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之时,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南山证券投资基金成为我国第一批投资基金。之后,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开始日益丰富。而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10月)的颁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随着基金投资的发展和在投资大众中的普及,我国基金投资表现出以下这些特点。
(1)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管力量加强,为基金投资的运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了基金投资的发展。
(2)基金规模日益增大,对金融投资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3)基金品种日益多样化,投资风险逐渐凸显,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方位的投资选择。
投顾,就是“投资顾问”的简称。投顾专门为投资者免费提供各种投资建议,目的是让投资者购买各种理财产品,而不是投资股票。投顾分为买方投顾和卖方投顾,如图1-6所示。
图1-6 买方投顾和卖方投顾
目前,国内有很多的投顾,但大部分都是卖方投顾。
随着投顾的不断发展,智能投顾开始兴起。智能投顾是基于马科维茨资产配置模型而运行的投资组合。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r p 是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 w i 是资产 i 的权重, r i 是资产 i 的预期收益。
可以看出,投资组合收益是各类资产收益按比例分配权重后的组合结果,与各项资产预期的收益及其权重相关。
而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投顾,只是会依据马科维茨资产配置模型对各种资产进行组合,其智能只表现在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及投资期限,为投资者推荐不同的投资组合,却并不能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也就是说,所有投资者都采用相同的技术、相同的引擎、相同的物料,纵观行业,所有机构都给出了一样的数字化财富管理方案。所以说,国内的智能投顾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在众多理财工具中,基金算得上是表现较优异的理财工具。例如,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中证股票基金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10.3%(考虑不同的样本、加权算法和计算周期,股票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10%~17%)。虽然10%的年化收益率特别诱人,但是这些收益最终进入投资者腰包的并不是很多,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6年,这15年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上总的回报为-2700万元,所以说,投资回报一直是困扰投资者的一个大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回报悖论”——在基金行业总体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投资市场的高风险是“投资者回报悖论”产生的关键,再加上基金产品本身种类有限,收益特性不明显,普通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又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也不能参与到风险的管控当中,自然而然地收益会受到影响,使得“投资者收益悖论”的情况更加明显。
从以往的基金投资情况来看,基金投资者的行为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基民整体表现为“追涨不杀跌”,也就是在市场出现显著盈利效应后,大量散户资金涌入;在市场出现亏损状态后,大多数投资者选择被动持有亏损,一直到回本或出现新一轮的高涨。这样,在基金市场周期中,投资者的平均投资成本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成本,因而平均回报的获取就变得更加困难。
(1)规模达6821亿元,市场占比14.3%。截至2018年底,国内共有567只指数基金,资产规模达6821亿元(ETF联接基金、ETF货币基金除外),指数基金净值占基金市场净值的14.3%。虽然市场占比较低,但这也意味着其将来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2)普通指数基金、ETF和分级基金占市场主流。截至2018年底,ETF基金、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分级基金分别占指数基金市场资产净值的55.81%、28.27%、12.59%,共计占到了基金市场资产净值的96.67%。
(3)宽基指数占主流,细分行业锦上添花。截至2018年底,567只指数基金中,跟踪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规模占比分别是51.50%和14.98%。这与世界上的其他市场风格类似。宽基指数基金为主导,其他指数基金蜂拥而上。
(4)基金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基金公司作为指数基金的管理人,也在寻找差异化竞争。不管是在基金的品种上,还是在基金的数量上,这些基金公司都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让差异化更明显,这样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