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养殖场的选址与建场

现代畜牧场是应用现代化科技和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动物养殖的场所,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生产专业化、品种专门化、产品上市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机械化的特点。这种集约化、规模化、高水平高密度的专业化畜禽养殖成为当下主流养殖模式和畜禽产品主供渠道,这样的养殖方式从幼畜开始就对其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噪声、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动物异常行为的出现等实施控制,保证能为动物生长发育创造更好的环境,生产优质合格的动物产品,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现代养殖场的科学规划选址和设计,不仅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保证,而且可以使得建设投资减少、生产流程通畅、人力劳动效率提高、生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降低生产成本。总之,不合理的养殖场建设可能会导致生产指标无法实现,甚至导致养殖直接亏损、破产,给养殖企业或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养殖场规划的主要内容因规划对象和规划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规划内容为: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建筑物布局和规划、建筑物类型与结构、建筑设计四个方面。养殖场规划完成后,经建设主管单位、乡镇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次批准,才可以进行养殖场的具体布局和规划。

一、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动物养殖场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达到安全的防疫卫生条件,如何减少外部环境污染;其次是养殖生产必须考虑占地规模、场区内外环境设计;最后是市场交通运输、区域基础设施、生产与市场管理水平等。养殖场的场址选择不当,会导致整个养殖场在运营过程中不仅得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因为对周围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的污染而遭到周围企业或者居民的反对,甚至被法律惩罚。因此,养殖场场址的选择是养殖场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建设必须面对的第一大问题。无论是新建养殖场,还是在现有的养殖场上改建或者扩建,选址的时候务必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养殖动物的生理和行为要求、卫生防疫条件、生产流通交通路线及养殖人员的管理等各种因素,科学和因地制宜地处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养殖场选址的原则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符合地方的乡镇规划条例,符合农、牧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对区域规划发展的相关规定。

(2)为了有利于动物养殖舍内环境卫生调控,选址的时候需要确保养殖场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与养殖动物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环境不能有太大差异。

(3)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测法》中有关规定进行评价,确保各项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和制定可行的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综合措施。

(4)便于合理组织养殖生产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5)保证场区面积宽敞,为今后扩建留有余地,减少土地资源使用浪费。

(二)养殖场选址的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地形开阔是指场地上原有的房屋、树木、河流等地物要少,可以减少施工前的清理场地和填挖土量等工作。地形整齐,是指要避免过于狭长或边角多的场地,这会拉长生产作业线,不利于场区规划和联系。边角过多,还会增加外界防护栏的设施投资,降低场地的利用率。面积足够,是指场地的面积应该根据饲养动物种类、规模和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饲料供应程度来决定。确定场地面积应该本着节约用地原则,不占或少占农田,但是周围最好有相应的配套农田、果园或者鱼塘,能够解决大部分养殖场粪便是最理想的。地势应该选择高燥、平坦并且稍有坡度、排水良好的地区。避免低洼潮湿场地,远离沼泽地等。在平原地区,一般场地较为平坦,选址应注意在周围稍高的地方。地下水位要低,一般低于建筑物地基深度0.5米最适宜。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场地要选择较高的地方,应该事先了解当地历史最高水位,并在历史最高水位1~2米为宜,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在山坡地区,应该选在稍平稳的缓坡上,坡面向阳,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2.5%以内。坡度过大不利于建筑的施工,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建成之后也不利于运输和管理。山坡建厂还需要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滑坡、塌方的地段。

(2)土壤质地。养殖场的土壤状况对养殖也存在影响,不仅影响场区的空气、水质和植被的化学成分和生长状态,还影响土壤的净化作用。最适宜建场的土壤类型应该是透水性、透气性好,容水量、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导热性小,保温良好;没有被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没有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在壤土、沙土、黏土三种类型中,壤土较为理想。

(3)水源水质。水源水质关系着生产和生活用水、建筑施工用水,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水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动物的健康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因此,养殖场的水源应该满足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场内人、畜禽的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便于防护,不易受污染,取用方便,处理技术简单易行等要求。水质要求清洁,不含细菌、寄生虫卵及矿物毒物等。在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的时候,应该调查是否因为水质问题出现过某些地方性疾病。要符合农业部在《元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无公害畜禽生产的水质要求(如表3-1所示)。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时,必须经过净化消毒处理,要达到标准才可以投入养殖场使用。

表3-1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4)气候因素。气候不仅影响建筑物规划、布局和设计,而且会影响养殖场畜禽舍的朝向、防寒与遮阳设施的设置。因此在养殖场选址前,应该收集拟建地区的气候和气象资料、常年气象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等。如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土壤冻结度、降雨量和积雪量深度、最大风力、常年的主导风向、频率和日照情况等,这些因素与养殖场的畜禽舍建筑方位、朝向、间距、排列顺序都有联系。

2.社会条件

(1)城乡建设规划。场址的选择应该遵循选址原则,符合本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发展总体规划,符合环保部门、地质部门、农牧业管理部门等的相关要求,提前落实该地区的禁养区和限养区,避免在其位置建立养殖场。不在城镇建设发展方向上选址,以免影响到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造成频繁搬迁或者重建。在城郊建立养殖场,距离大城市至少20千米,小城镇至少10千米。并且养殖场的选址要远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工业、商业和居民聚集的地方,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

(2)卫生防疫。畜禽场与居民点应该保持一定卫生间距。与其他养殖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场不小于2千米,距居民区不小于3千米,并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切忌在旧畜禽场、屠宰场或生化制革厂等地上重建畜禽场,以免发生疫病。

(3)交通条件。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交通便利,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市场的频繁流通会增大养殖场传染病流行的风险。根据环保部和农业部的共同规定:畜禽场距一、二级公路与铁路不小于1千米,距三级公路(省内公路)、四级公路(县级和地方公路)不小于500米,养殖场应有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连接。

(4)供电条件。由于现在的养殖场多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规模养殖,所以选择场址时,还应重视供电条件,特别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更要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为减少供电投资,应靠近输电线路,尽量缩短新线架设距离,尽可能采用工业与民用双重供电线路,或设有备用电源,以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二、养殖场建筑物规划布局

完成养殖舍场址的选择后,要根据其地形地势和当地主风向,有条理地安排养殖场的不同建筑功能区域、道路、排水、绿化等设施位置。根据场地规划方案和工艺设计对各种建筑物的规定,合理安排每栋建筑物和各个设施的位置、朝向和互相之间的距离,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不同场区和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场区小气候的改善,以及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一)养殖场规划布局的原则

(1)根据不同畜禽场的生产工艺要求,结合当地地势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功能区的划分。

(2)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势,建筑物长轴尽可能顺场区的等高线布置,最大限度减少基础建设费用。

(3)合理组织场内外人流物流,创造最有利的环境条件和低劳动强度的生产联系,实现高效生产。

(4)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朝向,满足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并有足够的防火间距。

(5)利于粪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处理利用,确保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6)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建筑物布局紧凑,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满足占地同时留有余地。

(二)养殖场功能分区

1.总体布局

养殖场的总体布局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合理”两大原则,统筹安排,考虑到今后长远发展的问题,还应该留有余地,利于环保。功能区设置要全面合理,主要是要从立体卫生防疫体系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包括四个功能区域,即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隔离区和生产区应该分开。同一个养殖场内只饲养一种动物,同一舍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生产的同一种动物群。生产区内各个养殖舍之间应该设有安全距离或者设有隔离防护设施;生产区内应该设有净道和污道,并且互不交叉。养殖场的四周应该设有围墙和防疫设施,大门口设置值班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通道。

2.场区布局

(1)生活管理区。该区域主要是从事养殖场管理活动的工作人员生活的功能区域,与社会环境联系极为密切,主要包括:行政楼和技术办公室、会议室与接待室、警卫室和值班室、员工宿舍和食堂、养殖场大门等。这个功能区域位置除了应该处于该地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还应考虑到此区域与外界联系频繁,所以养殖场的大门应该开设于此区域,门前要设有车辆消毒池,两侧要设有值班室和消毒通道、更衣室。生活区和管理区也应该分开,生活区应该在管理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处。

(2)辅助生产区。该区域主要设置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维修、物资仓库、饲料储备等设施。这些设施应该靠近生产区的负荷中心布置。

(3)生产区。该区域是动物生活生产的场所,应该包括各种畜禽舍、孵化室、蛋库、挤奶厅、乳品处理间、羊剪毛间、家畜采精室、人工授精室、家畜装车台、选中展示厅等,是养殖场的核心功能区域。该区域建筑面积占全场总面积的80%左右,是养殖场主要的建筑区域。生产区的入口应该设有人员消毒间和车辆消毒池。大型的畜牧场,则进一步划分种畜、幼畜、育成畜、商品畜等小区,以方便管理和便于防疫。

由于商品畜禽群如奶牛群、肉牛群、育肥猪群、蛋鸡群、肉鸡群等,这类畜禽饲养密度大,机械水平较高,还要及时出场销售,且这类畜禽群的饲料、产品、粪便的运输量大,与场外联系频繁,因此这类畜禽群安排在靠近大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段,可以减少外界疫情向场内传播的机会。育成畜禽群包括青年牛羊、后备猪、育成鸡等,安排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疫病易防控的区域。种畜禽群是畜禽场中的基础群,设在疫情少发的场地,必要时,应该与外界隔离。

以自繁自养的猪场为例,猪场的布局根据主风向和地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种猪舍、分娩猪舍、保育猪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采精室等。

(4)隔离区。主要布置兽医室、病畜禽剖检室、隔离区和畜禽场废弃物处理设施。隔离区是养殖场病畜、污物集中之地,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设在全场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其与生产区的间距应该满足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其与生产区保持300米以上的卫生间距,还应设有绿化带隔离。为运输隔离区的粪尿污物出场,宜单设道路通往隔离区。

图3-1养殖场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三)养殖场建筑物布局

养殖场内的建筑物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养殖场的生产联系和劳动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在养殖场内部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满足养殖场的通风、采光、防火、防疫要求,同时还要节约用地,保证布局整齐美观。

1.建筑物的排列

养殖场建筑物的排列一般为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尽量做到整齐、紧凑、美观。要根据地形形状、畜禽舍的数量和长度布置为单列式、双列式或多列式。

(1)单列式。畜禽舍在四栋以内宜单列布置。单列式布置使得净道和污道分工明确,但是道路和工程管线线路较长,适用于小规模和场地狭长的养殖场。

(2)双列式。畜禽舍超过四栋宜呈双列式或多列式排布。双列式是三种排列方式中最经济实用的布局方式,优点是既能够保证净道污道的分工明确,又能缩短道路和工程管线长度。

(3)多列式。适用于大型畜禽养殖场使用,但是应该避免净道污道交叉引发相互污染。如果场地宽敞,尽量避免将生产区建筑物布置成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因为狭长的地形必然造成饲料、粪便运输距离加大,管理和生产联系不便利。

2.建筑物的位置

(1)根据功能关系来布局。功能关系是指房舍建筑物和设施在畜牧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在安排各建筑物位置时,应将相互有关、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和设施靠近安置,以便于生产联系。不同畜群间,彼此应有较大的卫生间距。大型养殖最好达200米远。商品畜群应设置在靠近场门交通方便地段;育成畜群应设置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疫病较少的区域;种畜群应在防疫比较安全的场区处,必要时应与外界隔离;干草和垫料堆放棚应在生产区下风空旷地方。

(2)根据卫生防疫要求来布局。办公、生活、饲料、种畜、幼畜建筑物安置在地势高、上风向处,生产群置于相对较低处,病畜及粪污处理应置于最低、下风处。大型养禽场宜单独设孵化场,小型养禽场应将孵化室安置在防疫较好又不污染全场的地方,并设围墙或隔离、绿化地带。大型鸡场宜单设育雏场,小型鸡场则应与其他鸡舍保持一定距离,并设围墙严格隔离。

(3)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安排来布局。商品猪场工艺流程: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育→保育或育成→育肥→上市。根据主风向配置: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

种鸡场工艺流程:种蛋孵化→育雏(又分幼雏、中雏、大雏)→育成→产蛋→孵化→销售(种蛋或鸡苗)。根据主风向配置:孵化室→育雏舍→中雏舍→育成鸡舍→产蛋鸡舍。

3.建筑物的朝向

冬季南北向圈舍应使纵墙接受较多的光照,尽量减少盛行风对纵墙的吹袭;夏季则应尽量减少太阳对纵墙的照射,增加盛行风对纵墙的吹袭,这样的朝向才能使畜舍冬暖夏凉。

(1)根据日照确定朝向。冬季南向畜舍的南墙接受太阳光多,照射时间相对较长,光线照进舍内也较深,有利于防寒;夏季则相反,南向畜舍的南墙接受太阳照射较少,照射时间也较短,光线照入舍内较浅,因此有利于防暑。畜舍朝向南或南偏东、偏西45度内为宜。

(2)根据通风要求确定朝向。我国夏季盛行南风或东南风,冬季多为东北风或西北风。畜舍的纵墙应与冬季主风向形成0~45度夹角,纵墙与夏季主风成30~45度夹角。

4.建筑物的间距

(1)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为了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畜舍的日照,尤其保证在冬日9~15点这6小时内使畜舍南墙满光照射,畜舍间距应等于屋檐高度的3~4倍。

(2)据通风、防疫要求确定畜舍间距。应使下风向畜舍不处于上风向的畜舍的漩涡风区内。这样,既不影响下风向畜舍的通风,又可使其免遭受上风向畜舍排出的污浊空气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畜禽舍的间距在3~5倍屋檐高时,可以满足通风和防疫的要求。

(3)防火间距。这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和使用特点,参照我国防火规范,畜舍一般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防火间距是6~8米。

5.养殖场公共卫生设施

(1)畜禽运动场。①运动场位置。背风向阳、地形开阔,可以设在畜禽场间距或两侧。②运动场面积。运动场面积是每只(头)动物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3~5倍,种鸡按鸡舍面积的2~3倍。既要保证动物自由活动又要节约用地(如表3-2所示)。③建筑要求。平坦,稍有坡度,便于排水和保持干燥。四周应设有围墙或围栏,可加尼龙网丝。在运动场两侧以及南侧,应设遮阳棚或者种植树木,便于夏日遮阳。运动场栏外应设有排水沟。

表3-2运动场大小和围栏高度

(2)场内的道路。生产区道路分为“净道”和“污道”,二者不得混用或交叉;场内道路要求直而短,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与场外相通的道路。道路不应透水,路面有1%~3%的坡度。路面材料最好为柏油、混凝土、砖石或渣土。道路宽度要能通行内用车辆,道路宽度需1.5~5米。道路两侧应植树并设排水沟,用于排污水和雨水。

(3)防护设施。畜禽场四周应设有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以防场外人员或其他动物入场,必要时在沟内放水。在畜禽场大门和各区域及畜禽舍的入口,应设有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人的脚踏消毒槽或喷雾消毒室、更衣换鞋间等,并安装紫外线灭菌灯。消毒室应装有定时通过指示铃。

(4)排水设施。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沟壁,沟底可砌砖、石,也可将土夯实做成梯形或三角形断面。排水沟最深处不应超过30~60厘米,雨污分流。

(5)贮粪池。积(化)粪池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与畜舍至少保持50~100米的卫生间距。畜牧场粪尿、污水最好直接进入粪污处理设施。积粪池应深1米,宽9~10米,长30~50米,底部要做成水泥池底。

(6)养殖场绿化。绿化是养殖场环境改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但对养殖场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有益,而且对养殖场员工工作、生产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绿化对于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以下介绍养殖场绿化的优劣处:

①养殖场绿化可以美化场区环境。搞好养殖场绿化建设,不仅能美化和改善养殖场环境,而且还能为职工工作、畜禽生长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养殖场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过滤、净化空气及减轻异味的作用。集约化养殖场由于饲养量大、密度高,因此舍内排出的二氧化碳较为集中,同时伴有少量氨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绿化可以让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同时许多植物对多种有害气体也有较强的吸附性。

③养殖场绿化可以调节场区的气温,改善场区小气候。树木通过遮阴作用,减少了阳光的照射辐射,而树叶叶面水分蒸发又可以吸走大量的热,可减少50%~90%的热辐射。绿色植物还可以起到降低风速、截留降水、蒸腾等作用,可形成舒适宜人的场区小环境。

④养殖场绿化可以减少场区灰尘及细菌含量。在养殖场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各类操作经常使舍内空气含有大量的灰尘,而对动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可以依附在灰尘上,所以舍内的灰尘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因此,畜禽舍内的病原微生物要比大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多得多。绿化植物通过叶子的吸附和粘着滞留作用,使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大大减少。吸尘的植物通过雨水的冲刷后,又可以继续发挥除尘作用,同时许多树木的芽、叶、花能分泌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杀灭对场区内人和动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⑤养殖场绿化可以净化水源。树木是一种很好的水源过滤器。养殖场大量浑浊有臭气的污水流经较宽广的树林草地,深入地层,可以经过树林草地的污水在过滤后变得洁净、无味,使水中细菌含量减少90%以上,从而改善养殖场的水源水质。

⑥养殖场绿化可以降低噪声。养殖场内部交通运输工具、饲料加工和送料机械、粪尿清除产生的声音以及动物本身的鸣叫、采食、走动、斗殴产生的噪声都会对动物的休息、采食、增重、生产等都有不良的影响。树木与植被对噪声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⑦养殖场绿化有利于防疫、防污染,同时还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养殖场外围的防护林和各区域之间的绿化隔离带,都可以防止人和动物的来往,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三、养殖场的建筑类型与结构

畜禽舍小气候环境的好坏,主要受畜禽舍类型、畜禽舍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通风、采光及畜禽舍环境调控技术等的影响。

(一)畜禽舍的建筑类型

1.开放舍(棚舍)

开放舍(棚舍)的四面无墙或只有端墙,主要起遮阳、避雨作用。①特点:夏季隔绝太阳辐射,四面敞开通风良好,防暑性能比其他畜禽舍好;但冬季无墙壁,对寒风侵袭没有防御力,防寒差。开放性畜禽舍受环境影响大。②适用范围:寒冷地区不能做冬舍,可做运动场上的凉棚或草料库;由于开放性畜舍用材少、施工简单、造价低,为扩大适用范围,克服保温能力差的缺点,在畜禽舍的南北门设置隔热效果好的卷帘,由机械控制升降。夏季完全敞开,冬季可完全闭合。

2.半开放舍

半开放舍指的是三面有墙,正面全部敞开或设置半截墙的畜舍。①特点:通常敞开部分在南侧,冬季有足够阳光,有墙部分又可抵御北风,夏季南风可吹入舍内,有利于通风;防寒能力有所提高,但因舍内空气流动较大,受外界气温影响,很难进行畜禽舍环境的调控。②适用范围:在寒冷地区,可用于饲养各种成年畜禽,特别是耐寒能力强的牛、马、绵羊等;在温暖地方,可作产房或幼畜禽舍。生产中,为提高防寒能力,冬季可在敞开部分设单层或双层卷帘,可有效改善畜禽舍内小气候环境。

3.封闭舍

封闭舍是指利用墙体、屋顶等外围护结构形成全封闭状态的畜禽舍,分为有窗式和无窗式。①有窗式特点:具有好的保温隔热能力,方便人工控制舍内环境,通风换气主要依靠门、窗和通风管。根据舍外环境状况,通过开闭窗户使舍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当舍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通过人工调控设施对舍内小气候进行调控。这种畜禽舍应用最为普遍。②无窗式特点:一般没有窗户或只设少量应急窗,舍内环境条件完全采用人工调控。这种畜禽舍的舍内环境稳定,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生产率高。但舍内所有调控设施均需依靠电力,一旦电力供应不能保障,极难实现正常生产。无窗式畜禽舍比较适用于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便宜,劳动力昂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二)畜禽舍的基本结构

(1)地基。支持整个建筑物的土层。承重能力强,有足够厚度,组成均匀一致,抗冲刷能力强,膨胀性小,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无侵蚀风险。

(2)基础。建筑物深入土层的部分。坚固、耐久、抗机械能力和防潮、抗冻、抗震能力强。

(3)墙脚。基础与墙壁的过渡部分。要求高度应不低于20~30厘米,材料应防水防潮。

(4)墙壁。要求坚固、耐久、抗震、防火、防冻、防水冲刷,结构要简单,便于清扫和消毒。有良好的隔热能力。有承重墙隔墙和长墙端墙。

(5)窗户。窗户大小、位置、安装形式对舍内光照与温度有很大的影响。设置原则:在满足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少设;总面积相同时,选择大窗户而不是小窗户。

(6)舍门。舍门高宽尺寸适合,不设门槛、台阶,畜舍地面高出舍外20厘米,门向外开。

(7)地面。地面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不透水,易于清扫和消毒;易于保持干燥、平整、无裂纹,不硬不滑、有弹性;有抗机械能力、防潮、抵抗各种消毒液的作用;朝排尿沟方向有一定的倾斜度。

(8)屋顶。屋顶是畜禽舍上部的外护围结构。对舍内小气候的影响比其他外护围结构大。要求屋顶光滑、防水、保温、不透气、结构简单、轻便,要有一定坡度,利于雨水、雪水排出和防火安全等。在使用上要求耐久、坚固。单坡式:跨度小利采光,小规模畜群;双坡式:跨度较大有利于保温,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畜群;联合式:适用于跨度较小的畜舍。

(9)天棚。要求保温、隔热、不透气、不透水、坚固耐久、防潮、不滑、结构轻便、简单。净高是地面到天棚的高度,无天棚时,指地面至屋架下缘的高度。一般畜禽舍的净高:牛舍2.8米,猪舍和羊舍2.2~2.6米,马舍2.4~3.0米,笼养鸡舍净高应该适当增加,五层笼养鸡舍净高4米。 o3Ss7W6uVXm4RV+6ejGAmyyqWFeZ+0iInaupEHmUMDUTkfIUiC8NP2D+HSM+X3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