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始到1905年清政府“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国近代新式学堂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经历了洋务学堂、维新学堂和新政学堂三个历史时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实业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强调,“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计为本,最有益于邦本”,令各地从速办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和宣统元年(1909年),学部曾两次通令各省设立农、工、商实业学堂。
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曲折的百年历史。清末,云南省新式职业教育开始萌芽,一批以培养农业、工业、商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业学堂应运而生。其中,创办最早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先后在澄江、丽江设的蚕桑学堂。其次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于省会昆明开办的10所半日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办了省会中等农业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开办了高等工矿学堂及女子蚕桑研究所。此外,宣统二年(1910年),省会昆明还创办了女子职业学堂,分裁缝、织布、刺绣、编物四科。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4月成立教育部,同年9月颁布《学校系统令》,改实业学堂为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随后于1913年8月颁布了《实业学校令》及《实业学校规程》,对实业学校的种类、编制,修业年限、学科程度等做出了规定。民国成立后,素称“地瘠民贫”“兵匪充斥”的云南,也提倡用职业教育来救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云南省职业教育因此得到了有力的推进,职业教育相关队伍亦逐渐壮大。至1940年前后,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卓有成效,在建教合作、工学互用、学历认可、就业指导等方面逐渐成熟,形成了本省的职业教育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70余年的历程中,云南省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从单薄到厚实,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改造整顿、调整发展、劫难恢复、规范发展和质量发展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步建立起具有云南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规模合理,产教深度融合,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内外发展环境优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应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第44条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书共分为十章。其中,李家祥为全书写作提供了写作纲要和具体指导并负责全书的审订工作;全书由颜绍梅统稿。各章节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家祥撰写;第二章由颜绍梅撰写;第三章由邓利撰写;第四章由李情撰写;第五章由彭世隆撰写;第六章由王越撰写;第七章由罗明撰写;第八章由廖梦鲯撰写;第九章由王明芳撰写;第十章由佘欣撰写。
在此,谨向本书所引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吴夏蓉、汪静同学为本书资料的收集整理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