后几天,你有时无法静下心来,有时甚至没做冥想。你努力尝试,但屡屡失败,这种感觉很糟,于是你最后干脆完全放弃了。为什么你这样做没有用?因为你不是佛教僧侣,但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行为对你来说可能太困难了,更何况你对冥想的期待一开始就有些不切实际。虽然那位大师是好心建议,但他做的是对他来说有用的事情,冥想或许能有效改善他的生活,但对你来说不一定同样奏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你在网络上关注的视频、文章和博主可能是可靠的信息来源,也可能不是。尽管用这种方式来选择行为比单纯靠猜测好一些,但它仍有风险,因为这只是你在激动的心情下做出的选择,它没有一个可靠的选择标准。
朋友或家人的建议往往出自一片好心,但却不是找到最适合你的新习惯的最佳方式。高温瑜伽也许改变了你朋友的生活,但它真的也适合你吗?也许你身边总有几个朋友说每天4点半早起的习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强烈建议你也该这么做。我并不否认早起改变生活这一点,但这种改变有好有坏。要小心,你并不清楚这个习惯是否真的能改善你的生活,尤其是你还有可能因此而睡眠不足。你可以效仿朋友的有效方式来做出改变,但如果效果不好,也别过于自责。
上述几种方式多半都有猜测和碰运气的成分,它们都不是设计改变生活的好方法。一个系统性标准能帮助你做出有效的选择,而行为设计的第3步能帮助你摆脱猜测。
行为设计的步骤
❶ 明确愿望
❷ 探索行为选项
❸ 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
通过挥舞魔法棒和行为集群找出大量行为选项之后,接下来要关注可行性。在这一步,你要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在这个系统性方法中完全不用靠猜测来做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称之为:行为匹配(Behavior Matching)。它是行为设计的第3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无论你想进行何种改变,为自己匹配“对”的行为都是改善生活的关键。在行为设计领域,我们将那些与你最匹配的行为称为黄金行为(Golden Behavior)。黄金行为有3个标准:
· 这个行为能让你实现愿望(影响);
· 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能力)。
进行行为匹配有很多好方法,比如:向行为教练求助,他们能巧妙地帮助你匹配黄金行为;或者,求助于培训师、医生、营养师,或一眼就能了解你的需求的人。接受过减肥微习惯训练的教练,就能帮助你匹配减重效果最佳的微行为。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专家,那你很幸运。但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我会教你另一个好用的方法:绘制焦点地图(Focus Mapping)。
利用之前列出的行为集群,不超过10分钟就能绘制出焦点地图,最后会有两三个行为凸显出来,它们就是你的黄金行为,是你要专心设计的对象。黄金行为可以是单次动作,比如取消电视订阅服务,也许就能让你少看电视;黄金行为也可以是需要不断重复的习惯,比如在厨房而不是在床边给手机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