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绿色生态养殖的基本概念

一、农牧结合

“农”指种植业,“牧”指养殖业。所谓农牧结合,乃是新型种植业与现代养殖业之间的一切对立统一的联系,是指农业与畜牧业两个生产部门结合,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而养殖业又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彼此间互为供养关系。农牧结合为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这种结合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加快了畜牧业转型升级,可以着力构建资源循环、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

农牧结合旨在全面提升种植业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农村种植业与畜牧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畜牧业的规模和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这种种植业生产也适应于畜牧业的需要,可使两者平衡并协调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化处理技术,其目标是使种植业的结构、产品、种植方式、产量安排、季节安排、品种安排能适应一定水平畜牧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通过这种农牧结合的方式合理消化和处理相关废弃物,从而达到生态化处理的目的。

农牧结合、绿色循环一定是将来大农业、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合理地利用和控制农业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建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农业生产结构。生态农业的主导理念是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循环渠道更加通畅。生态农业的表现是农、林、牧、副、渔各业并举,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有序的、循环畅通的、高度组织化的立体网状农业生产系统。

三、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种植业能量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重要通道。畜禽生态养殖要求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在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在畜牧养殖规划、设计、管理组织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畜禽养殖业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畜牧产品质量的生产方式。

四、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生态类型以及不同养殖动物、生物污染的特点,突出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粪污处理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的工艺;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贯彻生态优先、清洁生产的理念,制订方案,因地制宜地应用不同模式、工艺、技术,实现多种形式的改造与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化建设

生态化建设是利用养殖场周边的农田、蔬菜地、果园等,通过建立管网输送系统,将处理后的沼液、粪尿污水作为有机肥料输送到种植业基地,全部还田返林,实现综合利用。

六、绿色畜牧业

绿色畜牧业是指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集饲料基地、养殖、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产品生产经营链。其核心是通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无污染、健康、安全的绿色畜产品。绿色畜产品生产是在未受污染、洁净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和不良影响,最终获得无污染、安全的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七、有机畜牧业

有机畜牧业是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化肥、农药成分的饲料喂养牲畜和禽类;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时尽可能不使用具有残留性的药物,以免人们食用牲畜肉类及其制品后损害人体健康。有机畜牧业的根本目的是对环境有利,保证动物健康的持续性,关注动物福利,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八、生态隔离

生态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生态环境内,而造成的不能交配。例如,体虱和头虱由于寄生场所不同,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虽然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也能够相互杂交,但后代中会出现不正常的个体。这表明经过生态隔离,二者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在畜牧养殖中主要指养殖场地理位置远离居民区,有利于疫病隔离,同时避免造成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

九、三区三线

“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中对三线的划定为:蓝线以“2007年环洱海1:500数字化修测地形图”和2014年勘定的1966米湖区范围界线划定;绿线以蓝线为基准线外延15米划定;红线以洱海海西、海北(上关镇境内)蓝线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海东镇、挖色镇、双廊镇境内)环海路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划定。根据《科学划定洱海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方案通知》,蓝线和绿线范围内为禁养和限养区。

十、禁养区

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畜禽。禁养区范围内已建成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十一、限养区

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禁养区和适养区的过渡区域,是对禁养区的保护,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治理,污染物处理要达到排放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应搬迁或关闭。

十二、适养区

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适养区。在畜禽养殖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十三、资源化利用

资源化利用就是把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收集起来,通过生物技术及机械加工处理,加工成固体有机肥或沼液肥水,用于农作物施肥,改善土壤肥力。

十四、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是指养殖场粪尿及污水通过沼气净化、生物发酵、氧化塘沉淀等技术处理,实现无害化达标排放;病死畜禽通过无害化处理池或集中收集送至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进行规范化处置,确保不发生滥丢或出售病死畜禽事件。

十五、粪污零排放

粪污零排放是指采用人工干清粪工艺,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通过粪污综合净化处理系统及技术工艺,建立治污生态循环链,实现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达到零排放目标。

十六、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

十七、养殖粪污

养殖粪污是指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和固体粪便的总称。

十八、干清粪工艺

干清粪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和水、尿分离并分别清除的生产工艺。

十九、堆肥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堆肥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提高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与化肥混合使用又可弥补化肥所含养分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能减退的缺陷。

二十、沼液

沼液是以牛、猪、鸡、兔粪便为原料(无烧碱、无沙土),经长时间恒温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液体。沼液中养分种类较原料和普通化学合成肥料高10倍以上,养分极其丰富,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氨基酸,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有机酸和腐殖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及改善产品品质,常作为绿色生态种植的首选肥料。 uZDuVjabP/aBs9PD3Tcon2F/aYhwB003bEx9oW5AUubLyLZJ2zMScumlUk8OEd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