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针药结合应用与研究的基本原则

古今文献中,表述针药关系的常用术语有针药结合、针药并用、针药相须等,但对于“针药结合”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曾给出一个定义:针药结合应是指以针灸学、药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针灸及/或穴位、药物作用的特点,形成并实施针灸与药物同时治疗疾病及/或穴位给药治疗疾病的临床方案的科学过程。这一定义是基于目前针药结合实践的一种描述性定义,强调其为“科学过程”的用意在于指出目前的“针药结合”还处于临床经验积累阶段和科学机制探索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为了促进这一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结合上述研究进展及问题,我们提出针药结合应用及研究的基本原则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针药结合增效原则

这是针对针药结合临床效应特征提出的原则,体现针药结合的必要性。疗效是临床医学的根本,目前的针药结合研究报告多是针灸有效、药物亦有效,针药结合更有效。然而,前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已经明确指出,不是任何药物与针灸的结合均是增效的,有的是减效的,有的加上针灸后症状甚至加重了。在针药结合麻醉/镇痛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依据药物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将临床镇痛、麻醉药分为3类:一类是拮抗针刺效应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减效药,目前发现的有氯胺酮等6种;一类是能增加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目前发现的有芬太尼等16种;一类是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无影响药,已经观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种。有研究表明,电针天枢穴对西沙必利促进胃运动的功能具有抑制效应,提示在非疼痛类疾病治疗中,针药结合也可能存在上述情况;此外,还提示针药结合应用中可能还存在针刺腧穴选择的问题。所以,增效是针药结合的首要原则。

二、针药结合协同原则

这是针对针药结合原理及其研究提出的原则,体现针药结合的科学性。针药结合协同原则的第一个含义是针药在药物效应靶点上的协同作用,以往的针结合研究中已经发现:目前已知针刺激活,有利于镇痛的因素有内阿片肽系统、5-羟色胺系统、乙酰胆碱系统等;不利于镇痛的因素有脑内多巴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等;当前非镇痛类针灸机制研究报告中这些系统也经常提及,那么,针灸与某些神经系统调节药物结合时是否也出现“不利”的效应呢?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只有针灸与药物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时的结合才是临床需要的。所以,从针灸、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研究分析针、药效应是协同还是拮抗的,就成为科学合理地应用针药结合的必然要求。针药结合协同原则的第二个含义是针灸可以调动非药物靶点产生协同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即在疾病层次而不仅仅是药物层次,本文前述机制新进展中已经涉及相关例证。疾病往往不仅仅是一个靶点的异常,单一药物针对单一靶点发挥作用,且这一靶点也不仅仅分布在病变组织或细胞上,对正常组织靶点的非生理干预正是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针灸整体多靶点调节维持机体自稳态的特性正可弥补药物的这种先天不足,这种协同的机制目前研究得还不充分,必须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三、针药结合量效原则

这是针对针药结合方案制订及研究中针药如何配伍提出的原则,体现针药结合方案制订的合理性。当前的针药结合研究中,往往不关注量效;量效应该包括针灸的量效、药物的量效、针药结合的量效,将有效的单纯针灸刺激量加上药物剂量的针药结合并不是理想的针药结合方案。理想的针药结合量效关系应该是指在单纯针灸刺激量或单纯药物剂量不足以有效治疗时,两者结合起到有效的结果,或者是针药结合具有显著提高疗效,即减量等效或等量增效。目前的多数研究是等量增效的研究,即在不调整刺激量或药量的情况下,将有效的针灸方案加上有效的药物方案同时干预患者,得出增效的结论(幅度有限,统计学有意义并不完全等于生物学上有意义,更没有体现成本效益)或减毒的结论,减量增效的研究还很少(主要是在针药复合麻醉中有减少麻醉或镇痛药物剂量的研究)。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效应量降低是剂量(单一剂量或总剂量)依赖性的;电针的强度依赖性也在最新的研究中被明确,0.5mA的电针刺激足三里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全身炎性反应小鼠模型具有抗炎作用,3.0mA的电针刺激足三里时则是产生相反的促炎作用;因此,在减量增效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应该是针药结合方案优化的重点。

四、针药结合时空原则

这是针对针药结合实施过程提出的原则,体现针药结合的可行性。在针药结合的时效关系方面,刘宝玲已经总结了针药先后的基本特征。针刺麻醉的研究表明,手术前30分钟电针“诱导”才能充分发挥镇痛效应;LPS诱导炎性反应之前电针天枢或足三里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均有抑制作用,LPS诱导后予以3.0mA电针则产生促炎作用;电针预处理可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防止或减轻因乌头碱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从而起到对乌头碱的增效减毒作用。因此,针药结合时必须考虑针药干预的先后顺序,目前的基本倾向是先针后药可能更能发挥针药结合的优势。针药结合时的空间问题有两个指向:一个是靶器官指向,即要观察不同器官的效应倾向,因为针灸调节的不仅仅是药物靶点;一个是不同部位腧穴的效应倾向。我们的研究表明,电针天枢抑制胃运动、电针上巨虚促进胃运动,因此,在针灸与调节胃动力药结合使用时应该考虑腧穴的空间位置。目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还均不充分。 1DOCybMkYhlI7uy2JIZ7C/I8JZQII9XhvH7FOjvV43smjNmrFEdgDW6EVTzo0n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