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摆脱“理所当然的现实”

坦率地讲,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迷雾之中。当然,真我也会偶露峥嵘,但大部分时间都蛰伏在水底,一藏就是几十年。回首过去,我不禁有些好奇,当我无法获得情感上的认同,感到被压抑时,我是如何保持沉默的?作为女性,如今的我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然而,同样作为女性,过去的我不仅任由这种事发生,而且一度把它合理化成唯一的选择。

这就是我说的“雾里看花”。所谓雾,是我们身边的一种氛围,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如此。这团雾气导致人们视而不见,否定现实。我们会看不到事物本来的面目。这种氛围正是由所谓“父权”造成的。伴随这种父权制度的,是对女性和儿童的压制和诋毁。男性习惯于处于社会的顶层,运用权力,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如果不加以控制,这样的等级制度会变得有毒。这种有毒的男子气概会变成一种文化基调,给女性和男性都留下情感上的伤疤。坦率地讲,我们的意识被这团迷雾模糊了,在生活中引发了各种严重的功能失调。

正因为如此,女性和儿童在面对男性时,潜意识里就会保持警惕。我们从小就知道男人说了算。与此同时,我们在潜意识里也知道,只要附近有男性,就是潜在的威胁。每个女性都本能地知道,要避开巷子里成群结队的男人。这种本能并不仅仅是妄想症,而是一种内在的谨慎,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是被无数女性遭到侵犯验证的结果。这种谨慎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你能想象得出,这种可能受威胁的潜意识会如何塑造我们的心灵吗?无论是偶尔提高嗓门说话还是动辄狂怒暴虐的父亲,他们都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男性时本能地保护自己。这对我们造成了伤害,并且从根本上塑造了我们的成长方式。

父权社会把女孩子训练成了跟随牧人的绵羊。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迷路的绵羊,在寻找牧羊人;接着人们告诉我们,我们的牧羊人要么是上帝,要么是父亲,要么是我们未来的丈夫。我们都老老实实地跟着牧羊人。我们深知,做一只好绵羊的要诀就是丢掉自身有别于他人的真我,融入群体,奴颜婢膝,逆来顺受。光芒四射?这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也违反了羊群的规则。一定要谦虚、低调,这样才能适应环境,这非常重要。我们很早就学会了消失,学会了隐形,甚至能和周围的迷雾融为一体。

我看到很多女性虽然受到现代父权社会的虐待,却不断为这种不幸找借口。我们的习惯,我们的默认选项,就是认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这就好像孩子被父母忽视或虐待时,总认为是自己的错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当中很多人不会站出来控诉这种有毒的待遇。我们甚至不相信这是一种可以改变的选项。遭受恶劣对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天天目睹自己的母亲和姐妹这样忍受周遭的一切,我们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坚信事情本该如此。

这本书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推倒现状,鼓励我们摆脱“理所当然的现实”,打开全新的视野,认识真我。它首先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现实——生理构造如何塑造我们,心理状态如何束缚我们,文化环境如何威吓我们,让我们迷失真我。通过理解和接纳这三个层面的事实,我们最终会挣脱束缚。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周围的环境称作“迷雾”;因为是迷雾,所以要把它与现实区分开来。对我而言,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给我周围的环境起了这个名字。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生怕别人觉得我特立独行;为了保持和谐美满,我总是逆来顺受——如果有人表现不好,一定是因为我做得不好。我以为我就应该承担责任。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其实是把本该别人承担的责任转嫁到了自己身上。我觉得只要我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对方就会感到舒适,就愿意和我在一起。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逆来顺受和承担责任的区别。逆来顺受会让我陷入恐惧,随之而来的是缄默和妥协;而承担责任会让我看到自己承受的伤害,并勇敢地站出来。

当我们处于这团迷雾之中时,恐惧是起主导作用的情绪。因为我们生活在恐惧中,所以我们不会主动说出这团迷雾的毒副作用。随着恐惧而来的是自责,而最糟糕的则是感到恐惧却不采取行动的羞耻。我就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了这种恐惧—自责—羞耻的恶性循环。每当我因为恐惧而没有站出来为自己辩护时,我的内心会一连几天饱受折磨。只有当我敢于承认自己的恐惧时,我才开始觉醒。

看到了吗?这里有两支利箭。一支是我们女性实际上承受的诋毁和沉默;而另一支则是我们在默默忍受时的那种自责和羞愧。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应该勇敢地说出来。我们的恐惧总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别人会怎么说呢?

要是没有外界的认可,那我究竟是谁呢?

要是说出来,会影响我的生计吗?

我的孩子会受影响吗?

我会不会面临情感或身体上的伤害呢?

我们不仅总是恐惧,还因为缺乏勇气而厌恶自己。在恐惧—自责—羞耻中不断循环,让我们总处在压抑之中,内心一刻也不得安宁。最终,我们发现,必须给它起个名字才能驯服它。我们要行动起来,站在屋顶上呐喊:“我也一样(Me Too)!”我们不再任由自己淹没在受害者的汪洋大海中,我们要站起来,结束这种甘愿屈服的状态。

我特别理解女性气急败坏、义愤填膺或者心灰意冷时的感受。她们的感情压抑得太久,一旦爆发,就恨不得高声尖叫:“我受够了!”这样的女性常常被贴上“不理性”、“情绪化”和“疯疯癫癫”的标签。她们很可能受到社会的排斥。因为害怕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总是避免冒失。但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做个冒失的女性,其实是一条通向自我救赎的道路。

如果我们灵魂的声音总被恐惧掩盖,我们就会一直充当外界力量的傀儡。在恐惧的操纵下,“自我”就像一台机器,我们所有的反应都像机器人。我们变成了恐惧的奴隶,具体的表现各种各样:

害怕遭到拒绝;

害怕失败;

害怕受到排斥;

害怕孤独;

害怕一无是处;

害怕遭受精神或身体上的虐待……

我们是那么习惯恐惧,干脆把恐惧当作自己的第二层皮肤。恐惧在我们的人生中无处不在,我们甚至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它控制的。由于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不高,在生活中,男性总是更强大,我们因为害怕遭到男性的惩罚而任由自己受了欺负还保持沉默。日积月累,这种低眉顺眼的沉默就变成了我们默认的常态。这种状态十分微妙,我们自己常常察觉不到。

无论我们是否置身于一段有害的情感关系中,是否遭受过身体上的虐待,事实就是,我们离这种可能性往往只有咫尺之遥。不要因为没有直接沦为父权社会的某种牺牲品,就自以为更睿智。实际上,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世界,只要你是一名女性,你就会以某种方式感受到它。你也许没有认识到这些经历到底是什么,但它们的确发生过,而且相信我,它们也的确产生了影响。在我认识的女性中,没有一个人完全躲过父权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历经多年,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声音是如何被身边的人碾压的。我几乎羞于承认自己竟然那么盲目、那么心安理得地任由自己保持沉默——我这辈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如此。我甚至不想告诉你们我的这一面,真希望你们看到我时,我的身上永远闪动着完美、睿智和力量的光环。然而我深知,只有我亲口坦承自己觉醒过程的真相,你们才可能开始自己的觉醒之路。

我们总是很容易隐藏自己脆弱的一面,隐藏自己不那么明智、不那么勇敢,或者不那么沉着冷静的一面。但女性只有在其他女性分享自己真正的心路历程,分享自己最详尽、最基本的历程时,才会放下顾虑,勇敢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只有在这样的分享中,我们才能共同成长。

去直面那些我们不愿承认,当然也不想让别人看到的部分,克服这种不适,是我们治愈之旅的关键。除非我们能做到直面自己,承认和接纳自己所有内在的部分,否则我们永远无法让自己变得完整。让自己变得完整,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一切——做到的和没有做到的,友善的和不友善的,坚强的和不坚强的。完整并不意味着完美。完整意味着接纳——在任何时刻,都会原原本本、毫不掩饰地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书中逐字逐句地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常常令我感到不适。有时候,我会因为害怕得不到你们的认同而心存抗拒;但我知道,我必须克服这些恐惧。如果不克服,我就不会分享。如果不分享,我就不会成长。如果我不会成长,那你们也不会。

这种不适不仅是必然的经历,也是我们摆脱熟悉的环境、迈入新环境的唯一方式。我们已经习惯于逃避不适。但我希望这些文字能告诉你,我们只有朝内心的阴暗深处奋勇奔去,才能获得救赎、真理和自由。 9wfhTNR8BsTu7M82oUNHb+Mio7SmVvXtYEXpTSEGNLlLW8WHms7rDWhzLpy4Hb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