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讲
怎样快速积累术语和词汇?

术语和词汇是构成一个领域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译员在做译前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会议相关领域的术语和词汇有较多、较系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在工作的现场游刃有余。那么,在积累术语和词汇方面,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1.利用会议材料,准备术语和词汇

我们在口译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少会议都是连续性的,比如译员接到的任务是“Sino-Germ an Dialogue Forum 2019”,那么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这个论坛之前是否举办过。其实这个论坛不仅举办过,而且已经举办过几次。知道了这个信息后,译员可以做的就是在网上搜索与以往几届论坛的相关信息。当然,更加便捷有效的方式是向会议主办方索要以往几届论坛的会议材料。在拿到会议材料后,译员通过浏览,可以从中挑出自己不熟悉的术语和词汇,制成术语词汇表,随时备用。往届会议材料固然重要,但本届会议的材料更加重要而且更有针对性。仍以Sino-German Dialogue 2019为例,这个论坛的总主题为“中德环境与气候变化对话论坛”,但是每年的具体主题都有变化,例如,2019年论坛的主题为“自然资源管理与投融资”,而2018年的主题则是“探索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解决方案”,主题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其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译员需要尽可能多地向主办方索取本次会议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术语和词汇表。

术语和词汇表制作完成后,最好打印出来,工作时放在手边,随时查看。如果是同传,也可以在不遮挡视线的前提下,将术语词汇表放在译员面前的玻璃窗上,以便于查看。

Sino-German Dialogue Forum 2019的网站,不仅可以看到本次会议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查询到往届会议的情况。

2018年5月,北京论坛期间的同传译员朱玉犇与郑文博。玻璃窗上粘贴了译员精心准备的词汇表,方便随时查看。

2.没有会议材料时怎样准备术语和词汇?

不是所有的会议都能提前拿到发言材料。拿不到材料的原因有很多,或是由于发言人不愿意提前提供材料,或是由于主办方“无暇”提供材料。有些会议开始前,除了日程以外,译员可能拿不到任何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译员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地向主办方工作人员催要材料,并说明译前准备对会议口译工作成功进行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准备,在没有得到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寻和积累相关领域的术语和词汇。

译员姚斌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曾为中国某金融集团董事长和某欧洲国家领导人的会见担任交传译员。在会见前,译员只得到了一些关于集团在该国发展业务的背景材料,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提供此次会见的具体谈话内容。于是译员就从集团的网站开始,搜集可能会用到的信息。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译员对集团有了新的发现。此前只知道某集团是一个金融集团,下设某银行,但通过搜索发现,原来某集团的业务种类远不止于金融,而且还涉足环保、垃圾发电、地产、养老等多个产业。特别是垃圾发电,通过搜索发现2018年,该集团董事长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两个提案之一就是关于垃圾焚烧发电模式的,实在有点出乎意料。对译员来说,垃圾发电是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因此在译前准备中,就特别注意积累了这方面的一些术语和词汇,如垃圾发电(garbage power generation)、生活垃圾(household garbage)、秸秆焚烧(straw burning)、二噁英(dioxin)等。果然,在与该国领导人会谈时,董事长花了不少时间介绍和宣传集团的垃圾发电项目,而译员提前准备的术语和词汇也都派上了用场。

译员姚斌(右二)为某金融集团董事长和某欧洲国家领导人担任会见交传译员。

3.如何加深对术语和词汇的理解

我们要明白的是,积累了术语和词汇不一定就能提供高质量的口译服务,原因是对于一个陌生的领域,译员虽然知道了术语,但并不一定知道它们的真实意义。例如,笔者曾经服务于中石油和中海油合作举办的海上采油技术培训会,虽然在开会前做了较多的准备,也总结了大量关于海上油田及其开采技术的词汇,但是在现场同传时,时常感觉到虽然说出了术语,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发言人要讲的意思是什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会议茶歇时,主办方的一位领导走过来交谈,非常善解人意地建议说:“如果你们到油田上待上一个月,这些技术术语你们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加强对术语和词汇的理解,必须要对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而这就需要译员能够将术语和词汇放在一个领域的背景知识体系(参见第6讲)中理解与记忆。

4.关于术语和词汇积累的小提示

提示一:一名优秀的译员,如果仅针对特定会议进行术语和词汇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积累更广泛领域的基本词汇。因为虽然译员服务的可能是金融领域的会议,但讲话人提到医学领域的术语和词汇也不无可能。译员朱维钧在一次口译工作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受邀为一名中国人士和国外人士的晚餐会做口译。活动开始后他发现,中国人士可以用英语和国外人士交流。于是他就坐在旁边,仔细聆听他们聊了什么,就在此时,中国人士谈到自己最近身体不好,想说自己出现了骨质疏松,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说,于是转头问译员,骨质疏松怎么说,译员立刻回答说:“是osteoprosis。”这就是个很好的日常术语和词汇积累的例子。试想,如果译员在现场没有说出这个医学领域的常见术语,会有怎样的结果?客户很可能会觉得一场活动下来,就一个词需要译员翻译,而译员却不会。而译员翻译出来的结果就是,客户会觉得就连这个医学专业词汇译员都能说出,译员的水平一定很高。所以说,日常积累广泛领域的词汇一定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提示二:译员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工具和手段,就特定领域的主题,大量阅读双语平行文本。所谓“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s)”是指围绕同一主题,用不同语言撰写的相关文献,它们不是相互对应的翻译文本。蒙特雷高翻学院施晓菁老师在接受访谈时为译员阅读双语平行文本提出了建议,即译员可以先就某一主题阅读母语中的相关材料,迅速地掌握与主题有关的基本事实和观点,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术语。在此基础上,译员再去阅读围绕同一主题的外文平行文本,此时应将重点放在外文中的表达、词汇和用法上。由于译员已经通过母语文本阅读掌握了有关的背景信息,就能更高效地记忆和积累外文中出现的新术语。译员可以去阅读中、外文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浏览提供多语版本的网络百科全书,如百度百科、Wikipedia等。这些双语平行文本既可以帮助译员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双语领域知识,又可以积累大量有关会议主题的双语术语。

提示三:在准备会议材料的过程中,译员不能自以为是,对某类材料,如领导致辞、晚宴致辞等掉以轻心,认为不会有什么挑战。

译员朱玉犇在一次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会议现场所用的词汇表。打印版是译员会前准备的词汇,而手写部分则是译员当天积累的新词,在会后进行了电子化存档。

译员姚斌在一次有关养老问题的会见后整理出的电子版术语和词汇表的部分内容。

而实际上,在口译工作中,任何类型的讲话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即便是在非常简单的宴会致辞中,也可能遇到官衔、人名、引语(参见第15讲)等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在译前准备中,译员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做到在与会议相关的术语和词汇准备方面“不留死角”。

提示四:术语词汇要及时整理、长期留存。即便会前做了充分准备,口译员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与会嘉宾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知识更丰富,更具前沿性。口译员通过聆听他们的对话,往往能在会议现场学到许多新的表达和规范的行业术语,一定要留心积累。笔者个人的习惯是在每次会议结束后,及时把在会场记录到的新知识、新词汇更新到电子术语文档中,并存储到云盘当中。这样一来,译员的词汇库会变得越来越全面,而且做到与时俱进。使用网络存储的目的是随时随地可以下载使用,而且永不丢失,这是硬件存储不具备的优点。

整理和更新词汇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却可以让我们的口译工作变得事半功倍。因为有些会议是年会,也就是一年才举办一次,而口译员日常接触的话题千变万化,今天是能源,明天是医疗,后天可能就变成了金融。口译员头脑当中活跃的积极词汇每天都是不同的。也许你为一场有关肺癌早期筛查的会议做了精心准备,在会议召开时对相关术语如数家珍,但一年之后,许多知识点早已变得模糊不清,这时候再从零开始准备术语无疑会耗费很多精力。如果你平时有更新存储的习惯,把去年的词汇表找出来读一读,许多术语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成积极词汇,为你所用。这也是许多资深译员高效应对繁重工作的秘诀。

案例 原来还可以这样积累术语和词汇!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邀请了澳大利亚三位专家,一名美国专家来给学生讲摄影。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雷中华老师应邀组织三组学生去做课堂口译。雷老师本人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他对摄影技术有较多的了解,可是按他的说法,令他发愁的是,学生平时除了会用iPhone照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摄影”。所以,学生看到材料中的那些摄影术语,只能死记硬背,却并不知道它们在摄影中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考虑再三,雷老师决定让学生利用活动前的一段时间不仅准备摄影术语和词汇,而且学习一点基本的摄影知识。他提前半个月给学生开会,向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些与摄影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要求他们去借一台比较专业的单反相机,自己上手拍些照片。同时要求他们在拍照时学会调节摄影参数,如光圈、景深、焦距等,了解什么是虚化等摄影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手练习后,这几名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摄影术语的真正意义,而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口译任务。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雷中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上手练习使用专业单反相机的方式,使他们提高了对摄影术语和词汇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得纸面上的术语对照表变成鲜活、有趣的摄影技术,较好地实现了译前准备中有效积累术语和词汇积累的目标。

术语和词汇的积累不是单纯的中外文对应,而应从多个角度加深对术语和词汇的认识和理解。在心理学上有“加工深度”的概念。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同时记忆一定数量的术语或词汇,第一组只拿到术语和词汇本身,第二组则除了术语和词汇外,还有对这些术语和词汇的解释。结果表明,第二组在同样时间内的记忆效果好于第一组,而其原因正是“加工深度”的不同。也就是说,对于术语和词汇的加工程度越深,记忆和理解也就越深刻,对其的应用能力也越强。

本案例中的学生译员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关于摄影技术的口译任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加深对相关技术术语的“加工深度”,他们加深了对术语和词汇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能够在口译工作中准确把握和传达发言人的意思。

思考与讨论

如果你受邀请服务一场主题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国际会议,在做译前准备时,你看到一位代表的发言题目是“小桐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你向主办方索要相关发言资料时被告知,该代表并没有提前提供任何资料。请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为这个发言做相应的译前准备?你会利用哪些工具呢?

拓展阅读

1.Jiang Hong: “The Interpreter’s Glossary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terpreting , Vol.15:1, 2013, 74-93.

2.姚斌、朱玉犇、孙婷婷:《带稿同传》,《会议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203-231。

·本章小结·

1.快速积累术语和词汇是译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译员应充分利用主办方提供的会议材料准备术语和词汇表,在没有获得会议相关材料时,译员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搜寻和积累术语与词汇。

3.译员应将术语和词汇放在领域背景知识体系中理解与记忆。

4.译员还应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积累多领域的术语和词汇,可以利用多语版本网络百科全书查询平行文本,摘取有用的术语和词汇。

5.对任何类型的发言,译员都不可掉以轻心,在术语和词汇准备方面要尽力做到“不留死角”。 xj4QpH+3Z+JTaEpCMrEchPZZw/X4XQ/PSKL4uPJTA6lwdmQDs/b6VWhD7bF0Qv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