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斯大林想要什么?从他的角度开始讨论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在上面提到的三位战后领导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有时间和权力来考虑并决定其政策轻重缓急的人。二战结束时,作为苏联统治者的斯大林已经有65岁,可谓身心疲惫,孤独相伴,周围都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人。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牢牢控制着苏联,而且控制程度让人胆寒。一位美国外交官后来回忆说,斯大林的八字胡、失去白色的牙齿、麻子脸和混浊的眼睛,“使他看上去像一只苍老的、由于厮杀而遍体鳞伤的老虎……一个不知底细的访客绝不可能想到,在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平凡外表后面,深藏着计谋、野心、嫉妒、冷酷、狡猾,充满权力欲望和报复心理”。 [4] 通过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大清洗,斯大林早已将他的对手全部消灭。他的下属们都知道,皱一下眉毛或动一下手指,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虽然斯大林身材非常矮小,只有五英尺四英寸,但这个大腹便便的小老头却是一个掌控着一个巨大国家的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斯大林的目标包括:个人的安危、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全和他信奉的意识形态的权威。他要保证下列情况不会发生:国内出现危及其个人统治的挑战;国外出现对其国家的威胁。尽管保护世界其他地区的共产党的利益也很重要,但是,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从来没有超过他对苏联国家利益的关注。斯大林的身上既有自恋心态,又有对世界的极度不信任和恐惧,还有对绝对权力的追求。 [5] 在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有很多人非常惧怕他,也有很多人崇拜他。

斯大林认为,哪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最大,哪个国家就最有资格在战后提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按照这个逻辑,苏联在战后应该获得很多东西。 [6] 这些东西包括:收回在二战中被德国夺走的领土;获得1939年8月他和希特勒签订的那个投机却短视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划给苏联的土地,即芬兰的一部分、波兰的一部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以及全部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那些紧挨着苏联已经大大扩张了边界的国家也应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从伊朗和土耳其得到领土让步,包括对土耳其海峡的控制和在地中海的军事基地;最后,用军事占领、财产没收、战争赔偿和思想改造的方法,来惩罚已经被打败并受到战争创伤的德国。

但是,斯大林也遇到一个令他十分头痛的难题,即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巨大损失使苏联有借口索取巨大的战后补偿,但战时的巨大损失又使苏联失去单方面获得战后补偿的能力和力量,苏联在谋取战后补偿时,不得不依赖它的战时美英盟友所提供的和平环境、经济援助和外交支持。所以,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不得不继续寻求和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就像二战时,美国和英国依靠斯大林打败希特勒一样,斯大林要想以可以承受的代价达到他的战后目标,就不得不依靠与英美的合作。正因如此,他既不想打热战,也不想搞冷战。 [7] 但是,他有没有足够的本事来避免一场热战或冷战的发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斯大林对他的战时盟友和他们的战后意图的了解,是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从华盛顿和伦敦的角度准确评估美英政策的基础上。在对美英政策的判断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了斯大林,因为他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从列宁开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一个最重要观点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能长期合作,因为他们将对利润的追求置于政治之上,这种出于本能的贪婪迟早会占上风,而无产阶级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对手自相残杀。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曾说:“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派所结成的同盟将赢得战争胜利,是因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派要阻止希特勒统治一切。而在将来,我们也将反对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派。” [8]

关于资本主义内部出现危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它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机会。经济大萧条使那些还没有垮台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自救而疲于奔命,无暇合作,无暇共同挽救世界经济或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结果,纳粹德国就崛起了。斯大林相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危机必然再度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将需要苏联的帮助,而不是苏联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确信美国将借给苏联几十亿美元,作为苏联战后重建之用,因为美国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在那场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将无法为他们的产品找到市场。 [9]

斯大林还对英美矛盾坚信不疑。尽管他过去总是低估英国的弱点和缺陷,他现在认为,作为美国之外的另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的英国,迟早会与它的盟友美国为了经济争夺而翻脸。直到1952年,斯大林还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仍然存在”。 [10] 因此,从斯大林的角度看问题,长远的历史力量的作用将补偿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带来的巨大灾难;斯大林不需要同美英直接对抗来实现他的目标,他只需要等待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自己先吵作一团,只需要等待愤怒的欧洲人自己去抛弃资本主义,选择共产主义。

因此,斯大林的战后目标不是在欧洲恢复权力均衡,而是像希特勒当年曾经试图做的那样,完全控制欧洲大陆。1947年,斯大林做了如下一番带有渴望的但又很能说明自己意图的表述:“如果丘吉尔把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线的行动推迟一年的话,红军就会开进法国……我们曾考虑是否进军巴黎。” [11] 但是,和希特勒不同的是,斯大林并没有一个实现目标的时间表。他当时欢迎英美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尽管英美的行动阻止了苏联红军进军西欧,但打败德国是当时斯大林的首要任务。斯大林也不排除用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因为,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他指望美国会和他合作。罗斯福不是曾经说过美国不会在欧洲寻求建立势力范围吗?因此,斯大林对于未来世界格局是有一个宏大设想的,就是用和平手段实现对欧洲的控制;他坚信,这一结局也是历史注定的。但是,斯大林的宏大设想中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他没有考虑战后美国目标的变化。 jQZTg+0Dq/1vLHFzdnA2IhmJar2aXlyF1uWQ6cVPxANjE3tkqL2NMAsdiO7wU1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