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十字军:一部争夺圣地的战争史诗
作者:【英国】丹·琼斯
译者:谭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01
ISBN:9787520195959
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丹·琼斯(Dan Jones)
历史学家、广播节目主持人和获奖记者,著有《圣殿骑士团》《血夏》《金雀花王朝》《空王冠》等。他撰写并主持Channel 5/Netflix播出的系列节目《英国城堡的秘密》。
谭 琦
哈尔滨理工大学语言文学类硕士,专职翻译,译有《诅咒之塔》《拜占庭的失落之城》《大围攻:马耳他1565》。
Crusaders:An Epic History of the Wars for the Holy Lands
by Dan Jones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22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十字军的世界
一幅典型的13世纪世界地图,将耶路撒冷标示为世界中心。作为传道、殉道和复活之地,没有任何地方比耶路撒冷更能影响中世纪基督徒的想象力。将耶路撒冷从穆斯林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终极目标。
阿莱克修斯·科穆宁
在图中,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科穆宁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和儿子约翰一起。阿莱克修斯寻求西方援助以对抗突厥敌人的决定是引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因素之一。没有出现在这幅家庭肖像画中的人物是阿莱克修斯的聪慧女儿——安娜·科穆宁娜,《阿莱克修斯传》的作者。
教皇乌尔班二世
和基督之敌作战就有可能实现宗教救赎——乌尔班二世将这种观点与当时的重大政治考量结合在一起,于1095年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乌尔班曾是克吕尼修道院的修士,图中是他于十字军巡回布道中在克吕尼修道院的祭坛做祈祷。
隐士彼得
这位富有魅力的布道者是十字军的第一批领导人之一。他的追随者先是在莱茵河地区,后是在拜占庭帝国境内闹得鸡犬不宁。根据安娜·科穆宁娜的记载,君士坦丁堡的居民给他起了一个可鄙的绰号——“布谷鸟彼得”。
十字军的大屠杀
十字军好战的意识形态给欧洲的犹太人带来了深重灾难。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包括沃尔姆斯和美因茨在内的城市都发生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令人震惊的大屠杀还发生在约一个世纪后的英格兰,当时正在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做准备。
多里莱乌姆之战
尽管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部队吃尽了苦头,由西方王公率领的主力军还是赢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这些胜绩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097年7月1日发生在小亚细亚的多里莱乌姆之战,十字军在此战中击溃了基利杰一世·阿尔斯兰的军队。
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一直是耶路撒冷的重要地标。自4世纪以来,这座教堂就存在于此城,其地域覆盖了基督被钉死的髑髅地和他从中复活的空墓。在圣墓教堂中礼拜是无数中世纪朝圣者的终极目标。
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联合王国国王阿方索六世
十字军运动从未局限于地中海东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统治者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争雄为基督教的这种忏悔性战争提供了另外一个舞台。以“勇者”著称的阿方索六世是后来被称为收复失地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之一。
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
西西里王国第一位加冕国王(这是他在巴勒莫一幅镶嵌画中的人物形象),在他统治的领土上,阿拉伯、希腊和拉丁基督教的文化影响融为一体。一位穆斯林编年史家(可疑地)认定罗杰的父亲为第一个提议向耶路撒冷发起十字军东征的人。
安茹的富尔克与梅利桑德成婚
在鲍德温二世去世后,耶路撒冷王国从西欧寻来安茹伯爵富尔克继承王位。中世纪后期的一幅插图中再现了他与鲍德温的女儿梅利桑德的婚礼。这段婚姻起初龃龉不断,因为梅利桑德拒绝被她的丈夫排挤出政治舞台。
骑士堡
由医院骑士团在的黎波里伯国建造的骑士堡拱卫着叙利亚城市霍姆斯通往十字军国家的必经之路,其厚重的城墙和宏伟的规模使其成为十字军防御体系中难以撼动的一环。这座城堡可以容纳数千兵员。骑士堡于1271年被马穆鲁克攻占。
努尔丁的讲经坛
这座用于宗教仪式的讲经坛,或称敏拜尔,是努尔丁下令在阿勒颇打造的,后来又被萨拉丁置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努尔丁讲经坛是中世纪伊斯兰艺术的杰作,上面刻有阿拉伯书法和复杂的几何图案。原讲经坛在20世纪60年代遭人纵火焚毁,不过后来又被重建。
阿基坦的埃莉诺
这张合成图表现了(左)阿基坦的埃莉诺于1137年嫁给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和(右)路易在十年后离开法兰西投身十字军运动的情景。埃莉诺与她的丈夫一道经陆路前往东方,经历了艰难险阻。这段旅途最后以丑闻和军事失败告终。他们的婚姻在回国后不久就被教廷宣告无效。
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
塞维利亚的黄金塔始建于13世纪20年代,当时这座城市由穆瓦希德王朝统治。这是一座铁索塔,使塞维利亚的总督可以阻断通过瓜达尔基维尔河进入城市的通道。塔楼的上部建筑元素是塞维利亚于收复失地运动晚期落入基督徒之手后被添加的。
真十字架
这个装饰华丽的圣髑盒里据说存放着真十字架的一块碎片,基督即死于真十字架上。十字军时代有许多类似的十字架圣物,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保存在圣墓教堂里的真十字架,后来在哈丁战役中被萨拉丁夺走,永远消失了。
萨拉丁
在如流星般璀璨的人生中,萨拉丁从相对默默无闻的地位崛起,成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苏丹。他热衷于圣战事业,在1187年取得了对圣地十字军的最大胜利,他在哈丁战役中歼灭了一支法兰克军队,使耶路撒冷重归穆斯林统治。
狮心王理查
作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最杰出的领袖之一,嗜战的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于1191年抵达十字军王国,并使萨拉丁在之前取得的许多成果化为乌有。他从未夺回耶路撒冷,但仍在十字军历史和传说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阿卡围攻战
在耶路撒冷陷落后,阿卡成为十字军王国的都城。这幅图描绘了十字军在1189~1191年将其从萨拉丁手中解放的围攻战:部署在城墙外的攻城机器是一架配重式投石机或巨型弩炮,能够远距离投掷巨石和其他投射物。
赫尔曼·冯·萨尔察
与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比肩的条顿骑士团是一个重要的军事修会,由乐于为十字军事业殉道的宗教武士组成。这幅图中的人物是赫尔曼·冯·萨尔察,他是条顿骑士团最成功的领袖之一:在政治上精明无比,同时又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外交家,与数位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英诺森三世
在英诺森三世作为教皇秉政的年代里,十字军的矛头指向罗马教会所认定的敌人,无论这些敌人身在何处。法兰西境内的异端分子、波罗的海的异教徒和拜占庭帝国境内的希腊基督徒均成为打击目标。在对十字军运动的塑造上,英诺森三世比乌尔班二世以来的任何一位教皇都做得更多。
攻陷君士坦丁堡
1204年,威尼斯和法兰西十字军纵火焚烧并洗劫了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这一悲惨结局令教皇尴尬不已,对圣地的十字军事业也毫无帮助。拜占庭帝国自此再未恢复元气。
恩里科·丹多洛
这位威尼斯总督在成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时双目已盲,约90岁。他被葬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威尼斯海权
威尼斯在十字军时代崛起为西方世界的强权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威尼斯城造船厂所建造的桨帆船。以风帆和船桨为动力,这些桨帆船可以在地中海上运输货物、钱币和军队。
达米埃塔
马修·帕里斯的编年史中的这幅细节图表现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骑士们在达米埃塔的战斗。帕里斯通过十字军显贵向英格兰王室定期发送的最新信息来了解尼罗河三角洲的事件。
腓特烈·霍亨施陶芬和卡米勒
由于腓特烈对阿拉伯文化和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趣,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埃及的苏丹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关系。他们通过谈判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使耶路撒冷在1229~1244年重新回到基督徒手中。
路易九世
这位被教会封为圣徒的法兰西国王是一位热情的十字军战士,即使他败多胜少。1249年,他在尼罗河上游的十字军东征作战以灾难告终,他本人于撤退过程中被俘,后被赎回。1270年,他在自己发动的第二场十字军东征中死于北非。路易九世曾试图与蒙古人结盟来对抗马穆鲁克,但这一努力也无果而终。
蒙古人
13世纪中期,蒙古人从东方杀来,这对十字军世界来说不啻晴天霹雳。西方世界动员了数支十字军,试图阻止蒙古人深入东欧;但蒙古人也被当作圣地的潜在盟友来争取。这幅图所表现的是1258年进攻巴格达的蒙古武士。
蒙古人与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是一个奴隶武士集团,在1250年崛起,控制了埃及。他们与蒙古人的对抗在1260年的阿音扎鲁特之战中达到了高潮。马穆鲁克击溃了蒙古军队,然后开始入侵并肢解十字军国家。
阿卡的城墙
这幅浪漫的画作表现了阿卡于1291年被一支马穆鲁克军队攻陷的场景。在后世看来,阿卡的陷落标志着十字军国家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统治的终结。难以为继、一败涂地的十字军在付出大量伤亡后撤离阿卡,退守到塞浦路斯岛上,沦为一个势单力薄的王国。
复兴十字军
14世纪涌现出无数计划,目的是重返圣地、光复沦亡的十字军国家。这幅由彼得罗·维斯孔特绘制的地图就是一个类似计划的附属品,这个计划出自“长者”马里诺·萨努多。
布锡考特
让二世·曼格尔,又名布锡考特,自诩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骑士,参加了条顿骑士团与异教徒作战的十字军运动,并前往耶路撒冷进行了虔诚的朝圣。在他的时代,参加十字军运动已成为贵族表现虔诚之心和骑士精神这一更广泛文化中的要素。
是时,世人心求灵魂不朽之切,不亚于追逐皮毛之急。
——不来梅的亚当
(约10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