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放歌长白山》:体味一种久违了的审美快感

若问朝鲜族的“扇子舞”看了多少遍了?恐怕是数也数不清了。然而看过无数次的朝鲜族“扇子舞”,却从来没觉得腻过。那由扇子引发出的带有很强气息作用的肢体动作和由扇子组成的各种精美图案和花样,让人对朝鲜族的这个舞蹈可谓是情有独钟,竟到了怎么也欣赏不够的地步,真真叫做是欲罢不能!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吉林省选送的大型中国朝鲜族原创歌舞《放歌长白山》,开场的舞蹈就是由编排和演绎均属上乘的“扇子舞”承担的。那似云霓如波浪的各种图案造型,那收放自如、于呼吸间拿捏有度的典雅动态,再配合上大写意的灯光和舞美,把“扇子舞”舞得让人心驰神往,也为这台歌舞晚会从一开始便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观众的喝彩声随着晚会的推进,可谓是此起彼伏。如此受观众的青睐,说明这台由延边歌舞团奉献出的歌舞晚会,的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延边歌舞团是个很有渊源的艺术团体,在其六十六年的成长史上,该团是屡创佳绩,成就非凡,一直是新中国艺坛中一支非常有特点的演艺队伍。该团的主要风格,自然是主打朝鲜族方向的,这让它成为一支国内唯一的专门钻研朝鲜族艺术的专业团体。该团坐落于延边,这当然是它发展朝鲜族艺术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是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建设重任。在本次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延边歌舞团上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用朝鲜族艺术家们所擅长的歌舞形式创作出了这台歌舞并重的《放歌长白山》,这同时也可以看做是该团始终坚守民族艺术创作而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做得的确有水准。它秉承了朝鲜族艺术所特有的细腻和精致,用构思和编排得非常精良的歌舞节目,向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献上厚礼。

《放歌长白山》共分五部分,分别是:序——古老的民谣,第一章——魅力的传说,第二章——丰饶的家乡,第三章——幸福的民族,尾声——美好的未来,五部分中共安排了十三个歌舞节目,有声乐、器乐,更有美不胜收的多个舞蹈节目。

朝鲜族的歌舞艺术源远流长,而且风格鲜明,无论是歌唱还是舞蹈,都给人以厚重文化积淀的感觉。欣赏朝鲜族歌舞,从来都是伴着从容与沉着,即使是一场欢乐的情绪和场面,也都是处在很有条理的秩序之中。歌如其人、舞如其人,从朝鲜族的歌舞文化中,不难看到这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听朝鲜族的歌曲和器乐演奏,是一种享受。那些富有艺术气质的乐音,充满了令人陶醉其中的元素,常常会让人忘情地投入其中。在《放歌长白山》中,声乐和伽倻琴弹唱等节目给人留下难忘印象。歌唱家们的功底扎实,表演讲究,为晚会添彩不少。

看朝鲜族的舞蹈表演,更是一种享受。那精心构思和策划的群舞画面,那动静之中显示出独特意蕴的肢体动态,那在整体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富有审美意象的舞台调度和画面,都让人对朝鲜族舞蹈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期望值:朝鲜族舞蹈总是在找寻着与观赏视觉最能对上位的最佳呈现方式。也正是循着这样一个思路,一位又一位富有才华的朝鲜族舞蹈编导,为我们的视觉提供了连绵的丰美意象。在《放歌长白山》的十三个节目中,舞蹈节目占了九个:一个独舞、一个双人舞,其余的都是群舞形式。朝鲜族的女子群舞,一直都是一个很有看头的焦点,在这台晚会中,女子群舞《桔梗谣》《泉》《乡情》《福音》等,都非常有看头。最养眼的首先是整齐划一的集体动作,看得出来这支队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团体,她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她们的集体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她们用集体的劳动创造出美、奉献出美,那种和谐与包容的美感,令人感动。

《泉》是一群朝鲜族姑娘顶着水罐的舞蹈,编导聪明地将真水注入到其中一支罐子里,这让现场的观众获得了一个很真实的感受,从而对舞蹈的欣赏更加充满了情感色彩。特别是当一队演员顶着水罐做出连续跪转的技艺时,观众的掌声自然是由衷而发自肺腑的。而《乡情》的美则体现在劳动上,编导从朝鲜族妇女“打糕”这个日常行为中找到了艺术的机缘,通过双手击打的动作,表现了这个劳动场景。舞蹈编排得很有意思,特别是发挥了击打的声响效果,为舞蹈带来了很独特的表现角度,融认识性与审美性于一体。而华丽又雍容的《福音》则展示了一种古典之美,牙拍的运用让这种美获得了画龙点睛的味道。男子舞蹈方面,有长鼓舞和象帽舞,那热烈而刚劲的情绪,又传达出朝鲜族舞蹈文化的另一个方面。在尾声的部分中,各种鼓相映生辉,显示出一种威武而不屈的气势,让人看到了朝鲜族人民多个不同的精神剖面。

这台晚会最有意思的是那种让我们在观看之余所体味到的“久违了”的观赏快感。为什么说是“久违了”,又为什么说“快感”呢?晚会中使用的许多元素,在以前都曾被做到过极致。在当下舞台呈现多元化态势的今天,特别是在各种“先进的”、外来的舞美手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放歌长白山》中的许多舞台元素,让我们恍然回到昨天,一种颇让人在内心产生会意一乐的怀旧情感油然而生。按说,这种“旧”的形式早就不被今天的舞台使用了,而《放歌长白山》敢于如此鲜明地坚持着,并做得如此之好,让人再次确认,任何形式的使用无所谓新旧,只在于优劣。我们感动于坚守艺术的纯粹,更感动于做就做到极致的艺术追求。 nSce+L1aznPRuA8B4jsrSeNgYbVcKjA9Vj+YrNE9TQmRmWuU7uQAvcaoSDYg4/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