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花灯舞台美术

一、花灯的道具切末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的布景和道具称作“切末”,这是古代戏班行话。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切末包括烛台、灯笼、扇子、手绢、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交通用具包括轿子、车旗、马鞭等,武器包括刀、枪、棍、棒、剑、斧等,还有渲染气氛用的布帐、鸾仪器仗、桌围椅披等。切末在演出中的作用非常大,演员形象刻画和身份显示靠它,道具可对剧情时间、地点和气氛给予渲染与暗示。戏剧中的切末是与表演共生共存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花灯团场表演中,有大中型专用道具,如龙、狮、蚌、旱船、毛驴。花灯中的歌舞小戏道具就很简单,最常用的道具是扇子。扇子也被称为万能道具,与手帕配合,又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草帽、老汉的拐杖,绸带、花鼓、花棍、金钱棍、霸王鞭等也是花灯戏剧中常用的道具。灯彩也是花灯歌舞、场面装饰中重要的道具。灯彩是元宵节的主要内容,在社火中逐渐与其他道具合为一体,具装饰照明功能。船灯也是极富艺术性的道具,其篾扎纸裱彩绘,形似轿身,演员坐于其中,以舞步表演在船中行动。药膏伞是从传说中的万民伞演变而来的,不仅是至高无上的象征,还是招财进宝的吉祥物,预示着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一年好运。龙须草帽是农家遮风挡雨的寻常物,花灯里男角常用草帽作为头部的装饰。纸马(或毛驴)是用篾扎成再裱糊的彩画,利用这一道具可为人物表演增添气氛,充分展示花灯的乡土特色。板凳龙指用生活用具中的板凳作为龙,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二、花灯的服饰扮相

戏剧中人物的化妆、穿戴、造型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一般形象,故称为扮相。在古代戏剧中,扮者,装扮也;相者,容貌也。

民国以前,花灯的阵地在农村,其服饰扮相长期以来以一种稳定的艺术形态维持着传统样式。民国以后,新灯的崛起使得花灯的阵地发生分化,一部分花灯唱起了新戏,其服饰扮相借鉴了滇剧等剧种的元素,有些行当和角色在原来的花灯剧目里根本没有,革新后新产生的扮相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借鉴了大剧种的元素,形成城镇舞台(茶园)革新阵营。经过多年的实践,花灯逐步摸索出与自身特色相符合的舞台表演风格,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专业团体相继成立,从传统剧目中改编了大批剧目,给花灯舞台美术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在创新的同时,艺术家们把花灯人物扮相服饰最本质的元素保留下来。在服饰中,明快鲜艳的色彩成为歌舞小戏中旦角的主色调,服装材质轻盈柔软,头部也有了更华丽的装饰,一些古戏的扮相更趋向于向大剧种学习。花灯歌舞的扮相显示出花灯的特点,在华丽中不失乡土本色。

花灯使用极少量的面具,一类是马天君、赵天君、应天君、王灵官等“神”的面具,另一类是猴、牛等动物面具。花灯很少画脸谱,仅少数角色用脸谱。脸谱主要用红、白、黑三色,有的也用蓝色、金色。脸谱图案是神像图案和古典戏曲图案的简化。花灯角色的装扮一般比农民日常装扮夸张,为便于歌舞表演,都是采用短装并稍加装饰。

人物扮相中比较特殊的是彝族花灯。近年来,花灯以演出现代剧目为主,舞台上的道具和扮相已与传统花灯大不相同。然而,春节农村广场闹花灯中,传统舞美样式仍可一见,但因其特色不浓,除灯彩外,已很难保存。 DQnbojYRhiw6Tsy4axDSaVak6RDD+ZWIVxkuOkopBnFWSoK85k6EoeAw0NcNoS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