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一、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内经》认为精是充塞于太虚(宇宙)之中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包括气的运动和气化。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主要形式有升、降、聚、散(升、降、出、入)等几种。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气学说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二、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例如四气:寒凉——阴,温热——阳;五味:辛甘淡——阳, 酸苦咸 ——阴。(0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01)

2.事物的阴阳属性

(1)绝对性

不可反称性——例如水属阴,火属阳。

(2)相对性(12X)

①阴阳属性可 互相转化 ——例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物极必反)。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无限可分

《素问·金匮真言论》 :“背为阳, 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 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 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腹为阴, 阴中之至阴,脾也 。”(04)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因比较对象的改变也可以发生改变。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 (93/96X/97/02/07/17)

(1)正常制约(19X)

《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

(2)制约太过(20X/21X)

①“阳胜则热”“ 阳胜则阴病 ”→“ 热者寒之 ”(“热极似寒”→“ 寒因寒用 ”)。

②“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 寒者热之 ”(“寒极似热”→“ 热因热用 ”)。

《类经附翼·医易》:“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92/97/03/11)

(3)制约不及(20X)

①“ 阳虚则阴盛 ”“阳虚则寒”→“ 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②“ 阴虚则阳亢 ”“阴虚则热”→“ 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2.阴阳互根互用

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91/04/12/16)

②《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 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06/09/16)

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

④“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04/07/13X/15)

⑤《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⑥《景岳全书·补略》:“ 善补阳者 ,必于 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 ,必于 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94X/95/08/13X/19)

⑦“ 阴损及阳 ”,“ 阳损及阴 ”。(04/13X/14/18/21X)

3.阴阳交感与互藏

(1)阴阳交感

①《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②《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阴阳互藏

①《类经·运气类》:“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②《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16)

③《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④《素问·天纪元大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4.阴阳消长 (量变)

(1)阴阳互为消长(10/21X)

对立制约——互为消长。

此长彼消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此消彼长 ——“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景岳全书·补略》:“ 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素问·脉要精微论》:“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18/19X)

(2)阴阳皆消皆长

互根互用 —— 皆消皆长

此长彼亦长 ——“阳生阴长”。

此消彼亦消 ——“阳杀阴藏”。

《景岳全书·补略》: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此消彼亦消,此长彼亦长)

5.阴阳转化(质变)

物极必反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20)

①《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 物极谓之变 。”

②《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阴主寒,阳主热,故 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故曰 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19X)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可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指导养生

2.确定治疗原则

(1) 阴阳偏盛——实者泻之(损其有余)

阳偏盛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热者寒之

阴偏盛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寒者热之

(2) 阴阳偏衰——虚者补之(补其不足) (06X/16)

阳偏衰 ——阳虚则寒→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偏衰 ——阴虚则热→“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05)

(1)阳——温、热,辛、甘、淡,升、浮。

(2)阴——寒、凉,酸、苦、咸,沉、降。

【真题篇】

12-12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为( BC

A.相互交感

B.无限可分

C.相互转化

D.互根互用

11-1.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D

A.寒极生热,重阴必阳

B.热极生寒,重阳必阴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动极者,镇之以静

21-107.不是阴阳互根互用的是( ACD

A.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B.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C.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

D.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16-122.属于阴阳互根关系的是( ABC

A.阳在外,阴之使

B.阴在内,阳之守

C.无阴则阳无以生

D.阴盛者胜之以阳

20-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阴阳转化的是( D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C.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D.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19-3.“阳中求阴”适用于( A

A.补阴时适当补阳

B.补阳时适当滋阴

C.补阴以制阳

D.补阳以制阴

20-106.下列选项中,是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BD

A.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B.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C.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19-107.下列选项中,可以阐释四季更替机理的是( ABD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相互消长

C.阴阳相互为用

D.阴阳相互转化

三、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包括: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1.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 ——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02/06)

(2) 火曰炎上 —— 温热、上升、光明。

(3) 土爰稼穑 —— 生化、承载、受纳。 (07)

(4) 金曰从革 —— 沉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 ——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09)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 (92/96/99/00/01/09/10/11/15)

img

3.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五行正常关系——相生、相克与制化;五行异常关系——相乘、相侮与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1) 五行的母子相及 (相生异常)

母病及子 (病情相对轻)。

一般规律: 母虚 引起 子虚 导致 母子皆虚

《难经经释》 ★★ :“ 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故为虚邪 。”(05)如水不涵木。(12)

子病及母 病情相对重 )。(20X)

“子病犯母” —— 子盛引起母亦盛之实证

“子虚累母” —— 子虚引起母亦虚之虚证 。(10)

“子盗母气” —— 子盛导致母虚之虚实夹杂证

《难经经释》 “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故为实邪 。”(06)如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99)、肺病及脾(02)。

“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如肾病及肺(93/98)。

(2) 五行相乘与相侮 (相克异常)

五行相乘,又称“倍克 ”( 病情相对重 )。(20X)

克得太过: 太过导致的相乘,如 木旺乘土 ;不及导致的相乘,如 土虚木乘 。(02/20)

《难经经释》 :“ 所不胜,克我者也 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 。”

《素问·五运行大论》 :“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01X/08/14)

五行相侮,又称 反克 病情相对轻

方向反了: 太过导致的相侮,如 木旺侮金; 不及导致的相侮,如 金虚木侮

《难经经释》 :“ 所胜,我所克也 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07)如肝火犯肺(95/18)、脾病及肝(04)。

《素问·五运行大论》 :“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94/01X/03/14)

五行相乘和相侮关系

两者主要的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相乘、相侮可同时发生。如木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受到木侮,又可以受到火乘。即“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3)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以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指五行的生与克之间的制约关系。化,即生化,指事物的正常状态。五行制化关系指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的协调并存的状态,是维持五行之间动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两种方式。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可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1)治则—— 补母、泻子 (97/17/19X)。

(2)治法(06/15/21)

滋水涵木法 (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证、肝阳上亢证。

益火补土法 (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 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证 (96/00/11/16)。

培土生金法 (健脾生气以补肺气法)——脾虚生化乏源而致肺气虚弱证。

金水相生法 (滋养肺肾法)——肺阴亏虚不能滋肾或肾阴亏虚不能滋肺之肺肾阴虚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1)治则—— 抑强、扶弱 (14X)。

(2)治法(07/11)

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 肝气犯胃 木旺乘土 或肝旺脾虚 土虚木乘 )之证(96/00/10/15X)。

培土制水法 (敦土利水法)——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10)。

佐金平木法 (滋肺清肝法)——滋肺阴,清肝火,治疗肝火犯肺之证。

泻南补北法 泻心火补肾水法 、滋阴降火法)——肾阴不足,心火偏旺,心肾不交之证(96/00/11/13)。

【真题篇】

21-3.下列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B

A.佐金平木

B.泄心清肝

C.疏肝健脾

D.培土制水

19-2.《素问·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C

A.生我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20-3.《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体现的是( B

A.土虚木乘

B.木旺乘土

C.母病及子

D.子盗母气

12-3.按照五行学说,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C

A.土虚水侮

B.土壅木郁

C.水不涵木

D.木火刑

18-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 D

A.母病传子

B.子病传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19-106.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治法是( ABC

A.滋肺益肾

B.滋肾益肝

C.泻心清肝

D.泻肝清肺

20-107.按五行生克规律来判断病情轻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A.按相生规律传变时,子病犯母病情较重

B.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较重

C.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侮传变病情较重

D.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vJVXuxsfgCTz7YMfuCCn+ZZJ+QD1r5I9uQ355ZNTAyH3zqmXaFDILVXy9RDsik1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