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在学校遭受欺凌,会有怎样的后果?

在很多孩子自伤自残、辍学甚至轻生的悲剧背后,大多有校园欺凌的影子。可惜,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校园欺凌是如何发生的,也不了解这种伤害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喜闻2021年9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欺凌”的概念,要求学校应当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并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五类欺凌行为。这五类欺凌行为和我多年来研究的内容高度吻合,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鼓励。

这一规定的公布,说明我们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越来越重视。

所以,比起另外两本书里讲的孩子防性侵、防拐骗,校园欺凌可能是家长们目前最不担心的问题。当然,我们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越来越完善,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孩子不安全问题。

如果你很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且担心你的孩子遭遇校园欺凌,那么我的这本书会给你和孩子提供系统、全面的认知,解决你的烦恼。

我在对父母们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提及校园欺凌,大多数父母脑子里的画面是这样的:一群打扮得流里流气的高中生,围着一个被欺凌的孩子,那些“坏孩子”嘴里叼着烟、手里拿着木棍,不断地威胁、殴打、辱骂被欺凌的孩子。而这个被欺凌的孩子,一看就是那种“畏畏缩缩”的样子……

然后,家长们回过头来看到上幼儿园的宝贝正在自己怀里撒娇,上小学的儿子、女儿正因为写作业和自己顶嘴、对着干,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校园欺凌离自己的孩子太远,这些事根本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事情真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校园欺凌已经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了吗?

其实,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遭受欺凌的可能。其中,高中遭受欺凌的概率大于初中,初中遭受欺凌的概率又大于小学。从1000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20%~30%的孩子遭受过校园欺凌。随着孩子进入初中、高中,这个比例还会增高,只不过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告诉家长罢了。孩子遭受的校园欺凌和孩子遭受的性侵害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同样具有很强的隐匿性,这和校园欺凌行为的复杂性有关。校园欺凌有多复杂?这些我在后面会详细讲。

也就是说,其实有很多孩子在校园中遭受了欺凌,但他们的家长却并不知情,任由这种欺凌对孩子的身体、心理甚至生命造成巨大的影响。我想,这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的。

那么,校园欺凌到底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怎样的伤害呢?

1.厌学

这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最容易产生的,也是最轻微的症状。如果是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孩子,会直接表现为不愿意去学校,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往往会隐藏不愿意去学校的情绪,但是会有更为激烈的行为反应,比如逃学、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对于高中生呢?这种厌学情绪就更不可控。孩子会找一个借口,明确地向家长表达自己不想继续上学了,或者想去学点别的。如果家长这时因不知道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而态度强硬地和孩子沟通,很容易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有的时候,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可能会在网上跟陌生人倾诉,表现出逃离家庭的倾向,万一对方有意诱骗,还可能导致孩子被性侵、拐卖。

2.抑郁

家长们要明白,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过程是长期累积的,就好像一条流淌的小溪,慢慢地对孩子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有可能是三个月,有可能是一个学期,也有可能长达数年。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欺凌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伤害,更多的伤害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层面,而这又不易被察觉,所以,孩子一旦被发现或者确诊患有抑郁症,一般都是中重度的。我们知道,成年人得抑郁症都是非常煎熬的,更何况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呢?

3.自卑、自闭

自闭往往和抑郁症并发,并且与抑郁症相比,对于孩子自闭的情况,家长可能会知道得更晚一些。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可以长年累月敏锐地关注到孩子的社交情况。如果孩子遭受欺凌,尤其是社交暴力,非常容易产生自闭。道理其实很简单:孩子有时候很容易相信其他同学对自己欺凌时说的话,或者他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欺凌,自然不会对家长讲;有的时候,孩子意识到了,也跟家长讲了,但家长却忽略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非常容易感到自卑,如果自卑的情况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演变成自闭,而一旦出现自闭症,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非常难以治愈。

4.人格分裂

这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不少孩子会因为校园欺凌产生人格分裂。对他们而言,很难明确自己遭受的就是欺凌,而有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又缺乏帮助,比如:“打你,你就打回去”“骂你,你当没听见”“不和你玩,你就找别人呗”……这样的引导并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保护,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处于一种“我被欺凌时恐惧、害怕,父母和老师告诉我反击,可是我不敢反击”的纠结情绪当中,这就是典型的人格分裂的发病诱因之一。

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人格分裂诱因是他们很难抵御的,时间一长,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5.社交恐惧

孩子遭受了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欺凌,在产生自卑的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他会选择远离身边的所有同学和伙伴,因为他害怕被伤害。而这种社交恐惧,又会不断地加深孩子的自卑心理,最终形成抑郁和自闭。

6.自伤自残

当孩子陷入一种愤怒的情绪,却没有人理解他、帮助他,甚至他最亲近的人还会作为“帮凶”给他施加压力时,他会怎么办?

有些孩子会自伤自残,用这种自我攻击的行为来表达愤怒。一般来说,初高中的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会更多一些,当然,小学的孩子也会有类似的行为。比如,我此前接受咨询的一个案例,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会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或者沙发,也会拿头撞墙,这个孩子就是在学校里遭受了同学近两年的语言欺凌而不知所措,最终只能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来伤害自己。

自伤自残的本质,是在自己的肢体上感受反击和报复的快感,也是在向自己的父母表达不满。家长们要知道,自伤自残不仅体现在以上这些极端形式上,有一些轻微的表现,比如用枕头捂自己、咬自己的胳膊、破坏东西等,也属于这个范畴。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自伤自残的行为时,心理上的问题就已经产生了,比如抑郁、自卑、自闭等。

7.轻生逃离

曾经有很多小朋友通过抖音、快手私信我,他们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厌世、轻生的想法,其中最小的孩子6岁,最大的也只有16岁。

通过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梳理,我发现,在他们想要轻生的念头背后都有校园欺凌的影子。当然,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仅仅是遭受校园欺凌,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欺凌让孩子心理层面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下降后,很多家长根本想不到孩子是遭受了校园欺凌,反而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彻底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状态,最终想要用极端的方式逃离这一切。

8.引发其他欺凌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遭受过某一种欺凌行为,却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解决,那么他有很大概率会再次遭受其他欺凌。

“其他欺凌”,不仅仅指同一个孩子对他实施欺凌,也不单表现在孩子可能遭受的更多欺凌行为,比如孩子被打之后,还会遭受辱骂、社交排挤等,而是指如果孩子没有在前几次被欺凌中懂得有效反击、家长也没有正确保护,孩子遭受的欺凌行为会越来越多,直至越来越多的其他同学,也会用各种形式对他实施欺凌。

大多数小朋友都是盲从的,而欺负“弱小”又是人的本能,其实很多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行为是欺凌、是伤害,这就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一种“大家都在做,我也做”的行为。

请记住,这里的“弱小”并不单指你的孩子身体弱小,而是指孩子和家长对整个欺凌行为的认知和反击能力不够强。

以上这些校园欺凌行为引发的后果,可能很多家长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想提醒各位家长,从今天开始,重视孩子的校园欺凌问题,认真地和你的孩子一起学习本书中的防欺凌知识,并完成相关防欺凌能力的实践与考核。 twgRSf68BeoenbxC4DvOdqLCfrfc41tsKcQaWX8sTFaaAlq7rpeFHCcpww5BqpN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