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山史称永昌,地处云南省西部,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千米,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毗邻,总面积 19637 平方千米。辖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一市三县,2019 年末总人口 263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0.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4亿元,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499 元,贫困人口减少 4.54 万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四世纪保山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东汉设置永昌郡为全国第二大郡,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永昌的繁荣,今天这里又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必将再续辉煌。保山市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在 14~17°C之间,无霜期 290 天以上,年活动积温4596~5893°C,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000~2100 毫米。土壤多为黄壤、红壤、黄红壤,pH值4.5~7,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山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满足了蚕桑生产的独特要求,十分适宜桑树生长和家蚕饲养,造就了保山2000多年种桑养蚕悠久历史。保山是云南优质蚕茧、丝绸制品重要产地,“永昌绸”曾畅销东南亚,享誉四海。经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市已建立了从栽桑到养蚕,从蚕茧生产到丝制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现代纺织工业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产业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布局和实施,保山市的蚕桑产业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全市现已建成年产蚕种 30 万张的企业1个,蚕茧收烘站12个,拥有自动缫丝生产线20组,白厂丝年生产能力达670吨。

近年来,保山市认真总结过去盲目发展的教训,按照“区域规划、规模发展、打造亮点、建设强乡重村”的指导思想发展蚕桑产业。2020年,全市5县(市、区)共有33个乡镇(街道)、190 个村(社区)发展蚕桑;培育了 12 个蚕桑核心基地乡(镇),建成了 73个蚕桑重点村,桑园面积累计达到 16.56 万亩,其中投产桑园 15.45 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以隆阳区、施甸县和昌宁县为主的蚕桑产业带基本形成,隆阳区和施甸县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级蚕桑基地”,昌宁县被云南省列为省级核心蚕桑基地县。

2019年全市养蚕12.42万张,产鲜茧5014.7吨,实现鲜茧产值1.95亿元,鲜茧产量在全省排名第三名,鲜茧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五名;2020年保山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茧丝绸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全年养蚕 9.85 万张,产鲜茧 3953.6 吨,实现鲜茧产值1.43 亿元。蚕桑产业已成为保山市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这一时期,保山市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云南发展新定位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精深加工促提升、科技创新谋发展、开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乘势而上,稳步推进,在建成 16.56 万亩蚕桑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开创缫丝及丝产品深加工,桑产业、副产品多元化开发为一体的现代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新格局。保山市已成长为全省产业链最长,加工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三产融合、文旅兼容”程度最高的产业化经营佼佼者,使千年“永昌丝”再次发出绚丽的光芒。

编委会
2021年2月7日 +5i30vNwQD8MYU2Ng1fBwF+nMUe25x9Mw5uz2Tu7teJXY7mtnj4MB11qHdAJ2o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