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蚕桑资源

中国蚕业区划认为年降雨量 500 毫米以上,≥10℃年活动积温在 2600℃以上,无霜期 120 天以上的地区发展蚕桑生产才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又以北纬 23°~26°之间的地区为蚕桑最适宜区。保山地处东经 98°05'~100°02',北纬 24°08'~25°51'之间,冬季不受平流降温的影响,夏季不受台风的侵袭,形成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热条件优裕、雨量充沛、干湿分明、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被誉为中国蚕桑的天堂。

一、气候资源

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气候,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共7个气候类型。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降水充沛、干湿分明。特别是海拔1400~2000 米的中间层,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农耕地和坝子较多,是全市粮、油、烟、茶、桑等产业的主产区。

1.光能资源

太阳光能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全市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平均值在5600 兆焦耳/平方米上下,处于省内高值区。太阳总辐射水平分布特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怒江东部的保山坝、蒲缥坝、施甸坝及以北一带为全区的高值中心,为5800~5850 兆焦耳/平方米;高黎贡山以西的腾冲、龙陵两县以及东部昌宁县的东南、西南部为相对低值区在 5400 兆焦耳/平方米上下;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地最少为4000 兆焦耳/平方米。直接辐射较散射辐射多,全区直接辐射为 54%~56%,其中东部直接辐射占总辐射55%~58%,西部占54%。

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保山坝、施甸坝以及怒江河谷一带为最多中心,其值达2250~23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5%以上;次高值在南部低热河谷区的龙陵县的勐糯、施甸县的旧城一带,其值在2200~2500小时/年之间,本区东南、西南为寡照区域,不足2000小时/年,最少为龙陵仅1983.3小时/年,日照率低于50%。

2.热量资源

热量是桑树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日均温≥10℃持续期和积温,是桑树生长期可利用的能量,与桑叶产量大概是1∶1正相关关系。全市年均温14~17℃,其中坝区年均温14.8~15.5℃;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8.2℃,最热月为6月,月平均气温21.1℃。海拔1400米以下为高温区,≥10℃活动积温超过6000℃,年均温17~18℃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为温凉区,≥10℃活动积温为4000℃,年均温14℃;其余地区≥10℃活动积温在4000~6000℃之间。这样的温热条件能保证桑树年亩产叶量达到2500~3000公斤。

一年之中,无霜期越长,桑树生长期也越长,桑叶产量越高。全市有霜日期较短,年平均无霜区 280~315 天,为蚕桑最适宜区,在这个区域,早春桑树生长期与晚霜终日同步或晚5~7日,可避免霜害的威胁,更利于桑树的生长和春蚕的饲育,产量高,品质佳。常年2月下旬平均气温可回升到12℃以上,有利于桑芽早萌动、发芽、抽枝,桑叶早成熟,可适时早养春蚕。全市大部分地区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昼夜温差在 11.4~13.5℃之间,远远大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两广地区,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桑树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呼吸消耗少,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桑叶品质的提高,所以桑树光生长茂盛,生长期9个月以上,一年可以养蚕4~6批,热区、次热区甚至在立冬后还可养蚕。

二、水资源

水分是决定桑树生长和产量水平的主要因素。保山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境内集水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平方千米之间的河流有43条。全市绝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质量良好,符合桑园灌溉及果桑绿色生产的水质标准。

保山市处于太平洋季风气候和印度洋季风气候交汇区,降水丰沛,干湿分明。全市年平均降雨量约1536毫米,除干热河谷外,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一般在900~1000毫米,高黎贡山西部的迎风面龙陵、腾冲降水较多,为1400~2100毫米,干燥度<1,气候湿润,利于桑树生长,不利于养蚕;高黎贡山东面的隆阳区、施甸县和昌宁县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干燥度1.0~1.5气候半湿润,适合蚕桑产业发展,为蚕桑主产区;怒江河谷降雨量在600~800毫米,干燥度>1.5,为半干燥地带,需发展设施农业方能种桑养蚕。全市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6~9月为雨季,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占年降雨量的18%,年内旱涝明显,需要加强桑园排灌系统建设。

三、土地资源

保山市土壤共有 13 个土类、28 个亚类、69 个土属、254 个土种。全市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主要分属四个类型:一是高山土壤类型,多为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分布在海拔2200~3700米的高山区,雨量多,气候冷,耕地少,面积412万亩,占总面积的14%;二是中低山丘陵土壤类型,多为黄壤、红壤,分布于海拔1400~2400米的半山区、山区,面积 1906 万亩,占总面积的 64.7%;三是平坝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台地和山区梯田,多为淹育型、潜育型、潴育型水稻土,分布在海拔700~2000米之间的坝区,面积 168 万亩,占总面积的 5.7%;四是低热河谷土壤类型,多为褐红壤、燥红土、冲积土,分布于怒江、龙川江、枯柯河、大盈江等低热河谷地带,海拔700~1500米,面积292万亩,占总面积的9.9%。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全市耕地面积为498.70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有46.43万亩。全市2020年有桑园16.56万亩,其中亩产茧60公斤以下低产桑园有近8.5万亩,占桑园面积的51.3%,桑园低改后增产潜力巨大。另外,根据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全市适宜茶、桑、果等产业园地面积有91.25万亩;林地面积为1798.04万亩,其他土地面积142.05万亩左右,可以规划部分土地通过土地治理、退耕还林、修筑等高梯地、深耕、客土、种植绿肥、增施农家肥等方法加深熟土层,发展蚕桑产业。

保山市发展蚕桑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有利于喜温喜湿的桑树生长发育;光照充足有利于桑树营养物质的合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桑树减少能量消耗,积累干物质;霜期短,有利于延长桑树生长期,增加养蚕批次,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本区现行栽培品种农桑14号、强桑1号等,都表现有枝条粗壮、生长旺盛、叶大而厚、有光泽等耐水耐肥和高产的生态型特征,市内桑树2月中下旬萌芽抽长新枝,11月底至12月中旬落叶进入休眠,全生育期280~300天,比华东延长约50天,一年可养蚕4~6批;四季无明显寒暑,全年可饲养多丝量的家蚕品种,多丝量品种产量高、茧形大、茧层厚、丝质优,可缫制高档丝,但因多丝量品种不耐高温,因而在我国著名的华东、华南蚕区进入夏秋季节以后就不能继续饲养,只能改用产量较低、茧质较差、丝量较少的夏秋专用品种,华南蚕区进入夏秋季节更是只能饲养产量更低、茧质更差、丝量更少的多化性品种了,这是保山市蚕桑业最大的优势,历来华东、华南蚕区望尘莫及而羡称保山为“蚕桑的天堂”。二是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的土地面积较多,本市土壤多为水稻土和山地红壤,土壤质地多为沙质壤土、黏质壤土和黄红壤,其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肥力较好,水资源丰富。坝区边沿的山地有许多坡度在25度以下,适宜耕作,农田基础建设和水利工程跟上以后,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区域和规模,可生产“天下第一茧”。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保山市2019年末户籍总人口264.3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6.0万人,蚕桑产区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四是蚕茧质量优,保山蚕茧一直以茧层厚、上车率高、解舒好、净度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70%以上可缫制5A以上高等级生丝。 KpOLz+AvkdAxlW4DIz9bQPWlecRpzPnOc6dXSO8e/fUcGGMCDrIPxHlnGUn5ip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