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推动少数民族多样性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适应,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商业化、现代化相适应,帮助少数民族群体与中国社会现状和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赋予了本书深入开展研究的三个具体目标:一是以通海蒙古族的族际通婚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探索通海蒙古族的通婚模式的形成因素与作用效应;二是研究通海蒙古族文化适应的特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着重探讨文化适应在族际通婚中的影响和作用;三是探究通海蒙古族族际通婚和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式,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推动少数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文化适应,以及拓展少数民族在新时代发展多元文化的途径。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本书对少数民族的族际通婚与文化适应的关系模式、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建构历史等方面研究的意义值得重视。通过探讨通海蒙古族的族际通婚和文化适应的关系,可以拓展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和文化适应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对以往相关理论进行检验。目前,对云南蒙古族族际通婚和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但这并不表明该研究无意义。因此,本书以通海蒙古族的族际通婚为切入点,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不同学科视角开展对通海蒙古族的文化适应的系统研究,以期深化族际通婚和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理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格局研究提供参考。

从现实意义来看,蒙古族自元代迁居通海时便与周边少数民族杂居共处、交往交流、互相通婚,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和民族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存在重要的关联性,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通海蒙古族从古至今在文化适应中的状况和问题,及其进行文化融入的途径和经验,从而有助于厘清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适应模式。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的研究,推广民族团结经验,促进区域民族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融洽。

三、创新之处

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是文化适应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是我国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对云南通海蒙古族的研究比较少。尽管已有研究者注意到群体或个体在不同生活领域采取的文化适应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但较少有研究者能够从不同的生活领域开展综合系统的研究。本书在民族社会学视角下,从少数民族族际通婚的家庭及相关生活领域展开对其文化适应的研究,同时将族际通婚与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测量,全面系统地研究通海蒙古族文化复合体的变迁过程,探索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和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式,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有机传承。 Yv4gEeJltdd7CwaEMxB/sRSqBS8lwLH2WkYuWmRIGCAEGiyG/NuqmOie1JQrTr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