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是做真实的自己还是做个标准的好人?

当我们注意到自己沉溺于从外部寻找爱时,也许会扪心自问,获得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重视自己的看法,不顾及他人的意见,这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尊重自己、认可自己吗?当我们开始认真地一探究竟时,可能会震惊地发现,我们竟把自己看得那么轻。我们可能会说:

不,我无法自己爱自己,无法认可自己的价值。

不,我不相信自己的意见,不相信自己的观点。

不,我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不配发号施令。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竟然那么不重视自己,那么不愿遵从内心的声音。我们宁愿从别人那里讨教看法,也不愿在自己身上寻找意义。如果你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就会认识到,我们对自己是多么冷酷无情,多么不屑一顾。我们究竟是怎么学会这种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的?

只要意识到内心的这种脱节如何使我们长期软弱被动,就有可能动摇我们的核心模式。这种认知能够使我们摆脱甘为受害者、事事怨天尤人的状态。我们终会发现,自己可以成为人生舞台上的主宰者,做自己坚实的后盾。他人无论多么重要,也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我们体内的力量并不源自他们,而是源自我们自己。

为了实现这种改变,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时时刻刻审视自己,并询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我这么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还是出于认同和真诚?

我这么做是因为害怕失去对方的爱,还是因为爱自己?

我这么做是因为不想出现“如果……会怎样”,还是认定“该怎样就怎样”?

我这么做是因为无法把握未来,还是因为只想把握当下?

我这么做是为了取悦他人,还是为了取悦自己?

我这么做是因为过去的惯有模式,还是在诚实地回应当前的心声?

我们这些行为是受本真和独立自我驱使的吗?还是说,大多数行为是受到内心对外部的渴望驱使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很可能所有这些动机都是出于责任、基于恐惧、源自匮乏。当我们发现这些与真实内心脱节的现象时,立刻就会意识到,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让真实的内心扎根的地方。可是,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培养出联结真实内心的状态呢?

答案永远都是:平心静气,自我反思。我们越是能掌握静坐自省的方法,就越能感受到真实的内心。渐渐地,我们会依靠自己的陪伴,享受自己提供的友谊。我们与真实的内心建立友谊,并学会重视它的观点、欲望和想法。本质上讲,这么做就是在追求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审视内心时,会发现自己常常出现背叛真实自我的行为。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刻做出调整和改变。这样做会逐渐改善自我克制的惯有模式;当我们压抑内心的声音时,会立刻留意到,继而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们甚至难以将自己的声音从众人的喧嚣中分离出来,但慢慢地,我们会不断进步,做得越来越好。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最终会达到新的境界,会从关注外部转而关注内在,从逼着自己扛起责任转向率性而为,从内心空虚到内心丰富,从畏首畏尾到自强自立。这些转变会自然萌芽,萌发出内在的爱与价值。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像以往尊敬他人那样尊敬自己了。

当我们完成了这种从厌恶自己到热爱自己的巨大转变时,就会对自己真正的力量和目标产生全新的理解。终于,在和真我重新连接后,我们会感到自己与周遭的一切生灵紧密相连。这就是自爱和自尊的力量。 2wDlJoVqbT+P8G80Oo1Q1CvC28szRLOOYmBbEytCMCmRz0bQdgTXUsDEo9oAL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