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维护世界文化多元性,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西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被誉为“人类童年”。今天,西盟不仅拥有以文物古迹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乏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西盟人民创造了古老、原始、神秘、神奇的原生态文化。大量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诗歌、谚语、服饰、歌、舞、乐、建筑、习俗等构成了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的瑰宝。丰富的民族文化,折射出西盟原始古朴和别具风格的多元文化色彩,形成了西盟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

本书收录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样。《司岗里》讲述了佤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起源,以及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开天辟地、创世造人、遭遇洪水猛兽、建寨定居、迁徙发展等,全面概括了西盟人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在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不断创造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有通天神器的木鼓及木鼓舞、佤族姑娘的甩发舞、传统古歌、传统技艺佤族织锦、佤族木雕、佤族稀饭、佤族水酒;拉祜族三跺脚舞、傣族传统文身等以及丰富的民间文学、人物故事。正如时常被人们传唱的英雄人物江三木洛,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了纪念江三木洛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江三木洛精神,佤族人民把他作为“秤”来歌颂,认为是公平、公正、正义的象征,是平等、和谐的象征,这一切形成了如今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盟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和佤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着地域文化的禀赋和特色,体现着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西盟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西盟人的精神血脉绵绵不绝,并与先进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当代,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西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西盟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的视野,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瑰宝,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真正保护和管理好,开发和利用好,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努力打造佤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县。

llFwck6iuoiujRU8hpDjEXE6pnRSrZx5did5Sn3rbHF29+JkgwDHjcz9wmfg6z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