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欺凌?

你要非常关注孩子被欺凌的问题,这是做一名合格监护人的必备能力,请记住,不是做优秀的监护人,而是合格的监护人。但我们不能草木皆兵,孩子一说被谁“欺负”了,你就坐立不安,去找老师、找对方家长、找学校……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自己也会因此很焦虑。

所以,学会客观合理地分辨孩子遭受的到底是不是欺凌,然后合理地处理或者引导孩子,这才是家长在孩子遭受校园欺凌问题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我的一个粉丝告诉我:“我儿子6岁了,上大班,被校园欺凌了,孩子脸上被挠出了好几道血印子。对方是一个个子很高的孩子,起因是我儿子想和他借玩具玩,他不肯。”

家长们,你们觉得,这件事属于校园欺凌吗?

接下来我和这个6岁的宝宝展开了引导式对话。最后我发现真相是,他看中了高个子男孩的玩具,过去说“给我玩一会儿呗”,对方说“不给,凭什么给你玩”,结果这个孩子非要抢玩具,在拉扯玩具的过程中,高个子男孩就挠了他。

这不是“欺凌”,是玩闹中发生的冲突。

我们先不开展关于“冲突”和“欺凌”的区别讨论,接着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个妈妈,她7岁的女儿哭着对我说:“GY局长叔叔,我每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女生跑过来撞我,撞完后嬉皮笑脸地看着我,我特别讨厌这样,怎么办啊?”我问孩子妈妈的意见,她妈妈说:“这个孩子我认识,我们住同一个小区,两家人因为孩子在同一个学校上学,关系也不错,我觉得我姑娘就是太脆弱了,人家和她闹着玩而已。”

这样的事情不少见。这位妈妈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这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只是小冲突”。我后续和她沟通,说这是欺凌行为的时候,这位妈妈始终不接受,认为我小题大做。

其实她女儿遭受的就是“欺凌”,这种欺凌行为叫作“肢体欺凌”。

为什么我定义这个7岁女孩的事是“欺凌”呢?

这件事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1.不是偶发事件,而是多次行为;

2.女孩因为对方的多次行为,感受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那么,有的家长可能要问了,如果这个孩子只是觉得好玩,不是故意的呢?

记住:在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应该存在是否“故意”这个主观概念,我们只能判断行为和判断孩子是否受伤。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人不懂法,一天学没上过,不知道杀人犯法,他杀了人,那么他无罪吗?

我相信初中阶段及更小的孩子们大部分对其他同学实施欺凌行为的时候,都不存在太多的故意,但是对受害者的伤害却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这也是我期望全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学习防欺凌知识的原因,这样可以降低大部分孩子实施校园欺凌的可能。无知不仅仅存在于被欺凌的孩子身上,也存在于实施欺凌的孩子身上。

说了这么多,“欺凌”行为和“冲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孩子不都是受到了伤害吗?这可能是很多家长心里想的。

区别很大,我尽可能用好理解的语言来讲述。

孩子在和其他小伙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冲突”同样需要解决,但这是可以被原谅的,甚至在处理的时候,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有错,可以“各打五十大板”。这里指的“原谅”是指在你的引导下,让孩子理解并自行原谅,而不是你越俎代庖,更不能逼迫孩子;你可以把冲突当作一次最轻微的欺凌。

“欺凌”几乎是不可原谅的,需要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并且关注孩子因此产生的心理应激伤害,必要时做心理测试、心理治疗,并且和孩子一起战胜这种欺凌。因为欺凌和家暴一样,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

接下来的篇章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再次说明,这里的一起学习,指的是监护人和孩子共同学习、探讨、模拟演练并完成考核! lUDOzUSBpW+zXE0UaRnjPoH+FVNaQQnljuLXP/jkv3rdvJEQ9JGvgRwRa+hvqI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