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亚健康状态评估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评估,目前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标准建立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亚健康机体无明确疾病,常以个人感受为主,而无明显的阳性体征;二是亚健康者,各种实验室检查指标常为阴性;三是亚健康者在躯体、心理方面出现的种种不适应感觉和症状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缺乏客观有效量化的评价工具;四是亚健康症状信息具有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往往难以建立符合症状实际的判别和预测模型;最后,由于亚健康的概念过于宽泛,其范畴界定也不甚清楚,必然导致对其客观评价与量化诊断的标准和方法一时难以确立,也是评估难的根本原因。目前,正在探索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一、量表问卷评估法

量表问卷评估法,主要是根据事先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设置阈值界定亚健康状态。这种评估方法,事先需要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通过严密的科学统计和临床的反复论证,才能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判别标准。亚健康状态人群以自觉不适为主,包括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人的精神、心理、情志等活动状态可以通过量表进行评估,在研究中能够成为客观的证据。因此,将量表评估法引入到亚健康领域,按照一定规则对自觉症状进行量化测量,通过测量的结果来判断严重程度,能够相对客观地体现主观感觉,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判断和测量亚健康状态。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已开发成形且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健康测量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PSAS)、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等。将这些测量工具应用于亚健康研究时,仍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采用的量表仍以从国外引入的为主。经过一系列步骤译出量表的中文版后,需要以我国人群状况建立相应的常模数据,才能使之对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相关状况具有判别能力。特别是一些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指标受到文化传统、社会状态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影响,量表的“正常值范围”是否适合我国人群,尚需大样本检验。另外,量表评价法由于过于追求量化,要求受试者严格划分等级、程度,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量表的设计直接引导着评价方向,量表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评价的质量。亚健康状态判断的前提是确定并剔除健康与疾病状态,而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心理社会应激评定量表(PSAS)、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量表都是针对健康或疾病状态评估而设计的,并非亚健康状态专用量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评估和研究需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以上量表,根据课题需要研制了多种亚健康状态量表,如亚健康疲劳量表、亚健康证候测评量表、亚健康体质量表等测量亚健康状态。如胡先明等参考其他诊断量表,制订出了亚健康症状标准诊断量表,对部分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并分析了其相关社会心理影响因素。范存欣等在对广东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进行研究时,参照了WHO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结合广东地区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亚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疾病现状以及对亚健康的认知等54个条目。通过调查问卷评估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43.90%。庞军等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2例亚健康人群进行研究,从反映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情绪、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等方面分析,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存在诸多心理症状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由于亚健康本身的定义、范畴等还很不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诸多自制量表虽有一定共性,但具体评定方法、条目等与该课题组研究方向联系密切,可推广性和可重复性欠佳。

二、症状组合诊断法

症状组合诊断法即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亚健康状态相关症状的诊断标准,由医生或研究人员依此标准进行判断。专家咨询法又称德尔菲(Delphi)法,于1964年由美国兰德(Land)公司首先将其用于技术预测中,该方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做出对问题的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直观预测方法,适用于缺少客观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实践证明,采用Delphi法进行信息分析与预测,可以较好地揭示出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可据此对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概率估计。由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在20世纪末才发展起来的,其命名亦只有二十多年时间,历史数据严重不足,且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尚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亚健康的症状以亚健康状态者自觉不适为主,受到社会、政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可明确定量的客观信息资料。这种研究现状符合Delphi法本身的特点,故而通过Delphi法制定的亚健康诊断标准,诊断症状均以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为主。临床实践中,证实该方法具有流行病学的诊断价值,因而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三、生理生化指标量化诊断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用于疾病诊断的设备、仪器和技术,也逐渐用于亚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评估。生理生化指标量化诊断法,主要是通过如血液学、免疫功能、尿液、心电图、脑电图(EEQG)、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评估法、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检测法、活体血液分析(LBA)、血液细胞阻抗测量、福贝斯远程健康检测系统(TDS)、量子共振检测法(QRS)等相关指标界定亚健康。生理生化指标量化检测的特点是直观、准确,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对于健康人群参考值很难界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有诸多自觉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能有某些指标的变化,但仍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如何通过大样本数据采样确定亚健康人群微观指标的检测值,在正常值范围内划分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参考值,仍是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中医学评估方法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生理功能异常或衰退的状态,而非器质性病变,继续发展就会逐步进入疾病状态。亚健康与中医学的“未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的“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因此,中医学“未病”的范畴比亚健康的范畴要更加广泛,包括了对健康、亚健康、疾病及病后康复阶段人群的调治,而亚健康状态只是中医“未病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与“未病”中的“欲病”状态较为接近。同时,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的“证”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诊疗过程中重视人体的主观感觉,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由劳逸过度、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不和所致,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心烦多梦、睡眠不安、抑郁或焦躁、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综合分析这些症状,虽然不能达到西医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在中医诊断中可以辨为某类证候,继而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立法处方进行调理和治疗。

由此可见,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与中医“未病”和“证”的研究密切相关。因此,探索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生理指标,进一步建立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时纠正生理功能的偏颇,有效地防病于未然对于中医研究人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6年发布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T/CACM 006-2016),进一步规范了亚健康状态的分类与判定,列举了常见症状的判定、常见证型的判定以及常见亚健康综合征的判定,具体如下。

(一)常见症状与判定

1.目干涩

目干涩以双目干涩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双目疼痛、视物模糊、畏光、瘙痒等,并持续两周以上,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注意排除引起双目干涩的疾病,如沙眼、结膜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耳鸣

耳鸣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蝉鸣、蚊叫、铃声等,亦可有轰鸣等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烦躁、苦恼、睡眠障碍、精神紧张、生活乐趣缺乏、焦虑、抑郁等。应排除引起耳鸣的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微小血栓、颈椎病、神经脱髓鞘病变、听神经瘤、药物中毒、中耳炎等;亦应排除如过量饮咖啡、浓茶、红酒及一些酒精饮料,以及过量进食奶酪、巧克力等引起的耳鸣。

3.咽干

咽干以咽部干燥为主要不适感,其他不适感均为继发,包括咽痛、咽痒、咳痰黏稠、心烦、恶心等症状,持续3天以上,但不超过半月,会引起明显的苦恼,影响工作和学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应排除躯体疾病或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咽干者,以及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头晕

头晕以空间移动或空间迷失的感觉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痛、失眠、健忘、耳鸣、呕吐、心慌等表现,持续两周以上,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出现明显的烦躁、焦虑等。应排除引起头晕的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颈椎病、急性脑血管意外、药物过敏、贫血、甲亢、鼻窦炎、中耳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嗜铬细胞瘤、感染、中毒、脑外伤后神经症反应及精神疾病等疾患。

5.头痛

头痛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闷、颈部僵硬不适感、头部压痛或紧缩感、耳胀、眼部憋胀、恶心、呕吐、畏光、倦怠乏力等表现。症状时轻时重,寒冷、劳累、情绪激动等可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发作12~180天/年以上,且每次疼痛持续30分钟以上,症状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严重影响头痛者的生活质量,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注意排除引起头痛的各种疾病如严重感染、转移性肿瘤,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脑血管意外、眼及耳鼻方面的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底发育畸形、脑外伤、精神病等疾患。

6.健忘

健忘以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其他不适感均为继发,包括头晕脑胀、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腰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持续两周以上,但不超过两个月,会引起明显的苦恼,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工作学习。注意排除其他躯体和脑部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症和精神疾病,排除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记忆力减退者,排除酗酒或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和依赖者所致健忘者,以及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7.失眠

失眠以睡眠减少为主要表现,其他不适感均为继发,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等,上述睡眠障碍情况每周发生不超过3次,并持续两周以上,会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轻微妨碍社会活动。注意排除已诊断为失眠症者或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和外界环境干扰因素等引起的睡眠减少者,酗酒或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和依赖者(含安眠药物)所致的睡眠减少,以及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严重大脑器质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

8.嗜睡

嗜睡是以睡眠过多为主要不适症状,常见症状是白天睡眠过多,不能完全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可兼有精神疲倦,食欲减退,可因此导致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注意排除确诊的嗜睡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由其他疾病所致的嗜睡,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肺心病、肝癌、糖尿病、肾衰竭、颅外伤、中毒、癫痫、痴呆、高血压等。

9.心悸

心悸以心中悸动不安为主要表现,其他不适感均为继发,包括胸闷、眩晕、气短、不寐、易醒、多梦、疲乏等,上述情况半月内时常发生,会引起明显的苦恼,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注意排除已诊断为心悸症者,排除各种心血管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引起心悸不安者,以及合并有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0.疲劳

临床表现为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该疲劳是近患或有明确开始,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经休息不能明显缓解,会导致工作、社会或个人日常活动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11.经前乳胀

乳房胀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为本症的判断依据。一般发生在临经前2~7天,或在经后半个月左右发生,少数人从排卵后即开始乳痛,经前2~3日达高峰,至月经来后1~2天才消失,以乳胀为其主要表现,经前乳房作胀、疼痛,可兼有灼热感,或胸胁胀闷,或精神抑郁,时时叹息,或烦躁易怒,或小腹胀痛,上述症状会引起明显的苦恼,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和生活。应除外由于乳房疾病引起的经前乳胀,如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等。

12.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以自觉兴趣丧失,情绪低落为主要不适,其他心理和身体不适皆为伴发或继发,包括精力减退、兴趣丧失、联想困难、意志消沉、焦躁不安、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低等,上述情况时有发生,但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对任何事物的体验,即使是高兴的事物,也感到乏味无聊,对工作、学习、前途悲观失望。注意排除表现为情绪低落症状的心理和身体疾病,如抑郁症、神经官能症、颅内疾病、大脑外伤等。

13.畏寒

畏寒以畏寒怕冷为主要不适,其他不适感轻微,或伴唇口色紫、腰背四肢发凉等,上述情况经常发生,尤以冬季明显。应排除各种疾病如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所导致的畏寒。

14.夜尿多

夜尿多以夜间尿多为主要症状,尿量>24小时尿量的35%,或每晚排尿2次以上者,每年出现夜尿增多的时间超过75天,严重影响睡眠、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注意排除引起夜尿增多的各种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下尿路手术史、膀胱炎症、结石、慢性肾炎)、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尿崩症、前列腺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应排除药物,如利尿药所致的尿频。

15.便秘

便秘以排便不畅为主要表现,其他不适感均为继发,包括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等,上述排便不畅情况连续发生2次以上,但持续不超过半月,会引起便秘者苦恼,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或生活质量下降。注意排除已诊断为便秘症的患者或其他肠道本身病变,如肠道肿瘤、息肉、炎症、结核、巨结肠、憩室病、吻合口狭窄等;肠外疾病,如垂体功能低下、中枢神经病变、脊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二)常见证型与判定

1.肝气郁结证

表现为胁肋胀痛或窜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情志抑郁,多疑善虑,易怒,善太息或嗳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见症,包括嗳气吞酸,不欲饮食,咽中似有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胁下痞块胀闷,按之疼痛而质柔软,脘腹胀闷甚则疼痛,小便滞涩或淋沥不爽,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闭经,经前乳房胀痛。

2.肝郁脾虚证

表现为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有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苍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3.心脾两虚证

表现为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头晕头昏健忘,面色不华,气短乏力,自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沥不尽,舌淡,脉细弱。因心而影响脾的,以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眩晕健忘的心经症状为主;因脾而影响心的则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耐力下降的脾虚症状为主。

4.肝肾阴虚证

表现为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

5.肺脾气虚证

表现为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容易感冒,兴趣变淡,欲望骤减,精力下降,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常感晨不愿起,昼常打盹,味觉不灵,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脉缓无力。

6.脾虚湿阻证

表现为面色无华,精神疲惫,疲乏无力,食后欲睡,头重身困,小便短少,甚或浮肿,胸脘痞闷,食少便溏,女子白带量多,舌苔白腻,脉濡缓。

7.痰热内扰证

表现为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心肾不交证

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遗精,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面烘热,或潮热盗汗,足冷,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9.气血亏虚证

表现为心慌气短,不耐劳作,自行汗出,纳呆便溏,食后脘腹胀满,面色萎黄或苍白少华,或有心悸失眠,面色淡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自汗,舌质淡嫩,脉细弱。

10.湿热蕴结证

表现为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小便色黄而短少,女子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身热不扬,周身皮肤瘙痒,胃脘痞闷,呕恶,大便溏泄,或黏腻不畅,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常见亚健康状态综合征与判定

1.考试综合征

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紧张、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可伴面色潮红、全身汗出、两手发抖、失眠、食欲不振、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胀、尿频尿急、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不适感觉,上述情况在考试结束后会逐步好转甚至消失。注意排除可能会引起上述不适感的任何躯体疾病或精神疾患。

2.都市孤独综合征

都市孤独综合征多为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和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的都市人群。有一系列心理反应,如孤僻、消极、烦躁、自我封闭、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刻板等;可无身体上的不适,也可有失眠、胸闷、神疲乏力、理解能力下降、对外界反应迟钝、自言自语、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注意排除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和心理疾患。

3.假日综合征

假日综合征可表现为头晕、疲惫、精神状态低靡、易激动、食欲下降、消化不良、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该情况常在假日前后发生且超过3次,常引起焦虑感,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或轻微妨碍到生活和工作。注意排除胃肠功能疾病、失眠症,或酒、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和依耐者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失眠、抑郁、焦虑等。

4.离退休综合征

一般多为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争辩,偏激而固执者,且处于离休或退休后不久,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当事者不能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多怒、善疑等不良情绪,或出现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不适表现,或初选偏离常态的行为。注意排除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或心理疾患。

5.手机综合征

不适感的产生与长期接触和使用手机有关,当事人对手机有一种难以摆脱的迷恋,常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常害怕手机自动关,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收不到信号时,会对工作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常有手臂麻木、腕关节肿胀、手部动作不灵活、视力下降、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心悸、头晕、汗出、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K3Hw3wjCM53OSEdMUX2lafrH+Vf9xBsSjtGi1fYWV9GJaF90BS0Uf16YgKlU9V7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