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想要什么?毫无疑问是安全,但是和斯大林不同,美国人对为实现安全这一目标而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原因和二战给美国带来的教训有关,即美国不能再既要置身于世界之外,又要做世界的榜样。

而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人总是既置身于世界之外,又要为世界树立榜样。他们过去并不太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海洋把他们和那些可能侵犯他们的国家分割开来。就像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在1776年曾经预言的那样,美利坚能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出来,是因为由英国这样一个“岛屿永远地控制一个大陆”是一个不合乎情理的现象。 [12] 尽管英国具有海军优势,但它没有能力跨过3000英里宽的海洋,向北美派遣足够的军队,以防止美国人脱离大英帝国或阻止美国人控制北美大陆。其他欧洲国家跨洋占领美洲大陆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后来伦敦的历届内阁都和美国人持同样的看法,即西半球不应再被殖民化了。因此,美国人就幸运地置身于一种得天独厚的处境:他们一方面控制了广阔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又不用担心控制这么大的势力范围会损害其他大国的利益。

美国人在思想领域内确实寻求国际影响,毕竟他们的《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激进主张。但是,在美国人获得独立以后的140年中,他们并没有为在全世界传播他们的思想观念而做出任何努力。美国只是树立一个榜样而已,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自行决定如何仿效美国的榜样。1821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Ouincy Adams)说,美国“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祝福,但她只是她自己自由和独立的保护者和维护者”。 [13] 虽然美国人的思维是国际主义的,但他们的行为却表现出孤立主义。美国人还没有感觉到,他们要想维持自身安全,就必须向世界移植他们的价值观。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实力雄厚的国家,但它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却是非常有限的,不是野心勃勃的。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才开始改变这一行为模式。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由于担心德意志帝国可能打败英国和法国,所以告诫美国人,有必要动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来恢复欧洲的力量平衡。他是用意识形态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地缘政治目标的,他指出,必须把世界变成一个“对民主制度来说是安全的”世界。 [14] 威尔逊还建议成立国联,作为世界和平秩序的基础,就像国家——起码是开明国家——将法制强加于每个人一样,国联将法制强加于每个国家。威尔逊希望,强权政治主导世界的思想将从此消失。

但是,威尔逊提出的未来世界设想和重新恢复的力量平衡,并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没有把美国变成一个世界强国,它只是再次提醒大多数美国人,在海外过多地承担义务是危险的。威尔逊要成立一个战后集体安全组织的构想,超出了美国民众对介入国际事务的意愿。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使美国公民不觉得一战的胜利有那么辉煌,第一是他们对战时盟国的失望;第二是威尔逊在1918~1920年,为了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在西伯利亚和俄罗斯北部进行了军事干涉,那场军事干涉是不明智的和三心二意的。以下的国际现实状况也鼓励美国人转向孤立主义:《凡尔赛和约》所包含的不公正条款、全球经济衰退的出现、欧洲和东亚侵略国家的兴起,所有这一切使得美国坚信,避免干涉国际事务,对美国利多弊少。一个强国从国际事务中抽身而出,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很少发生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入主白宫以后,就一直——经常是反反复复地——试图让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这是一件很费劲的事。罗斯福曾经说:“我就像在一个黑屋子里摸索房门那样。” [15] 罗斯福一直在告诫美国人:威尔逊的主张是对的,世界上别的地方发生的事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但是即使在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以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以后,罗斯福也没怎么能说服美国人相信他的话。直至1940~1941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变,即法国的沦陷、英国之战和日本袭击珍珠港,才使美国人重新承担起在西半球以外恢复力量平衡的责任。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说:“我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这一次,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战争胜利所带来的机会。”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关注四大问题。第一,支持盟国(主要是英国、苏联和国民党中国),因为美国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必须这样做,美国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打败德国和日本。但美国支持国民党中国抗战不是很成功。第二,在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上,获得盟国合作,因为没有盟国的合作,维持战后长期和平的希望就会很渺茫。第三,战后世界格局如何确定,罗斯福希望盟国同意采取以下措施来消除最有可能引起未来战争的因素,包括:成立一个新的集体安全组织,它有力量遏制侵略发生,在必要时惩罚实施侵略的国家;恢复世界经济秩序,使这个秩序具有防止新的全球衰退的功能。最后,这些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能够被美国民众接受,罗斯福不愿重犯威尔逊的错误,即指引美国向她的人民还不愿意去的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应再回到孤立主义。美国不愿意看到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像一战后的世界局势那样,苏联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最后,说一句英国的战后目标。在丘吉尔眼里,英国的战后目标很简单,就是不惜代价,生存第一,这可能意味着将英美同盟的领导权拱手交给华盛顿,可能意味着削弱英帝国的力量,还可能意味着和苏联合作。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刚发生时,当时年轻气盛的丘吉尔还曾经希望予以剿灭。 [17] 英国人将试图影响美国人的决策,他们很想发挥像当年希腊人辅导后起之秀罗马人那样的作用,但无论如何,他们要避免和美国人发生冲突。斯大林希望英国是独立自主的,能够和美国对抗甚至和美国兵戎相见,但是对于那些实际决定英国战时和战后大战略的领导人来说,斯大林的希望显得很奇怪。 CqW3VVDtOiTclSfEIspllxklwmEtc7xW4JtkpGPdknpuihA44ttA+AppokqMGN2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