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试图理解你的认知盲点时,没必要过分拘泥于画一张纸质的思维导图。你在视觉上和概念上组织材料的方式取决于当前研究的主题,思维导图或许并不总是最合适的。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的主题可以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子单元,这些子单元之间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
你能随意选择一种分类方式或按一定的步骤来帮助自己更有条理地组织信息吗?你能透过不同的视角、根据不同的层级或建立不同的模型来解释这个主题吗?要掌握更大、更复杂的概念,你需要先掌握哪些简单的概念呢?例如,如果你在讲解光合作用,你可能会注意到,要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你既要很好地理解其所涉及的化学过程,也要了解发生这些过程的细胞内部的生理结构,最后,你还需要用一种方法将化学过程和细胞的生理结构联系在一起。
你绘制的思维导图或大纲可能包含一个表格,它清楚地展示了光合作用发生的各个阶段、发生的顺序以及发生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这样做不仅可以展示你的授课成果,还可以在最后为孩子提供有用的总结供他们以后学习。
然而,如果你教别人如何从头开始制作婚礼花束,那显然采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虽然某些技能和知识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学术知识,但那不代表老师不能采用有条不紊的方法来讲授这些知识和技能。你可以与孩子坐在一起构建一个简单的概念图,首先概述你的总体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成可构建的逻辑序列——先勾勒出花束的“骨架”,再填充不同类型的叶子,之后按照锯齿形的样式添加较小的辅助花朵,再引入重点花朵,依此类推。
重点是你的概念图能够清楚地显示不同子单元之间的连接或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有效的概念图没有标准的公式或规则,因为教授的内容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那么,当你准备教孩子的时候,如果想讲得透彻且条理清晰,就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你是否将新知识真正分解成可理解的小单元了?你还能进一步分解这些小单元吗?
· 你是否展示了这些小单元之间的关系?例如你是否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
· 你是否做到了尽可能地清晰和简单?
· 你的概念图是否指向了某个特定的目标,即你心里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终点?
· 你是否能看出每个子单元与该终点之间的关系?
· 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空缺呢?换句话说,你是否对孩子已经知道的内容做出了假设?
· 你的计划中是否包含了孩子已经知道的内容?并且你是否在这些内容与他们尚不理解的内容之间建立了联系?
如果你让孩子自己生成这种概念图,他们不但会专注于他们所关注的领域,还会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为你提供方向。尝试构建概念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体验,你可以在纠正和微调孩子的概念图的同时展开教学。毕竟,许多孩子遇到的问题不是关于信息本身的,而是他们如何将孤立的信息整合为一个整体。
概念图是极有价值的。孩子可以用它来提出、验证他们的假设,或做出预测。也就是说,概念图既可以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促进探究,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理解并强化技能。如果主题不实用,孩子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或提出假设性问题,你会发现,这是探究式方法的一种变体,在这种方法中,孩子使用概念图生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答案、自己获得答案的方法。例如,你教孩子如何焊接。
概念图的部分内容可以包含焊料由什么制成,焊料为什么由这些东西制成。孩子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个预测:改变焊料的成分会改变它的熔点,进而影响它的使用方式。他们可以自己试验,看看会发生什么,以及最后的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不同的基础材料。这样做时,孩子实际上是在自学焊料、熔点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综合学习或情境学习通常如此有效的原因,因为它使孩子 能够快速、轻松地在杂乱的信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他们知道的不光是某一点,而是从内向外地理解它的全部。下次孩子遇到劣质焊料时,他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出问题,甚至可以根据其外观预测焊料的成分。从本质上说,他们已经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内化了,可以自己利用概念图来探索主题,而无需老师的帮助。这就巧妙地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重要的有助于理解的建立联系的角度:进行类比的能力。