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饲料种植

目前,农村养殖中,饲料主要来自粮食作物及其副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总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由于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仍低于联合国制订的粮食安全线。因此,试图通过增加粮食生产来发展耗粮型畜牧业的道路已越走越窄。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发展草食动物,走种草养畜、以草代粮之路,将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种草养畜由于节粮、高效、优质、安全,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正在全国各地兴起。

一、人工种草养畜的优点

(一)人工种草养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人工种草是指人工种植能作为畜禽饲料的草本植物,俗称饲草。因饲草的新鲜茎叶富含叶绿素,又称青绿饲料。饲草主要包括天然牧草、栽培牧草、刈取利用的饲料作物,以及田间杂草、水生植物、嫩枝嫩叶等。优良的饲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草食畜禽饲用,是草食畜禽最主要的经济、安全型饲料。畜禽的配合饲料中,使用部分饲草产品可降低成本,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种草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营养素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粮食种植。如黑麦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5000千克,高的可达8000千克,可提供干物质742.5千克,粗蛋白90千克,产奶净能5334兆焦,产值约600元。如要种植粮食提供与黑麦草同样数量的蛋白质、能量和产值,则需种植847~1806平方米稻谷、767~1746平方米玉米或1500~2413平方米大麦。

(二)人工种草养畜可缓解人畜争粮矛盾

同样数量的土地,通过种植优质饲草比种植粮食作饲料至少可增产饲料50%以上。饲草利用对象主要是草食家畜,它们是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如增重1千克需消耗的精料量为:猪4.9千克,鸡2.4千克,兔2.5~3千克,鹅1~1.5千克。而牛羊等反刍动物对粗饲料利用率高,奶牛达66%,羊达80.9%,生产成本低,耗粮少。

(三)人工种草养蓄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优化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通过种植饲草养畜,实行粮草轮作、林草间种、果草间作、农林牧结合,逐步把农业生产中的“粮—经”二元结构改变为“粮—经—草”的三元结构,通过重点发展节粮型的牛、羊、兔、鹅生产,以提高食草型畜禽的比重。

(四)人工种草养畜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已经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质优,一般比谷类食品高0.6~2倍,而且所含氨基酸比较齐全,其中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品,如牛乳和牛、羊、兔、鹅肉的需求显著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提供更多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五)人工种草养畜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浙江省的试验: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一般平均每亩可产5000千克,产值为500~600元,且种植成本明显低于种粮,经济效益显著;种草养奶牛,每头牛获利均在2000元以上;种草养兔,1只母兔一年可获利250~450元。

(六)人工种草养畜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开展种草养畜,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畜产品,另一方面每一头家畜都是一个小型的“有机肥料厂”。有机肥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不仅使土壤不致板结,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且不污染环境。种草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二、优质牧草栽培技术

(一)紫花苜蓿

1.特征特性

紫花苜蓿又名苜蓿、紫苜蓿,适应性较强,生长良好,产量高,质量好,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深入土层,根茎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的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抗寒力较强。

2.营养与饲用

鲜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据分析,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1.83%、粗脂肪3.66%、纤维23.94%、无氮浸出物40.17%、粗灰分9.25%、钙1.53%、磷0.52%,还含大量维生素。

鲜草可作为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幼嫩紫花苜蓿也是猪、禽和幼畜最好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如放牧,牛羊易发臌胀病。另外,还可晒制成干草,以备冬春季无青料时饲喂。

3.栽培技术

(1)选地。要深耕,最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钙的土壤中生长,苜蓿不宜种植在强酸、强碱土中,喜欢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以pH7~8为宜。

(2)播种。选择新鲜、饱满、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播种前晒种1天,浸种24小时,播时用钙镁磷肥拌种,密点播、条播或撒播均可,每亩播种量为1.5千克左右,以9~10月份播种为宜,播种后7天左右即可出苗。

4.田间管理

苜蓿是需水较多的植物,水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苜蓿喜水,但不耐涝,特别是生长中最忌积水,连续淹水3~5天以上将引起根部腐烂而导致大量死亡。种植苜蓿的地块一般地下水位不应高于1米,所以种植苜蓿的土地必须排水通畅,土地平坦。当年第一次播种苜蓿一般在出苗后生长5~8片叶时浇水,以后浇水可因情况而定。因苜蓿根部有根瘤,具有固氮能力,除播种当年由于苗期根瘤菌未形成前而需要施少量氮肥(3~5千克/亩),以及在每年返青和刈割后向部分弱苗每亩追施尿素5~6千克外,其余时间可以不施氮肥,但应注意磷、钾肥的施用。苜蓿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盲椿象、潜叶蝇等,可用40%乐果乳剂加水配成1000倍液喷雾或采用氰戊菊酯等进行防治。苜蓿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等,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二)黑麦草

1.特征特性

黑麦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秆细,高80~100厘米,疏丛型,穗状花序,适合温暖、潮湿的温带气候,适宜在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年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的地区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中南山区及云贵高原等地有大面积栽培。

2.营养与饲用

多年生黑麦草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茎叶繁茂,幼嫩多叶,适口性好,是饲养马、牛、羊、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的优良饲草。多年生黑麦草营养丰富,草丛茂盛,富含粗蛋白质,茎叶干,物质分别含粗蛋白17%、粗脂肪3.2%、粗纤维24.8%,钙、磷含量丰富。适合青饲、晒制成干草、青贮及放牧。青饲在抽穗前或抽穗期青刈,每年可刈取3次,留茬为5~10厘米,一般亩产鲜草3000~4000千克。一般利用年限为3~4年。

3.栽培技术

多年生黑麦草可春播或秋播,最宜在9~10月份播种,播前需精细整地,每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磷肥20千克用作底肥,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播深为1~2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1.5千克。对草地要加强水肥管理,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注意适当追肥,每次刈取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若用作干草,最适宜刈取期为抽穗成熟期,延迟刈取,养分及适口性将变差。

(三)象草

1.特征特性

象草又名紫狼尾草,为多年生丛生大型草本,常具地下茎。秆直立,高2~4米,节上光滑或具毛,在花序基部密生柔毛。叶鞘光滑或具疣毛;叶舌短小,具长1.5~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扁平,质较硬,长20~50厘米,宽1~2厘米或者更宽,上面疏生刺毛,近基部有小疣毛,下面无毛,边缘粗糙。象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在气温12~14℃时开始生长,25~32℃时生长迅速。

2.营养与饲用

据分析,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0.58%、粗脂肪1.97%、粗纤维33.14%、无氮浸出物44.70%、粗灰分9.61%。象草早期青刈细嫩,质量较好,适口性甚佳,为牛羊等草食家畜所喜食,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但象草是高秆牧草,茎基部易老化,收割过迟则纤维增多,品质下降,营养价值降低。一般在株高80厘米以上刈割利用。不同饲养动物种类刈割的高度有别,用作兔、鹅等动物,或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宜在50~100厘米时刈割;用作草食大家畜牛、羊等的饲料,可在100~150厘米时刈割。利用时宜切成3~5厘米长度。再生分蘖从基部萌发,刈割时留茎基部1~2个茎节。

3.栽培技术

象草为多年生牧草,产量增长潜力大,需肥量大。在整地时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2000千克,也可用复合肥作基肥,每亩施10~17千克。栽培时间以春季3月上旬至3月下旬为宜,暖冬年份可在种茎收获期进行冬植。按行距50厘米左右开沟,肥力差的土壤行距稍密些,开沟深度4~5厘米,冬植时沟深8~10厘米,以保护种茎安全过冬。开沟后将种茎平放于沟内,1沟摆2行(矮象草摆1行),并错动节位,每公顷施钙镁磷肥450~750千克于行沟内,盖土5~8厘米。象草出苗在春季,种植时应注意的是,一是杂草多,要进行1~2次中耕锄杂,并每亩施尿素5~8千克催苗;二是雨水多,低洼地要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夏秋高温天气,遇干旱有灌溉条件的要及时灌溉,可显著提高产量。象草宿根越冬一般较安全,冬季前对宿根进行根蔸培土或每亩施1000~2000千克牛栏粪盖住根蔸,对保护宿根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也有助于下年度高产稳产。

(四)皇竹草

1.特征特性

皇竹草,又称粮竹草、王草、篁竹、巨象草、甘蔗草,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直立丛生,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单株每年可分蘖80~90株,堪称“草中之皇帝”。因其叶长茎高、秆型如小斑竹,故称皇竹草,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作物。皇竹草属须根系植物,须根由地下茎节长出,扩展范围广,株高4~5米,茎粗4厘米,节间较短,节数为20~25个,节间较脆嫩,节突较小。分蘖多发生于近地表的地下或地上节,刈割后分蘖发生较整齐、粗壮,春栽单株分蘖在20~25根。与象草相比,皇竹草的叶片较宽、柔软,叶色较浅,绿叶数为2~3片。皇竹草喜暖耐寒,结实率较低,主要依靠营养枝繁殖(即种茎繁殖)。在温度达10℃时开始生长,20℃以上生长加快,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耐旱性能好,抗逆性强。

2.营养与饲用

据测试,皇竹草富含多种畜禽必需的养物质,有17种氨基酸,干草含粗蛋白18.5%、粗脂肪1.7%,粗灰分9.9%、粗纤维17.7%。皇竹草适口性好,广泛用于饲喂畜禽,尤其是饲喂牛、羊、兔、鱼等,由于皇竹草叶片宽大、叶多茎少,幼嫩时喂猪、鱼,拔节前喂牛、羊。一般多刈取饲喂,也可制成干草或青贮。

3.栽培技术

(1)整地。皇竹草好高温,喜水肥,不耐涝。因此,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种植前需要深耕,清除杂草、石块等物。还需将土块细碎疏松,并重施农家肥作基肥,最好实行开畦种植,有利于排水及田间管理。沙质土壤或岗坡地应整地为畦,便于灌溉,陡坡地应沿等高线平行开穴种植,以利于保持水土,平坦黏土地、河滩低洼地应整地为垄,垄间开沟,便于排水。

(2)育苗。一般在2~5月份进行育苗较为适宜,但最好在3月气温在15℃以上时下种育苗。种苗处理:对发芽健全的种苗,在切口处粘上草木灰,或用2%的石灰水泡30分钟,进行防腐杀菌。种节准备:选择6月龄以上的成熟植株,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茎秆为种节,先撕去包裹腋芽的叶片,用刀切成小段,刀口的段面应为斜面,每段保留一个节,每个节上应有一个腋芽,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长,为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可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条28小时(1克生根粉可处理茎节3000~5000株),然后在切口处沾上草木灰或用20%的石灰水浸泡30分钟,进行防腐消毒处理。当天切成的种节就及时下种,以防水分丧失。

(3)移栽。栽培时间:冬天无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有霜地区,一般在3~6月份为最佳栽培时期,也可随时育苗随时移栽。栽培规格:根据植株栽培的目的、用途不同,栽培的株行距不同。作青饲料用的栽培应密些,每亩2000~3000株,株行距为50厘米×66厘米或33厘米×66厘米;作种节繁殖、架材、观赏用的,栽培应稀些,每亩800~1000株,株行距为80厘米×100厘米或70厘米×90厘米;作围栏、护堤、护坡用的应更密些,其株距为33厘米×40厘米比较好;对不规则的坡地、山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光照不足,地块宜稀植。施足底肥:在大田移苗栽培前,翻耕前施用浇水时,每亩用10千克左右益富源种植菌液、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和过磷酸钙200千克,在无农家肥的情况下,每穴(窝)必须施用复合肥和过磷酸钙各100克,并与底土搅拌均匀,以增加植株分蘖能力。浇足定根水:种苗移栽后同时浇足根水或施少量清粪肥,确保土壤湿润,以定根促苗。若遇天晴干旱天气,需2天浇水1次,直到种苗转青时才能缓解。 sPc2pTa5KDbbAlEC3kXI788lbwCmTbp4DhfeUe2FMeaLAsmRCjQduzGDw4Iu1Z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