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强调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体质的形成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各种先、后天因素都对体质的形成和影响产生作用。先天禀赋包括种族、遗传、婚育,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决定着群体或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后天的各种因素如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会环境、疾病损害、药物治疗等对体质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中医体质概述

体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人类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生理特点,它是相对稳定的;在生长过程中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都会对体质产生影响,体质的各类型可相互交错存在,具有可变性;通过各种干预措施进行针对性调整,可改变其原有体质,又具可调性。

中医学体质理论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书中对体质的形成、特征、分型及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的关系都有论述。如《灵枢·通天》:“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将体质划分为木、火、土、金、水5个主型,每个主型之下再分5个亚型,共25种体质类型,即“阴阳二十五人”。历代医家尤其是明清医家对体质分类进行了完善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如东汉张仲景提出了“强人”“羸人”“盛人”“虚弱家”“虚家”“素盛今瘦”“阳气重”“其人本虚”等多种体质特征,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体质差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养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认为南方人体质柔弱,“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清代医家叶桂总结出温热病中各种常见的体质类型,如有气壮质的“正气尚旺之人”、阴虚质的“瘦人阴不足”“体瘦质燥之人”、阳虚质的“阳气素虚之人”等不同类型。

如今,对于中医体质的分类主要从阴阳多少、形体胖瘦、气血强弱、五脏形质等方面进行,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包括六分法、七分法、十二分法等三十余种。近年来,王琦教授的课题组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结合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及模糊聚类等方法,形成了9种基本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并对体质类型的命名、特征表述的原则等进行了规定,从定义、成因、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体质类型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表述。此外,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人群中确实存在9种体质类型,经统计平和质占32.75%,偏颇体质中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颁布,成为“中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该标准的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提供依据,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此后,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体质相关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为研究方向的文献为多,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属于临床观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示自从标准发布后,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各种疾病进行体质分类,探讨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

由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所涉及的辨识对象年龄最小是15岁,因此不少学者又提出了针对儿童的体质研究。影响小儿体质的先天因素包括遗传性,如种族、家族等,以及胎儿在母体的孕育情况两方面。随着胎儿离开母体,先天因素已成定局,往往无法改变,后天因素在其随后的体质形成过程中则起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地理环境、气候、膳食营养、劳欲、情志、疾病、药物等因素。对于小儿而言,起关键作用的后天因素主要是环境与饮食两方面。近年来,中医儿科学界的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儿的中医体质分型逐渐成形,但尚缺乏统一的分类的标准,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王明明从脏腑角度分为正常体质、脾禀不足体质、肾禀不足体质、肺禀不足体质、心禀不足体质、肝禀不足体质、胎热体质等;苏树蓉依据中医四诊资料分为均衡体质、不均衡体质(肺脾体质Ⅰ、Ⅱ型,脾肾体质Ⅰ、Ⅱ型)等;李燕从先天因素考虑提出阳盛质(足月新生儿)、阴盛质、阴阳平和质等;郑启仲根据小儿形、舌、脉、证特点,提出正常型、脾胃虚弱型、肝肾不足型、肾气不足型、血虚型等;陈立翠通过四诊合参,分为正常体质、阴虚燥热体质、阴虚迟冷体质、痰湿腻滞体质、气血两虚倦怠体质、阳盛体质等;温振英以阴阳为纲,结合小儿脾常不足,利用中医四诊信息,提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脾胃气阴两虚型等;郑军依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等;张吉仲根据古今前贤及现代专家论述,结合临床观察,提出平和质、阳热质、痰湿质、不足质等;高树彬依据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体态等理论,分为正常质、偏颇质等;钟华根据外感咳嗽儿童的不同表现,提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等;殷瑛通过中医四诊,使用其自行设计的儿童生理状态评估问卷,提出平和状态、偏颇之心肝有余、偏颇之肺脾不足等;潘佩光从文献回顾、临床研究角度,提出生机旺盛质、脾虚质、积滞质、热滞质、湿滞质、心火偏旺质、异禀质等;黄航宇根据临床经验,从阴阳气血盛衰、五脏禀赋角度,提出均衡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特异质等;柴茂山根据阴、阳、气、血、燥、湿、痰、瘀之有余与不足理论,分为燥红质(过敏性紫癜儿童)、倦 质、迟冷质等;林湘屏依据文献回顾、预调查、专家访谈,提出正常质、脾气不足质、痰湿质、脾阴不足质、内热质等分类;马书鸽制定了《小儿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自填式问卷》,分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实热质、特禀质等。

二、体质辨识的方法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诊疗的特色,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医体质辨识,首先通过四诊,即望、闻、问、切,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将信息录入中医体质状态判定表,参照《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部分,通过四诊合参及量表分析,最终判定被测者的体质类型。根据体质类型,制定调控的具体方案,包括养生指导、防治措施,如食疗、运动、针灸、推拿、中药、膏方等,进行“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干预。

中医9种体质分类与判定,具体如下。

(一)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二)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三)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四)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五)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六)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七)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舌暗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八)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九)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值得提醒的是,中医体质辨识需注意对体质辨识结果影响因素的排除。体质辨识信息采集量大,填写调查表时,需要被检测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回答,对一些主观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把握不准,容易产生误差;被检测者对中医术语理解不够,会做出不准确的选择;被检测者的性格、心理、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体质辨识应指定有经验的医生,采集信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偏差,确保体质辨识结果的准确性。 hwR5Hj6fUyuTwbsmEevgXcqs3aFLvsrlveB0BevdfMAUeG7GZE9EjsJq1GilEE0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