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姚斌和朱玉犇编写的《从新手到高手——口译实战案例30讲》(以下简称《案例30讲》)将付梓出版,甚为欣喜。静静地阅读他们发来的“小样”,循序渐进、栩栩如生的描述和配图瞬间把我带回到昔日的口译“战场”和钟爱的课堂。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在MBA教学中通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大量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逐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升华,“身经百战”后朝着“领袖级管理人物”迈进。由此而论,案例教学法对所选案例的典型性、直观性、实践性和可借鉴性要求很高。正如作者所言,兼顾案例的系统性实属不易,需要作者在案例的筛选和设计上投入大量时间和情感。

商场如战场,口译职场也不逊色,因为,口译本身是一种交际,是一项社会活动。每场活动中的交际对象不同、交际场合有异、交际目标或隐或显,交际过程“瞬息万变”,译员在翻译中要经历自上而下(语篇到语言)和自下而上(语言到语篇)的语言、心理、认知过程,具体讲,就是在特定双语和跨文化交际中对有声语链的辨识、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加工、理解、记忆和重新表达的过程,高质量完成口译需要译员的语言能力、领域知识、百科知识、瞬间转换能力和职业操守。《案例30讲》中的译前准备、译中应对、职业伦理这三个板块设计很好地解决了案例的系统性问题。

从认知角度讲,译前准备方法可使学员受益终生。换句话讲,译前准备解决的是“终生学习”的意识和方法问题。为什么?在AI背景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口译活动的需要,也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基本态度。正如《案例30讲》中所言,译员常常会遇到最新的表达方法,因为译员是站在全球最前沿的人,新技术、新概念、新工具、新方法、新问题层出不穷,学过的和未学过的永远交织在一起,唯有学会“不断充电”方可应对各种变化。需要补充的是,即使我们做了相对充分的译前准备,也不能保证“药到病除”,临场应变能力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

如前所述,双语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双方顺利沟通的场景不少,但也会因利益冲突、价值观不同、政治观点相异等产生“隔阂”,双方或多方走到一起旨在沟通,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因此,译员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审时度势,恰如其分地发挥好“中间人”的桥梁作用。不仅如此,译员在译中非常“辛苦”,他不仅要借助译前准备努力理解和表达双方的意图,还要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学习和处理沟通中出现的新的表达方法,既对“新问题”不能“视若无睹”,也不能“随意阐释”,否则会影响交际效果。

职业道德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职业道德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狭义的职业道德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译协颁布的《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既包括广义的,也涵盖了口译领域的职业规范。实际上,国际上常用“职业伦理”来表述“职业道德”,国际译联(FIT)、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等都对译员做出了伦理方面的要求。因此,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应该也必须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在《案例30讲》中,无论是服饰要求,还是行为准则,作者都通过一个个案例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

以趣闻逸事形式讲述案例虽然很难,但两位作者基本实现了案例的系统性,同时还兼顾了教学法要求:有讲解、有案例、有分析、有讨论、有拓展阅读、有总结。这种案例教学法尝试彰显的是职业译员的经验与思考,是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具有的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与爱心。

《案例30讲》不仅是两位资深译员作者的倾心奉献,也是三十多位职业译员的心血和经验。这是一本体现集体智慧的教材。目前中国开设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学校分别达到280所和250所以上,而承担口译课程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口译实践经验。在此背景下,《案例30讲》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也可以说是填补了口译教学的空白,因为口译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课,同MBA一样,在理论指导下,高质量且丰富的案例及必要的实战是培养称职译员的必要条件。

祝福两位作者,并希望他们继续耕耘,在《案例30讲》基础上建设多语口译案例语料库,为大众化和精英化口译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刘和平
2020年11月 MFMI3JvLO4JlZycNSyueg322C4SqaiIW8GwQKNcjOPLUPv3NeXPkfpdbCsoR8g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