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压抑本性的教导

如果剖析女性的大脑,检查大脑中根深蒂固的信息,我们不仅会因为彼此信仰的高度相似而大感震惊,还会因为在如何做个好女人这个问题上的细微差别如此之多而意外。

我们吞下的这颗女性身份药丸的主要成分就是“无足轻重的感觉”。这颗药丸会缓慢而笃定地掏空我们的自我意识。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人们把这种无足轻重的感觉做了层层的伪装,以致我们经常把它误认为成熟的心态。精明的文化往往如此。它会把无足轻重的感觉伪装成美德。对女性而言,这种文化总是把她们的美德和自我奉献以及让他人幸福的能力联系起来。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人快乐,那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毫无用处。

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作为女性,社会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我在五岁的时候就知道了,社会对我的期望是做个好厨娘,保持房屋整洁,尽全力抚养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我的期望也不断增加。要苗条,要美丽,要时尚,要富有同情心,要慷慨大方。皮肤要好,身材要俏,头发要又长又美又有光泽。这些要求更多的是源于西方的、工业化的文化,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女性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教导。

这种压抑本性的教导自出生时就开始了。母亲会把这些文化指令传达给年幼的孩子。孩子是那么天真无邪,盲目地相信长辈。孩子长大后会完全遵守社会对人的要求,任何偏离都会让他们心烦意乱。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的眼神是骄傲还是厌恶,我们立刻就能领会,凭借直觉接受他们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暗示。阅读这些暗示就像在沙漠中阅读地图。这就是孩子的生存指南。孩子越是敏感,得到的暗示就越多,就越会扭曲自己,让自己成为父母期望的模范儿童。当孩子获得了父母的认可和喜爱时,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暗示,去做更多取悦他们的事。

当父母以这种方式进行管教时,孩子受压抑的感觉暂时被掩盖了,但这些感觉并没有消失。这些感觉会在看到自己的外表、形象、成绩、用餐举止或其他需要关注的方面时不期而然地冒出来。

在我成长的文化中,女孩子们常常被这些信息困扰;因此,我发誓绝不能让我的女儿再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我有意识地不让她对这些事情做出机械性的反应,尽我所能不让她受到这种文化灌输的影响。

每个女性的基本处事原则中都有数不尽的家庭和文化留下来的印迹。只有把真实的我们和他人期望的我们彻底区分开,才能过上诚实、勇敢和真实的生活。 q7Yg6yHUVE/L4Y94oY2euh4rqTf0XGyWlCyKc6qn/RurAN3bNxQ1wdK6eiSoH/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